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露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模式指的就是养老院与医疗机构功能的兼并整合[1]。 由于老年群体病症多发,且没有自理能力,这使得养老院和医疗机构的整合应运而生,通过医养结合型的养老院护理, 可以使失能老人一边得到有效的治疗,一边获取其所需要的护理[2]。 这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收效良好,需要得到治疗护理的老年群体的子女都是希望父母可以在得到精致护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种护养合一的新模式不仅省心, 而且对老人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有了保障。 糖尿病作为老年人群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其心脑血管病的首要的危险性因素[3],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就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受损,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糖尿病病患常常自行对药物的使用量进行调整,导致血糖的波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得以增加, 因此尽早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势在必行的[4]。 伴随着老龄化的社会进程,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家庭负担的减轻是当下人们必须面对、解决的一个严重的问题[6]。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也可以说是终身性的疾病,如何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和稳定就是关键,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就显得极其重要。该篇文章分析了目前医养结合型护理模式以及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希望能为医养结合型的养老院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中的护理工作者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观察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医护工作者要经常对养老院老人进行巡视查看,观察了解老年患者的各项症状有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要观察老年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对老年患者生活、精神上的合理需求进行满足, 并要指导老年患者的亲属观察、评测患者糖尿的情况,可以通过试纸法和试剂法[5]。 试纸法具体操作如下:告知患者在每次用餐前的半个小时进行小便并在标本瓶里留下5~10 mL 的尿液, 再用尿糖试纸, 将其一端浸湿在标本瓶里的尿液中, 再取出和比色纸进行比较以得知患者目前的糖尿情况并加以记录; 试剂法的操作需要玻璃试管以及班氏试剂,略微复杂,方法如下:首先在玻璃试管中添加2 mL 左右的班氏试剂并加热至沸,再于沸腾的班氏试剂中加入2 滴患者尿液,在此加热至沸腾。 记录玻璃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可以作为医生用药的参考。 由于试剂法需要的医疗材料较多且不太容易操作, 一般情况下采用试纸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即可。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中的护理工作者要能做到了解医疗机构存有的所有降糖药物及其副作用。 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患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 一般都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来进行对血糖的控制[6]。 但如果患者在科学合理饮食的基础下, 保持正常口服药物也没有其他额外糖分摄入的情况下, 血糖还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需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 使用胰岛素时,要严格把控剂量,将胰岛素在患者用餐前注入患者的食物里; 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当患者使用胰岛素过后有面色苍白、头昏乏力等现象, 则护理人员要即刻帮助老年患者口服糖开水或者补充糖分,再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如果情况严重或未改善, 则立即送往大医院进行治疗以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7]。
院方组建相关的细节管理质控小组, 小组中要包含护士长、有关的小组成员以及专科主治医师。 小组组长为护士长, 要负责小组的有关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首先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进行优食的指导。 护理工作者要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总热量, 给病患提供高价优质的蛋白、低盐分以及高维生素的饮食,并且要严格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进水量;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监测[8]。 授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自我检测方法, 对低血糖症状加以解释说明以及告知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让老年糖尿病患进行运动。 还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要求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工作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引导,让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感受, 并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至少与病患进行20~30 min 左右时常的面对面交流,这要求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到位。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疾病发生原因以及各种临床症状、 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式的讲解普及; 可以通过暗示、冥想等心理学手段协助患者舒缓情绪、稳定情绪。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保持温柔亲切以及耐心,对病患表现出亲和力,从而使病患产生信任,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医疗过程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环境管理方面: 某些患者处于受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所以对环境进行积极的改善以及提高病患的舒适度是很有必要的。 要尽量设备发出的噪声,把设备的提示音调制最小; 显示器要背对着患者以免病患受到光污染;对于某些特殊治疗进行时,要使用床帘或屏风进行隔离遮挡,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同时也可以缓解病患的紧张情绪。 病房内的陈设布置尽量使用暖色系,从而使患者的视觉舒适度可以得到提升。 护理工作者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播放音乐,舒缓患者消极情绪,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由于缺乏相关低血糖知识,病患会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所以护理工作者必须要能浅显易懂地为患者以及其家属解释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有关的治疗以及相关的措施[9],这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过关,积极协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通知其家属给予患者物质精神上的支持,提高病患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进行运动。 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如患者在进行轻微体力劳动之后没有气促以及胸闷的发生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可以是快走或是太极拳; 如若患者在进行轻微的体力劳动之后出现了呼吸困难或是乏力, 就应立刻安排患者进行休息,禁止患者进一步的活动。 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指导。 告知患者遵从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禁止患者对药品剂量进行随意增减或是药品品类进行随意更换; 对患者进行睡眠护理, 首先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及得到充分的休息。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的行为疗法。