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防控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角

2021-12-03 06:32:35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刘小三胡定鸿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育人防控疫情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刘小三 胡定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当前学术界主要从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研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一是突发事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依据的研究;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因此,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如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发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当前形势所需。

一、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而且还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和研究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课题,拓宽学科研究领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通过总结突发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实现高校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二)实践意义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警、调控、人文关怀和评估功能。通过制度化设计和特定举措,将常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应急教育机制,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转化为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强大驱动力。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大育人功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

(一)教育内容从常态内容转为应急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教育内容出发,审时度势地将各种与思政课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育素材,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保护生态、热爱祖国、责任和担当等主题内容,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师资队伍从教师群体转向全员育人

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迅速扩大,从原本的专业教师群体向其他群体扩大,将家长、社会群众等群体都吸纳为思想政治教育成员,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全员育人”得到充分体现,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家长、社会群体等的教育“枢纽作用”也得到有效发挥。

(三)育人场所从线下课堂向网络课程延伸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往的教学场所不得不产生变化,教育的主阵地从面对面的教室教学为主转变成线上网络课程,即从线下物理空间向线上网络虚拟空间延展,网络空间成为特殊时期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迅速地接受和应对这个转变和新挑战。

(四)育人方式由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拓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心理救援、奉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实现增长本领、提高素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育人目标。

三、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育人理念

在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时期,“全员育人”所指的“全员”应是教育链条上的具有广泛意义的各类群体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程育人”所指的“全程”,不仅包括正常教学秩序中各学期,也包括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全方位育人”所指的“全方位”,不仅包括思政课堂这一主渠道,还包括心理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各个环节。

通过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传递权威信息,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因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思想和心理波动,教导学生潜心做“修行者”,激励学生在疫情防控的斗争面前,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防控志愿活动,为疫情防控的胜利做出贡献。

(二)及时提供政策帮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高校应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确保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稳定。根据应急处理时期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及时制定突发紧急事态下的政策性、程序化规定和文件,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措施,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秩序的健康稳定。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国际比较,让学生看到我国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认识到我国牢固的制度体制保障、坚实的国家经济实力、可靠的科技卫生能力和强大的人民战争精神,体现了我国强大的制度优势,进而引发全民形成广泛的体制认同感。

(三)充实思政育人内容

在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进一步明确“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根本问题。通过广泛开展以疫情防控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和知识竞赛,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危机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优良校风学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着力突出使命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广泛挖掘疫情防控期间彰显出来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素材,探索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形成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的舍生忘死的思想信念。

(四)适时转变育人方式

特殊时期,传统的育人方式需要根据形势需求进行调整组合,关键时期通过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积极作用,实现育人方式从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拓展。网络育人的主要形式包括舆论育人、新媒体育人等,通过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媒体和平台,报道动态、传递信息、解疑释惑。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将个人理想和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以实现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做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防控下的思政教育,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大考验。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教育机会,变坏事为好事,以“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主体,着重在政治导向、思想引领、使命担当、人文关怀和文化育人等方面不断努力和创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民族自信、深化政治认同、掌握时事政策、拓展思维、总结经验,进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育人防控疫情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