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园 YUAN Yuan 董绉绉 DONG Zou-zou
2015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务工作者、律师。稍前《生命时报》联合丁香园网站,对“医务工作者职业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超九成医务工作者对工作状态不满意[1]。医务工作者职业声望与其职业满意度存在巨大落差。中国医师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职业满意度有所改善,但远未达到根本性好转,医务工作者职业的执业困惑尚需进一步剖解[2-3]。
1.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分类。职业分类若按人的需求划分,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生存需求职业和发展需求职业。生存需求职业包括生存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健康需求职业,其特点是职业涵盖面广,入职门槛参差不一[4]。发展需求职业包括发展的筹谋需求、科技需求和长寿需求职业,其特点是岗位竞争性遴选,入职条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5]。医务工作者职业既归属于生存需求职业,又归属于发展需求职业,具有两者兼备的职业特点,其职业价值在对社会贡献中得到充分展现。
2.不同职业的职业价值。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价值,对社会的贡献方式各有不同,难以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进行量化测评[6]。医务工作者职业对社会的贡献率可采用医学研究发现、医疗技术进步、疾病诊疗成果三项综合实证方式进行评估。医学研究发现方面,诸如笑气的发现,为手术麻醉打下了基础;青霉素的发现,迎来了抗生素时代;胰岛素的发现,为治疗糖尿病铺平了道路等等。医疗技术进步方面,诸如医疗成像技术的进步,使疾病的诊断更加精准;内窥镜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减轻了创伤,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疾病诊疗成果方面,衡量各国国民健康水平的三项指标,我国从1949年至2018年数字显示,人均寿命从35岁增加到77岁;婴儿死亡率从200‰降至6.1‰;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降至18.3/10万。世卫组织早在2013年报告,中国人均寿命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排在中高收入国家之上[7]。
3.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为基础,是卫生、防疫、诊治、护理、药品、康复等综合因素作用所致,但不可否认医务工作者在其中起到了主体作用,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国民的健康水平能够达到如此高度,是医务工作者肩负双重职业特点使命,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既是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又是探索治病规律的科研工作者;既是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生理医务工作者,又是呵护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医务工作者;由此足见中国医务工作者对社会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从而赢得了较高的职业社会声望。
职业满意度是指各类职业的从业者,对影响其工作状态因素的满意程度,是从业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映。影响工作状态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之分,直接因素称为直感性感受因素,从业者直接反映这些因素的主观感受,不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间接因素叫做触感性感受因素,从业者除反映这些因素内在部分的主观感受外,同时受到职业关联对象触感性感受因素的影响。
1.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率不同,说明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是有大小差别的。若发展需求职业某一研究课题获重大突破或有重大发明创造时,就会推动该领域乃至社会的加速发展进步,且这种推动是整体性和持续性的,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所有职业关联对象都会有热烈的正面信息反馈,从业者的触感性感受因素也会有同等程度的接收。生存需求职业为职业关联对象提供具体的、琐碎的物质和服务需求,不企望其对社会发展进步有多大推动,只求其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转,职业关联对象反馈的信息有正有负且程度不尽相同,从业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职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工作,从业者从中获得薪资报酬,薪资报酬的资金来源与职业类别有关。发展需求职业的资金来源,一般由创新公司、风投机构、财政多次拨付投入,从业者的薪资获取,与职业关联对象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两者接收和反馈的信息均为正面积极。生存需求职业从业者的薪酬获取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劳动价值转移到商品价值上,薪资报酬间接从职业关联对象处获取,两者不直接发生经济利益关系;二是提供技术和生活服务,薪资报酬直接从职业关联对象处获取,两者经济利益关系密切,职业关联对象反馈的负面信息增多,负面信息甚至干扰压制正面信息,从业者的触感性感受因素陷入困惑。
2.从业者触感性感受实质上反映的是职业关联对象的感性认同度。患者就诊时,有一种需求迫切感,目的是为了尽快解除病痛,对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接受属直观表向感知,过程中不可能进行综合深入的理性分析,加上患者的感知难免有主观意向偏好,对医务工作者诊疗认同的判断无疑是感性的,故争取更多患者的感性认同,是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1.医务工作者应以自信心和亲和力应对患者的就诊吃亏心理。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认为,群体中的多数人都会衡量其在群体中付出和得到与别人相比是否公平合理,怕自己吃亏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8]。怕吃亏心理的原因之一是“自我客体”缺失,个体内心存有缺陷感,总想通过对外物的占有来弥补不足,使自己感觉踏实和安全。原因之二是模仿,群体中的个体为了防止自己吃亏,与群体中其他个体进行比对,参照自以为得益高的个体行为行事,以期得到暂时的利益,不会思忖吃小亏占大便宜的辩证道理。
