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基本内涵及界定要求探究

2021-12-03 03:48
职教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企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以来,产业学院快速发展,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实践中,突破性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但由于对产业学院提出的职教改革背景、产业学院基本内涵等问题认识不到位,也出现了产业学院界定不科学、缺乏基本要求等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与发展。

一、产业学院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CBE 理论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为标志,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价值取向的转变;以《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标志,实现了从基于学科到基于产业的专业设置模式的转变;以基于能力的课程(基于工作的课程、基于项目的课程)为标志,实现了从三段式学科课程到能力本位课程的课程模式转变;以全面推行做中学,强化职业特质培养为标志,实现了从结构主义教学到行动主义教学,再到建构主义教学的转变;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从行业企业招聘专业课教师为标志,实现了专业教师从来源于大学到企业的转变;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为标志,实现了职业教育从教育层次到教育类型的转变;以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为标志,实现了学校评价到企业评价的转变。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仍然遗留着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环境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虽然采取了像顶岗实习等举措,但企业这一最优质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训环境资源仍然没有得到较好地挖掘和运用。根本原因是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此背景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职业院校可以设立产业学院,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的产业企业环境资源问题。

二、产业学院基本内涵的研究综述

截止目前,以产业学院作为篇名在知网检索到文献191 篇,其中36 篇论及产业学院内涵。分析归纳这些文献有关产业学院内涵的论述,并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序为基地说、学院说、实体说、模式说、机构说、平台说、组织说等。

(一)基地说

徐秋儿(2007)认为产业学院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它的提出在于理念的认同、制度的肯定、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1]。曾广志、赵小锋(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产业与教育融合的一种新形式,是多种合作模式的绝佳结果,当前,它是解决人才培养供应方与行业需求方之间“两张皮”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基于订单的”培训,“顶岗实习”和“实习培训基地”的升级版本[2]。胡伟(2020)认为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就是举办产业学院,把工业园区和学校,专业和产业链有机结合,提倡“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多方联合运营的思想;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专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互动和交流,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施,促进学校与企业双赢,产业学院最终成为人才培养基地、产业研究基地、创业基地[3]。

上述认为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基地的说法出现得最早。基地是开展某种活动的基础性地点,是某种活动的集中性支撑点,犹如某种活动的家园,即“工作之家”。用基地来阐述产业学院不确切,因为职业院校的合作企业都可以被称为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而产业学院超越了基地。上文曾广志、赵文锋指出产业学院是实训基地的升级版,可升级成了什么样子,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二)学院说

邵庆祥(2009)认为产业学院是指一所独立的高职院校基于服务对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属性,即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开发等方面与产业紧密相关,指向明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办学过程中与该产业的龙头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度合作关系[4]。周大鹏(2018)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管理模式的发展,产业学院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学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实体联合组成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各自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5]。朱跃东(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混合了所有权不同的资本,这些资本实施市场化和独立运作,具有全面的功能和混合所有权属性[6]。李晓文(2020)认为产业学院是一个二级学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和共同管理。具体是指在现有办学体制下,通过建立长期的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机制,与区域支柱产业以及产业链转型、升级和发展相联系的高校,共同开展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建设、科研和人员培训[7]。张雪彦(2020)认为产业学院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并由不同所有权属性的资本混合运行的独立高等职业学院,它整合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和生产服务[8]。

学院说是在基地说出现两年后出现的,这种说法认同的文献较多。学院本身的含义是指跟大学平行的以实施单一性专业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如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在大学内按科分设学院的是介于大学与系之间的教育管理机构,如大学中的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等。这里所讲的学院和传统的大学学院的区别就是更强调它本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综合上述文献论述,他们将产业学院定义为校企共建、混合所有、独立运作的二级学院。

(三)实体说

易雪玲、邓志高(2014)认为产业学院是一所以现有的重点专业团体和特色专业团体为基础的教育实体机构,是与相关专业镇政府在其工业园区(基地)合作建立的。它整合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服务;同时,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与产业和乡镇合作密切[9]。许文静(2018)认为产业学院是一个实体组织,学校、企业和政府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和共同创新[10]。燕艳、吴勇(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一个实体教育机构。基于大学现有专业(或专业群)的技术优势以及企业生产和研发优势,并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所在地的龙头企业合作举办,集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目的是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服务[11]。黄文伟、郭建英、王博(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的实体化运营组织,它将学历教育、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和生产服务整合在一起,由产业集群所在的政府、行业协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和职业学院共同建立[12]。万伟平(2020)认为产业学院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把企业的生产链、产品链、技术链和服务链用物理的或虚拟的形式用于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13]。

