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学院 郑观文
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并发布《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是大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与时俱进,将微课与教学有效融合,以课促教,以课促学。为此,笔者以自身综合商务英语教学经验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和反思进行行动研究,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和英语综合技能。
行动研究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由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对于行动研究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近年来,国内的行动研究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务工作者为了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和质疑的研究精神,以此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和提升”。文秋芳认为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行动,是有目的、有理据、有监控、有反思的行为。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适用于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进行,从实际中来回到实际中去。
澳洲学者Anne Burns认为,行动研究是在教育界发生的一项广泛运动的一部分,它与“反思性实践”和“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相关,需要参与者采用一种自我反思、批判性和系统性的方式探索教学内容。其中,批判性的方式不是指消极贬义的方式,而是用质疑的眼光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教学。因此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不仅是一位教学参与者,也是一位调查者和探索者。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寻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甚至父母更加深刻和系统地去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有意干预问题式情境,并改变这个情境,甚至完善并解决这个问题。完善问题的关键要基于行动研究者通过系统的方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而不是基于他们的主观臆断或猜测。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29名“00后”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高考英语笔试平均分为117.6分(满分150分),除1人未参加高考英语口试外,剩余28人中有12人为“良好”,16人为“优秀”。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学生课堂发言不主动、分组讨论不积极、发音不标准、表达不地道。课间休息时,学生几乎无一例外拿出手机,不是逛网上商城,就是刷短视频平台,极少有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或者相互分享学习经验。但是该班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良好,作业上交率为百分之百,完成情况良好。同时,笔者私下了解到班级许多学生在学生会或者社团担任学生干部,责任心强,在学生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018年,腾讯QQ和中青报基于QQ7.83亿月活跃用户做了《00后画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00后”兴趣爱好广泛,从小就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见闻和视野超越了他们的前辈。针对“00后”的学习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微课因为短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目前几乎所有微课程都是由教师或者专业的教学团队设计和制作的,学生只是作为教学对象被动参与,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笔者在第二学期初将该班29名学生分成6组,每组4—5名学生。笔者从教材12个单元中选取操作性较强且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5个话题,并将这5个话题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派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1个话题并制作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课可以用作新课导入、知识点讲解、学习总结或课外知识拓展。此外,小组还需要完成一份微课的教学设计和一份创作说明,即介绍微课的制作方法和技术支持。小组成员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展示微视频并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组汇报,其他组别的学生需要从微课设计效果(图像、声音、清晰度等)对该小组的微课设计进行互评,团队成员之间从分工、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自评,了解团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希望其他小组对微课的制作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本组的微课创作提供更好的方向和思路。
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为《新国标交互商务英语2》,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学生对于任务的要求比较清晰,有些小组感到很期待,表示愿意尝试,也有一些小组由于从未制作过短视频,对于呈现方式比较迷茫。因此在布置任务时,笔者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介绍了微课的制作工具和主题,比如可以利用屏幕录制软件或者手机拍摄等简单的手段制作微课,并在后期添加字幕、修图等。
经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最终6组同学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了微课作品,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组的话题是“Conflict”,微课时长5分11秒。该视频拍摄了团队成员在教室里的实景辩论,话题是“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English pronunciation,intonation or fluency?”。该话题作为对Conflict的研究,说服力不足,虽然视频开头和结尾加了一点动画特效,但是主体部分呈现方式单一,音质不佳。经过其他组互评和组内自评,该小组成员平均得分仅为82分。
第二组的话题是“Careers”,微课时长4分24秒,由PPT讲解(屏幕录制)、校园采访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三部分组成。在校园采访板块,该小组采访了7位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看法,其中5名受访者来自非英语专业(中文采访),2名为英语专业(英文采访)。通过展示,同学们对该话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该组分工明确,技术成熟,清晰度高,音质好,场景丰富,在视频的结尾展现了具体的团队分工(PPT制作、采访和旁白、视频拍摄、字幕编辑),该小组5名成员的平均分为95分。
第三组的话题是“Entertaining”,微课时长3分44秒。两位成员采用访谈的形式介绍童年时期的消遣方式:跳房子、游戏机房、电玩、扔飞镖等,每一种娱乐方式都通过不同的成员表演出来,场景丰富,音质清晰,讲解流畅,因此该小组成员平均得分为91分。
第四组的话题是“Products”,微课时长3分10秒。该组通过“快剪辑”为大家呈现了特效十足的开头,视频主题为团队成员轮流介绍超市中常见的生活用品。该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视频效果良好,画质清晰,音质较好,唯一不足是场景较为单一,因此该组成员平均得分为88分。
第五组话题是“Stress”,微课时长12分10秒。小组成员多场景角色扮演,再现了不同人生阶段遇到的压力,如在校学生、大学毕业生、教师、医生、已婚已育的白领等,表演自然。虽然个别画面稳定性不高,且时间太长,但是可以看出该小组成员的精心构思,最终该组成员平均分为95分。
笔者对于学生的视频创意、团队配合以及投入感到十分惊讶,在课堂口头报告阶段,几乎每个组都表示虽然这个任务很有挑战性,也占据了他们不少时间,但是他们从这项任务中获益良多。首先,他们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更加顺利,沟通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构思和制作,他们对视频制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成功进行了尝试。此外,在撰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英语书写也更加规范,视频完成之后他们也收获了许多成就感。遗憾的是,第一组同学由于出场时间较早,且前期沟通不够充分,作品不够完美,该组成员表示愿意进行进一步尝试,优化教学设计,更深入研究视频制作软件。
本项目在总结前人对微课、自主学习以及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习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微课作品可以存入教学资源库,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