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催化碳酸丙烯酯酯交换法制备碳酸二甲酯

2021-12-02 11:35魏文轩沈卫华马骏腾聂颖颖焦林郁方云进
石油化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酯交换丁基咪唑

魏文轩,沈卫华,马骏腾,聂颖颖,焦林郁,方云进

(1.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2.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0;3. 西北大学 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碳酸二甲酯 (DMC)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化学原料,可替代剧毒的硫酸二甲酯和光气作为甲基化或羰基化试剂[1-3]。目前工业生产采用碳酸丙烯酯(PC)与甲醇酯交换法制备DMC,该工艺简单、能耗低、联产1,2-丙二醇(PG)价值高,符合绿色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4-6]。

目前已经大规模产业化的酯交换DMC的催化剂是甲醇钠,甲醇钠失活产生的强碱性固废易堵塞管道和设备[7]。近几年,有课题组在研究离子液体催化剂以替代甲醇钠,离子液体沸点高、反应活性高,在分离的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天津大学[8]研究了季铵盐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68%,在70 ℃下反应精馏1.5 h,DMC选择性达99.5%。冯雪[9]研究了季铵类的离子液体,发现部分季铵盐的催化活性高于季铵碱,碳酸乙烯酯(EC)平衡转化率为72%。马程明等[10]制备了多种咪唑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其中,氢氧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OH)的催化活性最好,在67℃下反应4 h,EC的转化率为88.5%,DMC的选择性为90.3%。胍类离子液体分子结构中阳离子由于三个氮原子共轭,正电荷分布在三个氮原子和中心碳上,使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催化性能[11-14],成为近几年离子液体研究的热点。

本工作采用自制的强碱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进行了P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DMC的研究,比较了咪唑类阳离子和胍类阳离子对催化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甲醇(分析纯)、N-甲基咪唑(分析纯):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C(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分析纯)、四甲基胍(分析纯)、苯乙酮(分析纯)、溴代正丁烷(分析纯):安徽泽升科技有限公司;咪唑(分析纯):北京华威锐科化工有限公司。

DF-101S型水浴锅:湖南力辰科技有限公司;GC-7900型气相色谱仪: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离子液体的制备

离子液体1,1,3,3-四甲基-2-丁基胍咪唑盐([BTMG]IM)的制备:称取0.2 mol四甲基胍和溴代正丁烷于三口烧瓶中,加热回流24 h制备中间体1,1,3,3-四甲基-2-丁基胍溴盐([BTMG]Br)[15-18]。取0.1 molN-甲基咪唑和氢氧化钾溶解在甲醇中,剧烈搅拌 0.5 h;取0.1 mol的[BTMG]Br溶于少量甲醇中,与前述溶液混合,充分搅拌,过滤除去固体KBr,减压旋蒸1 h,得[BTMG]IM。

离子液体氢氧化1,1,3,3-四甲基-2-丁基胍([BTMG]OH)的制备:称取0.1 mol的氢氧化钾溶于甲醇中,然后取0.1 mol的[BTMG]Br溶于甲醇中,最后两种溶液混合,充分搅拌,过滤除去固体KBr,减压旋蒸1 h,制得[BTMG]OH。

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盐([BMIM]IM)的制备方法与[BTMG]IM的制备方法相同,离子液体[BMIM]OH的制备方法与[BTMG]OH的制备方法相同。

1.3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将一定量的甲醇和PC置于三口烧瓶中,恒温水浴加热,待水浴内的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并稳定后,加入离子液体催化剂,开始计时,反应开始前1 h每隔10 min 取一次样,之后每隔0.5 h取一次样。试样取出后直接冷冻,精确称量,然后向其中加入内标物,再次称量。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残余PC和DMC的含量,计算转化率和选择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

在反应温度68 ℃、n(MeOH)∶n(PC)= 10∶1、离子液体催化剂加入量为2%(占PC和甲醇总质量的百分含量,下同)条件下,考察了[BTMG]IM,[BMIM]IM,[BTMG]OH和[BMIM]OH四种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见图1和表1。

表1 离子液体催化活性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talytic activity of ionic liquids

图1 PC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Fig.1 Curves of propylene carbonate(PC) conversion over time.