实体说第三个出现。什么是实体? 汉语词典释义认为,实体是国企或事业单位的下属公司的内部统称。照此理解,这里的实体就是二级学院。这虽然和学院说含义有相同之处,但更强调了产业学院的法人地位和独立属性。实体一词也更强调产业学院的应用性之强,为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目的之明确。

(四)模式说

张伟萍(2015)认为产业学院有效地创造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结合公司的理念、机制、模式和条件等,形成开放合作的一体化模式,实现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共生发展模式[14]。刘国买、何谐、李宁、梁俊平(2019)认为产业学院主要指一种联合办学模式。高等职业学院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5]。孙振忠、黄辉宇(2019)认为现代产业学院是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并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运用企业管理方法,开成现代治理结构的新型办学模式[16]。邬厚民(2020)认为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教育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深入的校企合作产物,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全面、三维、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17]。

模式说是指产业学院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较以往校企合作更深、更新。深入到了校、政、企、协多方协同共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等。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实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衔接,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要素与结构才有可操作性。把产业学院定义为一种模式的说法似乎很笼统,不够具体,应该再深入地说明这种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五)机构说

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2015)认为产业学院是指学校与企业、地方政府、其他雇主或组织之间的资金、专业、平台、基地、人才、管理和其他合作资源与要素的整合,是实现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等共同目标的办学机构[18]。张艳芳(2017)认为业学院是国有资本和所有权属性不同的资本的混合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建有现代法人治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构[19]。朱为鸿、彭云飞(2018)认为产业学院的组织目标是为某行业企业服务的新的办学机构[20]。吴显嵘(2018)认为高职产业学院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职业教育机构的典范。一方面,依靠学校人才优势、科研成果完成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升级;另一方面,利用企业拥有的产业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质量[21]。张艳芳、雷世平(2018)认为产业学院是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和产业服务职能,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模型并实施市场化运作的高等职业学院的办学机构[22]。郑则凌(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指一所二级学院类型的办学机构,其形式是基于现代公司治理模型的二级学院,其特征体现在混合所有制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23]。鲍计国(2019)认为产业学院致力于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由二级学院与本地行业或行业中的领先公司建立的具有独立运行机制、为特定行业企业服务的新的学校机构[24]。李奇勇(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指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如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专业、平台、基地、人才、管理以及其他合作资源和要素的集成,以直接满足特定行业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构,在整个过程中将行业和公司元素整合在一起,具有针对行业人员培训、公司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等功能[25]。刘雷(2019)认为产业学院基于现有专业或专业团队的技术优势,旨在为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服务,它们是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集群所在地的领先企业合作建立,整合社会服务的实体职业教育机构[26]。

机构说虽然2015年才出现,但却有9 篇文献认为产业学院是“机构”。但这里的机构又描述为依托高校建立,由高校二级学院或系部与地方行业、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健全的运行机制、服务于行业企业、以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为目标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这里之所以不用学院说中的二级学院,主要是避免把产业学院和二级学院混为一谈。

(六)平台说

卢坤建、周红莉、李作为(2017)认为产业学院是由职业学院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立的带有产学研性质的职业教育平台[27]。刘启意(2018)认为产业学院是根据高职院校与专业镇政府之间的专业与产业对接的需求,结合学校教育优势、政府的总体规划优势和行业企业的生命力优势,构建的具有法律思想、合同精神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28]。吴金铃(2018,2019)认为高职产业学院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再结合企业的优质资源和实践经验等,实现深入的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在创新上大展拳脚的机会平台[29][30]。李艳娥(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一个集生产、教育、科研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平台,实现了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31]。王厚喜(2020)认为产业学院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理实一体化的育人平台。在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参与其中,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要多下功夫[32]。

平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比如科技推广站为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供了平台,所以,平台说指的是产业学院的作用。把产业学院定义为一种平台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定义的。

(七)组织说

黄彬、姚宇华(2019)认为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组织,目的是在工业技术创新的指导下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新的工程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开发以及社会服务于一体[33]。崔彦群、应敏、戴炬炬(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的一种新型跨组织载体。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产教融合,建立产业学院,对知识进行储存、传播、创新和转化[34]。殷勤(2019)认为产业学院是大学组织的一种创新形式,在该组织中,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个主体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建设[35]。付林、袁珊娜(2020)认为产业学院与当地产业密不可分,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学校与政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政策、人才、产业、管理等优势,是具有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行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功能的新的特色组织[36]。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因此,组织说是从目的和组成来阐述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强调的是产业学院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三、产业学院的界定要求

