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刘楚虞
自从孩子顺利考进深圳中学高中部,就有很多同事和朋友请教经验,其实考进深中没什么了不起的,人生漫长,一所好高中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当然,笔者是欣喜的,因为孩子没有参加过课外学业辅导,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资。初中三年,她认真学习,发展兴趣,或刷刷网页、玩玩游戏,基本实现了学习和玩耍两不误的目标。笔者为孩子的成长骄傲,为她学习节奏的可持续性欣喜,也为自己多年来的陪伴感到幸福。下面,笔者将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谈谈父母期望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与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在与孩子成长相关的家庭资源中,父母期望和要求是影响孩子发展重要的家庭因素。父母或单一地从自己的经验、学识和主观意愿出发,或综合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孩子的未来学业、职业、生活勾画蓝图,设定人生目标。研究表明,相较于低水平的父母期望,高水平期望的父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到孩子的教育中,例如说理、辅导功课、与教师沟通等,他们的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更好,能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成就。可见,父母期望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行为。
发展心理学根据父母在各种情境下表现出来的教育子女行为的集合体,将儿童的教养方式归纳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不过问型,四种类型的父母分别在“接纳与参与”“控制”“给予自主性”三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放任型、不过问型的父母对于孩子极少或几乎不提出要求,呈现父母期望水平低的现象;专制型的父母帮孩子做决定、强制要求、使用武力和惩罚,经常使用心理控制、爱的收回并干涉孩子的个人隐私,呈现父母期望水平过高的问题;权威型父母对孩子高度接纳和参与,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为了让孩子表现出成熟的行为,他们提出合理要求并始终坚持,并做出解释,呈现父母期望水平的适中性。
笔者属于权威型的父母,由于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必将独立面对未知的生活。十几年来,笔者致力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笔者密切关注孩子不同时期的需要,不断地给予她关注、鼓励和支持,跟孩子一同商议学习计划、游玩计划、采购计划,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落寞。笔者告诉孩子:“我爱她仅仅是因为她是她,与外貌、成绩、性格等一切无关。”笔者从不因为孩子犯错而独自扔下孩子离去,笔者是孩子的底线和后盾,任何错误、任何困难笔者都会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笔者跟孩子分享生活的点滴与心得及各种体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各种言论意见……和研究结果一致,笔者的孩子表现得比较乐观、自控、合作、高自尊,具有坚持性、社会性,道德成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期望对个体的重大影响,教师期望、父母期望、自我期望都有自证效应。教师期望、父母期望体现了外在力量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自我期望则指向个体自身。它是个体在过去经验或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是一种认知的变量,又是信念价值的动机。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态度和期望会强烈地影响子女的自我期望,父母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期望,尤其是价值观念,是子女自我期望和抱负的决定因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家庭社会化的方式习得父母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内化为个体自我的期望和动机。一般来说,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自我期望水平会比较适中,温暖、积极地教养让孩子知道,他们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是被接纳的。父母严格而恰当的期望与充分的说理,有助于孩子根据合理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会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出更高的自我期望,最终提高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认知、期望和投入。但是,控制型父母的高期望水平与教养过程中传递给孩子的否定、贬损、无能感,以及放任型、不过问型父母的低期望水平与教养过程中传递给孩子的消极、无成就、自我关注,都可能造成孩子自我期望水平与实际情况的不协调,阻碍孩子的发展。
孩子报考深圳中学,最开始是笔者的建议。孩子六年级时,朋友与笔者分享了深中的部分信息,抱着看看无妨的观点,在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后,我们参加了学校的开放日。孩子很快被学长团吸引,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加入这个优秀的集体为大家服务。在了解深中亮丽的办学成绩后,孩子将“进深中”定位为自己初中的升学目标,并奋斗了三年。目前,孩子对自己理想人生的定义与笔者基本一致。在十几年的亲子关系中,笔者的教养与孩子的成长变成一种双向关系,笔者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则选择她看到的认为公平的、有道理的部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相信自己能为自己的成功做一些事情,笔者也相信。
自我期望在期望效应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投入、自我效能感和动机,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自我和谐程度。父母期望只能以自我期望为中介发挥作用。父母期望效应如何,最终取决于孩子如何解释和对待期望,如何把父母期望转化成自己的期望。当孩子对自己有较全面的认识,拥有多元、理性的自我期望,在实践中能正确感知父母期望,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时,自我期望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给予积极合理的鼓励,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期望,增强动机和自信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些年,笔者一直是孩子成长的助手,出人、出钱、出力,母亲、司机、教师、保姆、玩伴、闺蜜,根据不同需要扮演不同角色,致力于帮助孩子实现合理的愿望。初三学习压力变大时,笔者更密切地观察期望是否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相符。笔者一边及时传递中考信息,一边抚慰孩子略带焦虑的内心。笔者通过说理、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等方式,告诉孩子认真学习就好,进哪一所学校并不重要。而孩子知道人生是一道双向选择题,虽然不是非进深中不可,但努力一点就可能进入好一点的高中,给自己多一点的可能。所以,孩子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减少了学生会活动,暂停了舞蹈、绘画、钢琴练习,暂停了周末同学聚会,把学科复习调整为生活的中心。很快,孩子的学习成绩呈现爬升状态,最终顺利实现愿望。现在,高中寄宿生活翻开了新篇章,孩子尚未寻找到令她满意的周末学习生活方式,因为她既想进入年级前40%,又想玩耍、放松、绘画,这是她的新目标。笔者觉得这个目标很合理,支持她,也会努力帮助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多数家长的共同期望,在强调“人人皆可成才”的今天,家长应立足孩子实际,谋划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差异,根据孩子不同的特质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设定期望,应在心理上给予孩子广阔的天地,民主、坚定、合理地与孩子商讨成长问题,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拥有多元且理性的自我期望。家长通过积极合理的激励和期许,能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孩子更高的自我期望,使其在自尊、自信、自控、乐观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真正实现人格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