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12-03 06:32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朱晓珊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交换律深度探究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 朱晓珊

现代教学更提倡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质,其不仅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手段,更需要教师结合当代教育的需求,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设计。事实证明,深度学习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是针对浅层学习提出的,是在完成浅层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构建,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牢固。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主动探索思考,只会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概念,甚至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只去套用解题技巧。这一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利用深度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则能解决学生的这些学习困扰,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引导、提升,且变成了学习的主导者,他们在脑海中对于知识体系进行构建,而且不管经过多久的时间,对知识的印象始终比较深刻。通过不断学习和推导,学生能够逐步健全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这能让学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深度学习策略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动手推导、动口归纳总结、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采取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深度学习能力。

例如,当教学与“统计”相关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互相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索这一知识。首先,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一起预习教材内容,待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形状、数量各不相同的物品,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分类。当学生拿到物品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怎样才能更快地分清楚每个物品的数量?”“怎么数这些物品才是最快的?”等。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每个小组的成员参与到分物品的活动中,一名负责数数、一名负责报数、一名负责记录、一名负责审核。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把物品的数量分类清楚,这一过程在无形之中就让学生学会了统计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学生的互相合作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阶段,枯燥充满逻辑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时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将教材上的内容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完成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和归纳。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有关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整合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通过对4+3与3+4、15+7与7+15、19+4与4+19等式子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这些加法式的规律,明确加法交换律的规律,通过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关于减法、乘法是否拥有交换律这一种规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会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发现乘法交换律。这样让学生从单一的问题着手进行综合性考虑,由单一的结果指向多维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数学问题的提炼,感悟数学之间的联系,能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由的思考。

(三)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往往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回答。有时候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会直接给出答案,或者是给予学生暗示,最终得到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这样的探究是低效的探究。有时学生讨论到最关键的时刻一下子就被扰乱了思绪,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这时候,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拓展思维,顺利地进入深度学习的空间中,完成深度学习的任务。

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周长”的教学中,其中有一道数学题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四边形,让它的周长等于20厘米,并且询问学生能够画出多少个这样的图形。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探究契机,在这个题目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画,研究一下最终能够得到多少个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很多学生在画了一个正方形以及两个长方形之后就急匆匆地进行回答,这时教师继续询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画法,学生就会明白应该还有其他的画法,进而继续进行探究,在不断探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其他的画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只要长方形的相邻两边的长是10厘米,就能够满足题目中的条件,教师此时应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事实证明,在这样全方位的思考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对于数学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会更加详尽具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之中。

(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有效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小,思维不成熟,并不注重思考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计算或者画图题目中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让学生谈一谈从这些题目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就会哑口无言。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深度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会进行总结和探究。所以,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进行引导把控,重视思考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意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数学思维的有效发散。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 “三角形的内角”时,教师在教学内角和这一问题时,不主动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是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开展讨论和探究。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验证自己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明确数学知识点,同时也能够进行思维发散,发现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数形结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经验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延展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热情。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全面认识数学学科的学习。

猜你喜欢
交换律深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