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低血糖处理流程的熟悉程度, 教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在低血糖症状出现后进食15 g 糖,并在15 min 之后复测血糖水平,要告知老年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及糖尿病救助卡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10];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办理出院之前对其进行复评以及出院的健康宣讲,阐述居家注意事项,给患者以及其亲属分发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处理流程卡, 要积极鼓励老年糖尿病患者携带便携式血糖仪, 尽可能的对自身的血糖状况进行监测。 在患者出院的1 周内采用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时要掌握患者的饮食状况以及血糖水平, 调整改进患者的不合理饮食并协助患者记录好血糖以及日常的饮食; 在患者出院3 个月内使用微信、QQ 等方式给患者定时发送健康知识、 生活小贴士等信息,结合电话随访,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管理、饮食运动方面可以有全面的了解把控, 并提醒患者到医院接受第一次的门诊随访; 还要利用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督促患者参加医院的糖尿病讲堂等活动; 如果有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登门随访, 手把手指导患者进行有关的护理以及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方法, 确保患者完全掌握为止;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制定适合其个体的饮食活动方案;在患者出院3 个月后,仍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足部护理以及症状进行了解;在患者出院6 个月左右时,提醒患者回到医院接受第二次的门诊随访[11]。
作为临床上相当常见的有着遗传特质的病症,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表现在有糖尿病的病患血糖水平会升高,并通常是终身跟随病患的。 所以如何使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成为了临床上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现代医学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多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 但是如果病患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或是降糖药物的服用期间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或是突然增加运动量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更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就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受损, 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作为我国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容易伴随其他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里致残率相当高的并发症,其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且治疗费用较为昂贵,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和痛苦[12]。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知识教育指导,知识教育内容要包含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危险临床病征等、有关的危险要素评估、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患者的饮食作息护理以及对患者的血糖监测。 护理工作者要是督促患者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健康生活饮食、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要和患者的家属达成一致,要对患者的亲属进行管理教育和及时的沟通, 对患者及其亲属发放有关糖尿病足以前其他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手册,并教导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评估方式、正确鞋袜的选择、 如何正确修剪指甲以及其他的相关足部护理内容[13]。
经由此次研究表明,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尽早地实施具有针对性且人性化的护理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医养结合型一体干预可以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期间、 在新技术或是新项目的应用推广期间, 在遭遇难以获得解决的问题情况下邀请有着其丰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建议,可以提高实际护理的质量。 同时,要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相关的专科护士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医养结合型干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风险。 现在我国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称为“银色浪潮”,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也不尽人意的情况下, 解决养老问题的重担便落在了养老机构身上[14]。但我国绝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施行的都是医养分离的模式对老年群体进行护理, 因为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护理措施不够,并且其医护能力也不足,所以老年人群的医护需求基本上是无法被满足的。 此外,目前的养老机构为了规避风险造成此行业的结构性失衡, 迫切需要得到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被排除在外, 这完全违背了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性质。 由于传统的养老机构不可以同时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就医治疗需求以及细致护理的需求,往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晚年生活并不太理想。 但要想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生活的护理以及医疗的护理往往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的。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有着遗传特质的疾病, 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表现在患者血糖水平会升高,并通常是终身伴随的。所以如何使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临床上糖尿病治疗的关键[15]。现代医学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多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 但患者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或是降糖药物的服用期间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或是突然增加运动量的情况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更严重时会导致病患出现低血糖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就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受损, 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糖尿病病患常常自行对药物的使用量进行调整, 这就导致了血糖的波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得以增加,因此尽早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势在必行的。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对于老年患者的长期护理就更需要依照老年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之上并行医药治疗手段。 没有医疗手段的普通养老院无法做到, 而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正好完美契合这一点。 根据去年与今年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几乎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医养结合型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为百分之百, 其亲属的满意度也是相当高,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巨大价值, 可以是老年患者得到温馨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同龄人的陪伴,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干预。 这极大地提升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水平,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这种先进的医养模式也应该得到更加大力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