由图1和表1可知,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几乎没有其他副反应的发生,但在反应中可能有极少部分PC水解产生CO2,降低了催化剂的碱性。在相同阴离子的条件下1,1,3,3-四甲基-2-丁基胍类阳离子催化剂在反应1 h时PC转化率高于1-丁基-3-甲基咪唑类阳离子催化剂,说明胍类阳离子对酯交换反应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表1还可知,以离子液体[BTMG]IM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68℃、原料醇酯比为10∶1、催化剂用量为2%(w)条件下反应1 h,PC转化率为70.6%,DMC选择性为99%。

2.2 [BTMG]IM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考察了[BTMG]IM不同用量对PC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离子液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BTMG]IM分子量可达239.4,所以[BTMG]IM用量要比常用的碱性催化剂用量多。从图2可看出,当催化剂用量为0.5%~2.0%(w)时,随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PC转化率逐渐提高,在催化剂用量为2.0%(w)时[BTMG]IM的催化效果最好。

图2 不同[BTMG]IM用量对PC转化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BTMG]IM dosage on PC conversion.

2.3 醇酯摩尔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醇酯摩尔比对PC转化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反应时间为1 h时,醇酯摩尔比对PC转化率影响较大,PC转化率随醇酯摩尔比的增加而升高,在醇酯摩尔比增加到10以上时,PC的转化率增幅减缓。在工业生产中甲醇是过量使用的,但原料中甲醇用量过多会增加后续分离的负荷,因此优选醇酯摩尔比为10~12。

图3 醇酯摩尔比对PC转化率的影响Fig.3 PC conversions with different mole ratios of alcohol to PC.

2.4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见图4。

图4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C conversions.

从图4可看出,反应进行90 min后,反应温度40 ℃时PC转化率最高,为66.7%;60 ℃时PC的转化率最低,为64.3%。当反应温度为68 ℃时,转化率略有提高,可能是产生的DMC和MeOH形成共沸体系,液相反应产物一部分进入到气相中,推动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2.5 反应机理

2.5.1 酯交换反应机理

PC和甲醇合成DMC的反应路径[19]见式(1)~(2)。

很多研究者认为碱性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反应的控速步骤主要是甲醇的活化[20],由此推测离子液体催化PC与MeOH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机理为:咪唑阴离子首先和甲醇分子反应,将甲醇分子活化为甲氧基负离子,甲氧基负离子进攻PC中的羰基碳原子形成离子态中间体(HEMC-),然后HEMC-夺取咪唑中的活泼氢,将咪唑还原回催化剂原始的咪唑阴离子形态,同时形成比较稳定且不带电荷的中间体(HEMC),接着HEMC和甲氧基阴离子反应生成DMC和带负电的离子态丙二醇(PG-),最后PG-和甲醇反应生成甲氧基负离子和PG,如图5所示。

图5 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机理Fig.5 The mechanism of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zed by ionic liquid.

2.5.2 量子计算

离子液体与固体碱相比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且消除了扩散对反应的影响,更有利于活化甲醇分子。在离子液体中,由于不同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离子液体电离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了离子液体活化甲醇分子,因此可以通过分子设计调控离子液体的结构,提高离子液体的催化能力。使用Gaussian 09模拟软件,利用DFT理论对胍类和咪唑类的阳离子表面静电势进行了计算,结果见图6。从图6可看出,1,1,3,3-四甲基-2-丁基胍阳离子中三个氮原子与中心碳原子形成共轭结构,正电荷较均匀地分布于三个氮及中心碳原子上,同时由于四甲基胍的吸电子效应,使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丁基上,进一步分散了阳离子的正电荷,表面电势最高点在四甲基胍与丁基相连的氮原子上,为0.168 eV。但在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中N-甲基咪唑对丁基电子云密度影响不大,咪唑环上两个氮原子之间的碳原子表面静电势最高,为0.176 eV。咪唑阳离子表面电荷较为集中,和阴离子结合较为紧密,电离难度较大,不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胍类阳离子表面电荷较为分散,更有利于离子液体的电离,所以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图6 阳离子表面静电势比较Fig.6 Comparison of cation surfac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s.

3 结论

1) 催化P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DMC时,胍类离子液体比咪唑类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2)[BTMG]IM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68 ℃,原料醇酯比为10,催化剂用量2%(w),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PC的转化率为70.6%,DMC的选择性为99%。

3)通过Gaussian 09理论计算离子液体的表面静电势,发现胍类阳离子电荷分散程度高,与阴离子结合能力差,有更好的电离效果,有利于提高均相反应的催化活性。

猜你喜欢
酯交换丁基咪唑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PEF工艺及性能研究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若隐若现的丁基
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