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张晨清
福建省立医院眼科,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眼底出血多见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变或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主要是因为免疫功能出现异常,视网膜血管阻塞而引起。该疾病具有较高复发率,病程长,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可能带来其他眼部疾病比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严重者可出现失明[1]。 对于该种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 手术模式主要为玻璃体切除手术为主, 该手术方法优势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状况,但手术本身较为复杂, 且可能带来并发症问题,要求术后做好护理工作。 而对于护理工作来讲,早期护理效果会明显优于后期护理,早期开展良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情况。 因此该次研究选择2019年1—12 月收治的128 例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探讨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28 例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我国现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患者处于第Ⅱ~Ⅳ期; 其中Ⅱ期患者65 例, Ⅲ期患者30例,Ⅳ期患者33 例;糖尿病分型中1 型糖尿病37 例,2型糖尿病91 例。 该次128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7 例,女性患者 61 例,年龄 41~78 岁,平均(56.3±3.4)岁,所有患者均同意该次护理干预并签订知情协议书, 该次研究方案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①控制血糖。 长期稳定的血糖水平可有效减缓疾病发展,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不可随意减用或者停用。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血糖控制理想患者给予口头鼓励, 血糖偏高不下患者需要及时找出相应的问题并作出对应性干预,及时控制血糖。 ②饮食控制。 根据患者体重、劳动强度以及年龄计算出所需要的热量,合理搭配早、中晚餐,建议患者多使用粗粮,低盐饮食,食盐量应该限制在6 g/d 以内。 限制饮酒, 因酒精可引起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者胰岛素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造成低血糖,此外还需要戒烟。 ③合理运动。 根据病情、年龄、体力状况制订体育锻炼项目,严重视网膜病变和眼底出血的患者不宜运动。 糖尿病眼病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气功、太极等慢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 对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适宜从事负氧运动以及阻力运动。 眼底出血患者在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禁忌剧烈运动和搬重物,减少用眼,避免眼睛疲劳。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避免用力排便,避免提升眼压。 对于该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患者防止视网膜进一步受损,注意不同季节室内外温差,以免引起患者眼部不适。 ④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检查,并说明检查的项目和目的。 向患者说明饮食和睡眠对于疾病康复的意义,比如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对促进健康的意义;什么是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其临床表现、治疗的方法是什么;抗生素、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指征,学会合理应用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 了解低血糖的表现以及处理原则,掌握简单的血糖检测方法;学会自我控制,注意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体育锻炼, 保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患者出院时同样给予相应指导,比如出院事项,怎么样坚持巩固治疗以及用药方法,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治愈的易复发性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来医院复诊。 ⑤心理护理。 眼底出血会引起视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恐惧以及无助心理,此时护理应该向患者说明眼底出血的发病机制,增加患者对于疾病了解程度,明白眼底出血经过合理治疗可以获得康复,缓解心理压力。 积极主动与患者开展交流,了解其心理顾虑,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指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自我情绪控制方法,保持愉悦心理,避免精神紧张。
分析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分为全部吸收和部分吸收。
护理满意度考察采用自制量表,总分为100 分,≥90 分为满意,≥80 分,<90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总满意率。 记录护理后血糖指标。
相关数据纳入办公软件Excel 中归纳总结。
128 例患者中,眼底出血全部吸收患者58 例,全部吸收率为 45.3%, 部分吸收 50 例, 部分吸收率为39.1%,吸收有效率为84.4%。
128 例患者中,满意 90 例(70.3%),基本满意 35 例(27.4%), 不满意 3 例 (2.3%), 该次护理总满意率为97.7%。
空腹血糖(5.52±1.31)mmol/L,餐后 2 h 血糖(7.81±2.91)mmol/L。
视网膜动脉为终末动脉,而毛细血管为连续型,在内皮细胞中具有封闭小带型呈现, 视网膜内血管内物难以进入,其便导致视网膜屏障形成。 视网膜血管失去自动调节功能后,在血管异常作用下,会引起屏障功能以及血管受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样的血管异常反应几率较高,最终造成眼底出血[2]。 从眼底出血病因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栓等机械性的堵塞;②视盘血管炎或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炎性病变;③糖尿病血管炎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④微血管瘤以及视网膜出血等异常。 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为气塞引起血凝,气虚运行迟滞,当血行受阻会引起眼底出血,淤血阻滞目络,有眼部胀痛感,严重时可导致失明[3]。
目前对于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为玻璃体切除术,临床上也将该种治疗方法称为“波切手术”,主要强调在照明和观察系统下,在眼内空间比如视网膜下、视网膜前或者玻璃体腔进行手术操作,比做眼前膜剥除、 眼球内的异物取出, 并将玻璃体进行切除,手术操作一般需要与其他操作方法一起,比如硅油填充或者电凝等。 该种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以及其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并且手术可以在直视下操作, 解决传统盲目操作弊端, 进一步降低眼部组织损伤,并可以将血液或者脓液清除,使得视力恢复理想[4]。
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是一种急性情况, 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并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视力,因此对于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护理方法成为临床护士研究重点。 梁芳红[5]对于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 在护理干预中首先带着问题进行文献查询, 通过文献找到最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开展,并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结合进行相应护理。 在护理方法中给予了控制血糖、饮食控制、培养患者健康情绪等,经以上循证护理后眼底出血全部吸收率为45.2%,说明给予患者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眼底血液吸收, 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该次临床干预中同样采取的控制血糖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模式, 结果眼底出血的全部吸收有效率为45.3%,该结果与梁芳红报道基本一致。
韩娜等[6]对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自制的教育路径量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经以上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达标率为93.3%,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7%,说明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升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认识度, 并且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 在该次的临床护理中,同样着重于健康教育,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不断说明, 治疗和护理方法的目的以及希望获得效果, 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度, 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因为视力降低等问题出现恐惧等不良心理, 而不良心理会影响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中保持乐观心态,经以上的教育后该次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达到97.7%,该结果进一步说明对于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陆慧芬[7]在阶梯式健康教育中,对于患者加入了饮食护理干预, 因不良饮食会刺激眼底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加,其在饮食指导中,建议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胡萝卜,禁止吸烟、饮酒、浓茶、咖啡等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结构,荤素搭配,以此增加患者抵抗力。 该次临床护理中同样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比如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饮食爱好制订相应的饮食,每日严格限定钠盐摄入量,保证合理的饮食,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保证疾病治疗效果。 程瑞燕等[8]在饮食护理中强调每日总热量的摄入情况, 要求控制体重,每日进行总热量摄入的计算,不能超标,平衡饮食,蛋白质占总热量不能不能超过15%, 脂肪保持在25%,碳水化合物保持在65%左右。 油类的食物以植物油为主,常见为豆油、菜籽油尽量不食用动物油。此外其认为糖尿病眼底出血主要是阴虚肝热所致,要求以滋阴清肝的食物为主,主要为白菜、芹菜、小白菜、菠菜等。
由于眼底出血患者运动或者劳累可增加出血量,因此对于新出血患者需要注意卧床休息, 采取半卧位姿势,减少眼球的转动,让眼球充分保证休息质量,该种方式可有效促进吸收。此外还要按时滴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不能劳累过度。 任晓波[9]在报道中建议需要控制患者血压保持在160/90 mmHg, 血糖保持在10 mmol/L以内,并保持眼部清洁,按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模式,促进血液的吸收,最大程度恢复患者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