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锐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以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为基础病理,以神经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急症。溶栓是目前治疗ACI最有效的方法,而临床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针对这类患者,采取积极保守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修复神经损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抗凝是ACI保守治疗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疏血通是目前临床治疗瘀血阻络型中风病的常用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痛经活络之效,且随着其药理学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其在ACI临床治疗中展示出显著的应用价值[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疏血通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疏血通组,每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43±4.12)岁;平均病程(15.28±2.13)h;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0例,脑叶14例,脑干13例。疏血通组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17±3.76)岁;平均病程(14.29±2.32)h;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2例,脑叶11例,脑干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显示有责任梗死病灶[2]。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具备主症2项以上,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错过溶栓时间窗或不适合溶栓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卒中病史者;有脑部手术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
2.1 常规组 根据ACI相关诊疗指南和规范,实施综合性常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利尿、降颅压、降血压、降糖、调脂、脱水、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具体治疗药物如下: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依达拉奉注射液(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3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疗程14 d。
2.2 疏血通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治疗。取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6 m 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
3.1 观察指标 ①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②神经细胞因子: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 L,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5-羟色胺(5-HT)。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主要临床症状(意识障碍、活动障碍等)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一级疗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二级疗效:主要症状显著改善,量表评分下降50%~90%;三级疗效:主要症状缓解,量表评分下降18%~<50%;四级疗效:未达以上标准[4]。总有效率=(一级疗效例数+二级疗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疏血通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小板聚集率(%)疏血通组 47 治疗前 2.88±0.37 2.29±0.34 69.08±7.45治疗后 1.11±0.25△▲ 1.33±0.22△▲ 32.69±3.54△▲常规组 47 治疗前 2.84±0.41 2.33±0.35 67.55±7.64治疗后 1.85±0.34△ 1.79±0.29△ 45.17±4.32△组别 例数 时间血浆黏度(mPa·s)全血黏度(mPa·s)
(2)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SE低于治疗前(P<0.05),5-HT高于治疗前(P<0.05),且疏血通组NSE低于常规组(P<0.05),5-HT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g/L) 5-羟色胺(μg/L)疏血通组 47 治疗前 28.19±3.41 229.16±25.45治疗后 17.26±2.12△▲ 336.87±26.25△▲常规组 47 治疗前 27.95±3.76 237.46±24.36治疗后 23.11±2.08△ 289.16±28.77△
(3)临床疗效比较 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常规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脑梗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存预后的脑血管疾病,尽管目前临床对其治疗形成了成熟且系统的治疗体系,但进一步探讨应用价值更高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神经内科医学工作者探讨的热点。ACI后神经损伤的修复是在所有常规治疗基础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5]。目前,临床干预ACI患者神经损伤以脑保护剂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但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单一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ACI属中医“中风”“卒中”等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元气亏虚,痰瘀闭阻,脑络不通,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疏血通是采用现代先进生物技术制成的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有抗凝、抗栓作用[6]。水蛭可散积聚、破瘀血,地龙可通经络、祛瘀血。药理学研究表明,水蛭有明显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地龙可促进纤维蛋白酶原的活化,二者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疏血通组各血流变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疏血通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常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抗凝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NSE、5-HT是反映神经损伤的客观指标,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别呈正、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疏血通组NSE低于常规组(P<0.05),5-HT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疏血通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ACI患者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依达拉奉为常用脑保护剂,具有保护脑神经的作用[9]。疏血通被证实在保护神经功能及修复神经损伤中具有创新应用效果,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可通过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抑制炎性反应,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0];在脑组织缺血状态下可保护脑神经细胞,防止细胞凋亡,进而发挥保护脑神经的作用[11];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脑供血增加,预防并修复神经损伤[12]。故依达拉奉与疏血通合用可提高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疏血通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可提高ACI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及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提高ACI的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