在较长时间段里,一些媒体过于渲染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某些缺憾,已经渐渐深入到一些患者的潜意识中,一旦就医时情景触碰就会产生敏感的条件反射,怀疑诊疗行为存在问题。加之患者口口相传的熟人群体,以及网络的信息传递失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丁公凿井、三人成虎的现象,对医务工作者的执业造成不良影响。
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持有积极、正向的态度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肯定的心理状态,并坚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是为自信。反之,如果个体心态消极被动,持有自我鄙视、自我挫败、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对争取成功缺乏信心,是为自卑。自信与自卑源自个人的潜意识,埋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由长时间的思维习惯形成,虽然在思维时不易被觉察到,但其确确实实存在并影响着人的行为。积极的潜意识能起到激发作用,消极的潜意识则“习得性无助”[9]。医务工作者的心理不能被消极的潜意识左右,应主动以积极因素占据潜意识,从而树立自信心,并用亲和力影响患者。
2.医务工作者用综合实力打消患者的就诊信任存疑。爱德华·桑德克提出的晕轮效应理论表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知者初次接触对方时,并不是对某些特征进行认知,而是把某些特征当作整体来认知,这是因为人是由不同的属性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复合物刺激认知者的,会使认知者产生认知偏误。晕轮效应最大的特点是以偏概全,认知者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判断认知对象的品质[10]。由于某些媒体的不当宣传,一些患者对医务工作者存在刻板印象,在其某些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跟随负面社会舆论走,甚至对不实负面信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为医务工作者贴一个“差”的标签,以平抚自身脆弱不安的心,这对医务工作者的执业造成较大的困惑。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晕轮效应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这就是利用名人效应,通过新闻报道和广告形式,把医务工作者“好”的光环放大,并不断重复地刺激受方,先入为主地深入其潜意识。医疗系统有很多名医大家,请他们为同业医务工作者代言,是最好不过的明星效应,可使医务工作者增强自信心,医患之间增强互信。
医务工作者的硬实力主要反映在教育程度、岗位技能、专业职称等方面;软实力主要反映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识气质等方面;硬实力+软实力即为医务工作者的综合实力。医务工作者为求综合实力提升别无他法,只能“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以此打消患者顾虑,赢得认同。
3.医务工作者明示治疗费用,尽可能避免与患者产生经济利益纠葛。作为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物质基础,经济利益是个体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尤其是关乎健康和生命利益时,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陡升,更加追求和力争利益最大化,以防止自身利益受到轻视和损害[11]。
患者就诊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患者利益主体和医务工作者利益主体平等交换关系,各自的付出和得到应满足平等条件。部分患者就诊的愿望诉求是少花钱看好病或不花钱也能看好病,这种自我、自私心念存在,对医务工作者的执业造成极大的困惑。
价值交换以需求为基础,交换目的是为了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交换付出与得到难易程度不同,付出容易得到难,因为付出由自我决定不受对方影响,得到是对方付出受对方制约,得到方之所以能够顺利得到,前提条件是制约方认同交换价值等值或超值,否则交换难以达成。医务工作者作为价值交换一方,付出的是高知识含量的医技,得到的是价值形态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劳动报酬,为能顺利从制约方得到报酬,只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交换条件:以诚相待、坦诚相告可行的治疗方案等,第一时间取得患者信任,患者是否就诊由其自行选择决定,这是价值交换中的必要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告知患者该病种的收费项目和大致费用数额,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作为重点告知对象。被列为按病种收费的告知较为简便,未被列入按病种分类收费的病患,告知其收费情况不能怕麻烦,一定如实向患者说清楚,还可以把治疗费用数额适当增大留有余地,使患者有知晓付费事理的心理准备,付费前听得明白,付费时就会心甘情愿。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职业的执业困惑,由医务工作者职业的双重特点衍生而来,剖解的方法应从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自身双向进行。患者方面,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和医务工作者与其直面交流,明确告知其公立医院不是慈善机构,重病自负部分按比例付费;再者科普患者正确看待健康和生命的自然规律,使其提高认知能力,摆正就诊心态,对医务工作者造成的执业困惑就会相对减少。医务工作者自身方面,树立良好的从医职业价值观,优化心理素质结构,坚守职业担当。随着医改的深化和医疗大环境的改善,医患互信机制逐步建立,治病救人体面有尊严,“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