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田茹飞
1962年,美国人巴罗斯第一次提出标准化病人的概念,1993年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引入我国。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可将患者实际临床症状和体征准确表现出来的正常人或患者,并可以接受病史查询和临床技能操作。自从提出标准化患者的概念以来,它已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除此之外,还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生许可证的考试、评估学生综合临床能力考试中。在国外,标准化患者的应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但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
笔者本科就读于经济非发达地区的一所非重点二本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在读书、实习期间及刚工作的前几年,没有接触过关于标准化病人的任何内容,第一次接触SP教学法是在2019年暑假高校师资省培期间,利用一个月时间系统地学习了SP的发展历史、SP的概念、如何遴选招募SP、如何培训SP、如何设计SP的教学妆容、如何设计剧本、如何将SP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等。在真正接触SP教学法之前,SP还没有出现在笔者的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接触之后发现其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仿真的临床妆容和SP的表演能力极大地引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二是多变的临床疾病病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们会自行查阅很多的临床资料,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知识面;三是对于教师而言,想要培训出合格的SP,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四是经过长期培训合格的SP,可以作为实训教师助理应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极大缓解实训教学压力。因此,在省培结束之后,笔者决定将SP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过程中。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要求康复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包括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学、康复疗法学、康复护理学、康复工程学等在内的所有基础课程,并能将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在实际临床疾病的康复中。临床康复学课程中涉及的疾病种类均为临床中常见康复疾病种类,包括脑卒中的康复、脑外伤的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颈腰椎病的康复、截肢的康复、心肺疾病的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等,多种多样的临床疾病对于同学们的临床分析和临床应变能力均有极高的要求。而绝大多数同学很少接触真正的临床患者,很难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故标准化病人的出现稍弥补了这一缺陷。
在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笔者将其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两方面。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实训课上以培养独立解决临床常见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为主,包括如何对疾病问诊、如何评定患者功能障碍、如何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给出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和实施治疗。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学校出于对同学们安全问题的考虑;学校的附属医院较小无法承担足够的教学任务,而学校又没有合作的较大的见习医院;医院的带教老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学习;病人具有较强的隐私保护意识,不愿意成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对象等,我们无法在每次实训课上将同学们带到临床中进行临床实践,因此将SP引入临床康复学实践教学课堂中。
在标准化病人正式应用到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对SP进行招募和筛选,筛选之后对其进行问诊、功能障碍评定、功能障碍治疗等教学内容培训,并要求其认真学习临床康复常见疾病的实际表现,以便于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临床患者的状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同学们分为5人为一组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分1名SP,给出临床中常见一些疾病的病例,经SP的表演,考核同学们对于疾病的真实处理是否符合临床标准。因为SP经过严格的相关专业培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作为理论任课教师的实训助理教师,可以在同学们的实训课结束后及时地给予反馈信息。
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过程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学习相结合的过程,是一门将康复治疗基础、康复评定学、康复疗法学、康复工程学、康复护理学等多门课程全部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到临床实践上的课程。在现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和发挥到临床实践中,减少日后同学们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标准化病人的出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接触临床实践的契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考试和实践教学资源,使同学们能够在接近实际的场景中理解和构建系统的临床康复医疗知识;SP在经过长期、严格的培训之后也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康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参与SP剧本的编写、培训、妆容的设计等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培训成功的SP不仅具有一定的康复专业知识,还具有优秀的表演能力,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专注力,对专业知识掌握更牢固。
标准化病人的出现为临床康复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康复专业的学习能力、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等。我们需要引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今高校的教育改革,但是SP的培养主要受到以下几点的限制:第一,在对SP进行招募时,需要选择时间较为自由、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人群,但即使在众多的报名者中也很难筛选出真正符合条件的SP;第二,培训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目前高校教师日常工作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有充足的时间;第三,每次在上课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例对SP进行各种妆容的设计,较为耗时耗力;第四,SP作为日常教学的助理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任何劳动的付出均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在教学中给予何种经济补偿是一个难题;第五,能否和培养成熟的SP达成长时间的合作关系也是问题;第六,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专业课教师较少,很难培训足够数量的SP提供给临床教学实践。诸多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将这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应用到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过程中。
在将SP教学法应用到临床康复学教学过程中时,一些同学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足够满足其实践学习的需要,例如利用朋辈辅导模式、师带徒模式、利用周末时间多参加医院的临床康复讲座或者学校组织的康复专业讲座、假期自行联系医院见习、实习期间选择较大较好的医院实习等传统学习方式,这些足可以满足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需要,无须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开展SP教学法。另外一些同学则认为,医学生以后面对的是更多病情多变的各类患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各类临床疾病实践中的能力,故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在众多学习方式中找到更加有趣、便捷、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综合考虑将SP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也许更能保证同学们的学习质量。但随着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的出现,科技的发展,探究一条适合所有同学的综合学习方式以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更优秀、更全面的康复专业人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