曹文军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事科,广东 广州 510080)
虽然现阶段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截至目前为止,新冠肺炎在其他国家依然在大规模的蔓延,这就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社区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前线,而通过将公共卫生纳入到社区治理中,将家庭卫生纳入到社区治理的范畴之内,有效联合家庭和社区,才能真正的实现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阻击。
在03年非典时期分餐制这一词汇受到了人们的广大关注,但在非典疫情结束之后分餐制的执行仅仅只是出现在快餐行业或是普通公务用餐中,在其他场合很少会执行分餐制,尤其是一般家庭生活中,大家都会选择在同一餐桌上共同进餐,很少有家庭进行分餐。可以说在非典疫情之后,在我国分餐制很少被人们所提及。
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分餐制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各地政府也相继发出了公勺公筷倡议,号召居民使用公筷公勺,并能够在外出就餐时携带个人餐具,而各个地区的一些餐厅也已经积极回应政府这一号召,提供和倡导人们在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现阶段我国各地政府也在公勺公筷倡议范围内纳入了家庭单位,并从亲情角度介绍了为何要使用公勺公筷,抓住了分餐制实行的要点,推动了分餐制的进程。和禁止吸烟有所不同,分餐制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我国大多数公民并没有分餐的习惯,在外出就餐时也很难自觉的使用公勺公筷,因此即便是通过强制手段要求餐饮行业执行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虽然我国政府积极提倡分餐制,但至今无法获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想要使分餐制彻底在我国实施下去,就必须要对民众的餐桌习惯进行改变,使其能逐渐从共同进餐转变为分开进餐,使分餐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家庭是我国人民就餐的主要空间之一,其对于就餐习惯的改变非常重要,我国民众家庭的就餐空间较大,因此也倾向于共同就餐,而如果能够在家庭中设置私人就餐空间,则可以很好的将分餐制推动下去。
但分餐制的推行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获得良好效果。如德国的分餐制是经历了几百年的社会交际和使用之后,才逐渐形成并且固定下来的。但在我国共同进食被当作是关系紧密的表现方式,虽然近年来我国人民的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提升,也会越来越重视和维护个人的私人空间,但在餐桌礼仪上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同桌共食依然是我国人民表示亲密友好,维护彼此关系的主要方式。而分餐在我国则代表的是生分、彼此之间抗拒有距离。因为种种因素,加之人们的思想观念,导致在共同就餐时提醒使用公筷公勺的人反而成为众矢之的。一些人虽然希望在共同就餐时能够使用公勺公筷,但因惧怕会对彼此之间的交流氛围造成影响,或是害怕成为众矢之的,而不敢迈出这一步。通过对这一文化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想要积极响应政府提出公勺公筷的号召,就必须要使民众对亲情内涵的理解进行转变,使其能够明白身体上保持距离对于亲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这才是正确的亲情体现形式,而即便是独立的个体,依然可以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在家庭中推行分餐制并不会存在见外之说,也不会对彼此之间的感情造成影响。而从保护家人、防止感染的目的出发,家庭愿意去接受使用公筷公勺已达到相互保护的目的,亲人之间不愿将疾病传染给某一位家庭成员。此外,分餐知识也能在家庭中快速传播,且家庭是人们用餐最主要的场所,通过不断的操演分餐制,或者是在共同进餐过程中使用公筷公勺,可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用餐习惯。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具备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或是分餐进食的习惯,那么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提倡在全国公共用餐场所的推行也会变得非常容易。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消毒液、酒精、口罩等成为紧俏产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外新冠疫情依然肆虐,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国居民依然要做好家庭消毒杀菌以及自我防护工作。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人民普遍缺乏较强的防护意识和消毒杀菌意识。目前很多国家都根据自身国情设计了应急包,如日本地震多发,因此每一个家庭中都会放置应急包,其中包含着救生工具、常用药品、食物、水以及照明设施等;美国很多家庭也会进行应急包的放置。近年来我国在消防设施推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且已经尝试着向普通家庭普及救援应急包,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讲,应急救援包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效果并不可观,甚至可以说并没有达到普及效果,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大多数家庭没有储备家庭应急包,也缺乏相应的知识。而之前普及的家庭应急包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或火灾等,对于流行性疾病却很少关注。因此要将具有应对流行性疾病的家庭应急药箱推行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要做好对隔离知识、消毒知识的普及工作。
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会配备家用小药箱以及消毒用品,但病毒和细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消毒杀菌用品并不能很好的抵抗流行病毒,而这就给家庭配备用具产品带来了难题,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践研究之后正确解答这一问题。
社区在家庭和外部社会中间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我国社区概念较为复杂,可能同时包括居民、社区、医院、基层政府、社会组织或者是居委会,且不同机构之间还有可能会出现理念矛盾或是利益冲突,但其基本职能却都是服务居民。可以说社区是家庭外的首个公共区域,也是将公共服务转移到家庭的基础平台,如果只是凭借家庭完成流行性疾病预防目标和分餐制目标时存在较大困难时,社区便要参与进来,协助家庭共同完成公共卫生目标。
首先,社区医院要走入家庭,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专业的卫生指导。我国大型居住社区、乡镇地区中都会进行社区医院的设立,而每一个医科大学或是医学院也都有公共卫生学院的设立,我国复旦大学更是对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具体划分,设置了"社区医学与卫生服务",使得其针对性得到了增强。而在我国沿海的大城市中,医疗社会工作专业近年来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医院以及社会医学专业可以共同进行协作,通过培养人才、专业技术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医院公共卫生能力,并以此来带动家庭卫生能力的提升。一些条件较为良好的社区还可以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岗位的设置,并配备专业人才,对社区家庭提供指导,使其能更好地进行急救药箱准备、保管以及使用以及更换等,也可以指导一些有特殊疾病家庭的治疗用药,或是在发现公共卫生隐患之后及时进行报告,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
此外,社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家庭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活动,比如说在小区内张贴家庭应急药箱的使用方法,公勺公筷使用普及等,也可进行专题讲座在社区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居民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开展鉴定良好基础。也可以进行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的开展,并将家庭应用药箱以及公筷公勺的使用纳入到评价指标当中。如在上海推行垃圾分类的开始阶段,也有很多市民因为这不符合自身生活习惯而产生抱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之后市民对于这一垃圾处理方式也已经欣然接受。这和公筷公勺使用以及应急药箱的使用有着相似之处,而家庭卫生能力的提升更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所以社区一定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氛围,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相信在我国人民素质不断提升的当下,全面对其进行普及将会不再是一项困难的目标。
最后,要对社区自组织建设进行加强。目前社区自组织建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但近年来社区自组织被人们所逐渐忽视,但是如果只是凭借政府部门在社区居民调动、资源调动方面必然会出现不足之处,所以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推动社区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使其能够和政府社区组织两者之间有效地进行配合,将自身在家庭卫生能力建设方面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找出更多适合社区居民的方法。在进行家庭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构建方面,社区并不能对家庭不足之处完全进行弥补,因此还需要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能涉入当中,所在区域的政府部门也要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并要借助媒体制造舆论氛围,现代社会中媒体有着重要的传播作用,而如果能借助媒体进行分餐制、公勺公筷使用以及外出佩戴口罩等事项的宣传,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做好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只是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要借助社区和每一个家庭的力量,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能正确认识一些基础疾病以及应对一些流行疾病,那么在遇到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便可更加从容地进行应对,阻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进一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