从2007年至今13年,虽然已有36 篇文献论述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也有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出台发展产业学院的指导意见,甚至有些省(市)出台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标准,但由于我国开展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时间较短,因此不宜过早确定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以免影响广大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更广泛的实践探索;也不宜过高确定产业学院的标准,以免影响广大企业和职业院校参与开展产业学院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当然又不能不研究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不能不提出对产业学院的界定要求,因为没有对产业学院的基本要求,就不能保证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

(一)以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为基本前提

以实体说为代表的研究者,包括机构说等,都认为产业学院是实体,作为实体应具有法人地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的要求,产业学院应由企业联合学校组建,这里的企业作为办学主体,须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因此产业学院也是法人单位,按照现代法人治理模式,建立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产业学院理事会(董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行使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而且应具备较完善的产业学院人事、财务等制度。比如:德州学院和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德州扒鸡产业学院”,推进以扒鸡为代表的德州特色食品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使产业与专业同频共振;201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其招生对象主要有政府产业干部、企业在职管理者、应届大学毕业生等,即为有兴趣深造者能力提高提供学习环境: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由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以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为基本前提。

(二)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以学院说为代表的研究者,包括实体说、机构说等,都认为产业学院是学院,或者某种形式的学院,作为学院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对产业学院的基本要求。为了落实好这一根本任务,产业学院的教育工作应以学校为主导。产业学院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按照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共同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产业学院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实现创新创业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比如:龙岩学院大数据应用产业学院的成立就是为了拓宽大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渠道,培养符合新一代信息应用产业发展需求的生产、研发、营销、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张家港产业学院是集人才培养、新材料研发、新能源研发等为一体的科研载体;河南省高校(平顶山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大学、许昌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黄河交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鲲鹏产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鲲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鲲鹏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打造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促进信息技术领域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形成,持续向本土鲲鹏产业培养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以校企“三权分置”为基本创新

以组织说为代表的研究者,包括机构说、模式说等,都认为产业学院是组织创新。的确如此,而且必然是产权层面上的配置创新。因为,我国多数职业院校是事业单位,尽管一般属于二类事业单位,但合作的单位往往是企业。这必然需要机制创新。一般可以通过对校企双方投入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实施“三权分置”改革,形成责、权、利等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的校企融合办学体制,具体形成托管合作、产权合作、契约合作、资源协同等多种资源整合与合作办学形式,有效将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社会多元办职教的良好局面。比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通过产权合作形式,与河南动力森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郑州亚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体育健康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学院等3 个产业学院;通过契约合作形式,与巨通电梯、郑州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好想你产业园、华丰灯饰界产业园、梦舒雅服装产业园、中原创客小镇、禹亳铁路等企业、产业园区合作建立了电梯学院、智能终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物联网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11 个产业学院; 通过资源协同与宇通客车、郑州华南城、富士康等共建了汽车学院、云商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等3 个产业学院。通过托管合作形式,与民权县制冷产业集聚区、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书画院合作共建了制冷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和美术学院等3 个产业学院。

(四)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最终目的

以模式说为代表的研究者,包括平台说、组织说等,都认为产业学院是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手段。我国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解决学校和企业所有制的混合所有机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的产业企业环境资源。这要求办产业学院的企业主体应具备与培养规模相匹配的较先进的生产经营环境,并能将行业最新的实验仪器设备、企业项目案例、课程资源等软硬件资源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大涌红木家居产业学院原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自创建以来,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新思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思想,实行开放式教学,注重与企业相结合;武夷学院圣农食品产业学院是武夷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主动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产教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 学院获福建省2017年示范性产业学院,标志着该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五)以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为效果追求

无论什么说,只有合作共赢才能长期发展。创建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较多,不仅仅包括学校和企业,当然还包括学生、教师、政府、社会等等,他们在产业学院的身份角色不同,对利益的诉求也各不相同。产业学院的创建需要研究、审视、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学生诉求学习环境的实践训练真实性,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以助其学到真正的职业本领;教师诉求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自我价值实现;企业诉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实现经济利益;学校诉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改革发展;政府诉求教育政策的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国有资产保有;社会诉求高质量的教育等等。这些利益诉求都需要在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营中得以体现。比如: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是中山市沙溪镇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古镇灯饰产业学院是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古镇镇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南区电梯产业学院是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国电梯协会、中山市南区政府成立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这几所产业学院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申请了许多的发明专利,而且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刘小娟、魏加争、陈贤照等老师荣获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符小聪老师荣获广东省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冠军,将获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古镇灯饰产业学院灯具设计师马驰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iF 产品设计金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产业学院,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该校荣获“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服务贡献、教学资源50 强”“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等称号。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企业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企业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