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阳紫嫣
(中国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 湖南郴州 423000)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这一举措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改革进入最后关键“一公里”。
但与此同时,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顺势推出LPR形成机制改革,还具有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逆周期调节意图。因此,LPR在为银行贷款提供有效定价参考的同时,也推动了银行贷款实际利率水平的下行,直接压缩了银行的息差利润,加剧银行业务经营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而言,其业务营销和抗风险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郴州市1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要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了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了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利差、风险水平及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并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何应对LPR改革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1.LPR改革机制研究。一是关于LPR改革形成机制研究。LPR形成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为贷款市场利率定价提供新的参考基准,进一步畅通利率传导渠道。张蕾、罗瑜(2019)认为“信贷市场利率‘换锚’是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顾小青(2020)认为“LPR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发挥利率价格对资源的配置功能”。二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LPR机制演变过程研究。大部分学者从时间节点上对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如,曾刚、王伟(2019)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循序推进。”彭兴韵(2020)认为“为了加速利率市场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尝试建立更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目前推出的LPR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LPR改革影响研究。一是LPR利好因素影响研究。LPR改革主要有利于推动市场化进程,使贷款透明化程度加深,有效畅通利率传导机制。如,李聪、李慧珍(2020)认为“LPR有利于营造更为市场化的利率环境,从而真实反映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利于提高对贷款期限偏好具体定价的透明度;有利于及时调整市场预期”。杜瑞岭、孙婷轩(2020)认为“LPR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定价,有利于‘两轨合一轨’的实现,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LPR改革对于银行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如,吴超男(2020)认为“LPR改革中的‘利’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刺激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有利于银行长远发展,刺激银行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与风险研究。LPR改革对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银行利差收窄、利润收缩,银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贷款利率市场化会重塑银行风险偏好。如,王乾筝(2019)认为“LPR改革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其挑战因素更多,对其提出的层次要求更高,加快其优胜劣汰趋势”。余倩倩(2020)认为“LPR改革给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打破垄断竞争局面,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重塑银行风险偏好,中小银行加快优胜劣汰;迫使银行调整业务结构,考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顾小青(2020)认为“LPR改革使中小银行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优质客户流失,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利率变化风险加大,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剧”。三是应对LPR改革的策略研究。LPR形成机制的变化,必然会给以贷款作为主要资产的银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其主要应对策略有:建立LPR与客户最终贷款利率之间的分层管理机制;完善银行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实现银行利率的顺畅传导;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效管理利率风险;优化负债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负债成本。如,余倩倩(2020)认为“要应对LPR带来的挑战要建立分层定价机制,提升内部应对管理机制,形成充分竞争;创新风险管理工具,有效反映市场变动,促进稳健发展;从资产与负债端出发,精准定位客户,破局盈利困境”。汤奎(2020)认为“应对LPR改革,商业银行应加强精细化管理,有效应对息差收窄;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加强产品创新,适度参与LPR衍生市场;加强内部管理,快速适应LPR改革”。
1.贷款挂钩LPR稳步推进。自2019年8月实施LPR改革之后,郴州市辖内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用LPR定价机制,在新增贷款方面,均以LPR为定价基准。截至2020年5月末,辖内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99.95%以上都参考了LPR定价。如,GYH农商村镇银行从2019年10月开始,所有新发放贷款全部运用LPR;JH农商行从2019年11月开始,新发放贷款3501笔、金额7.94亿元,全部运用LPR。在存量贷款方面,2019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公告,推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根据人民银行有关文件要求,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量贷款于2020年8月31日前已完成转换。
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调整有序推进。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明确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商业用房购房贷款利率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从执行情况看,辖内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根据湖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加点下限,结合各机构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明确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规则,合理确定了各行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未出现个人住房贷款“转按揭”“加按揭”服务的情况。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下降,2020年5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6%,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6和0.54个百分点。
1.短期内存贷利差减少,长期内优化其经营结构。一是短期内存贷利差减少,导致营业利润下滑。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据调查显示,LPR改革以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贷款利率下降的影响,净利差、净息差总体呈回落态势,营业利润有所下降。如图1所示,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利差明显下降。截至2020年5月末,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净利差为5.65亿元,同比减少6700万元,同比下降11.89%;利息收入比为9.46%,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二是长期内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贷款定价机制,优化经营结构。面对LPR改革带来的挑战,多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采取调整措施,以适应利率变动。如,GD农商行、RC农商行通过加快业务调整,拓展新业务品种,降低信用风险溢价,不断完善经营结构以期获取长远利益;CZ农商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及时推出了“商易贷”“小微企业循环贷”等系列信贷产品,积极拓展稳定市场份额。
图1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利差图
2.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打破,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一是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打破。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存在将基准利率的0.9倍作为隐性下限的现象。LPR改革以来,人民银行、利率自律机制等对此问题进行严格管控,目前暂未收到企业举报,非现场监测中也未发现存在协同行为以及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由于协同设定的贷款利率下限被打破,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明显。如图2所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同时,据调查显示,自LPR改革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有效传导至郴州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实际执行利率。如LW农商行自LPR改革后,其多类贷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型企业贷款利率下降10个BP,农林牧渔业贷款利率下降20个BP,制造业贷款利率下降15个BP。二是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缺乏增长热点,受原材料、上下游企业开工率、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处于经营发展萧条期。自2020年初以来,郴州辖内地方法人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政策,积极运用LPR定价机制,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如LW浦发村镇银行反映,LPR改革后,该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权平均利率从7.73%降低至7.5%,下降0.23个百分点。
图2 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贷款利率图
3.加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助推其完善利率风险应对机制。一是加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LPR改革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加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利率管理人才及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缺陷等内外部因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确定最优利率有较大难度。据调查,RC农商行、RC新阳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采取的利率定价方式为“LPR利率+上浮基点+定价调整加点”形式,其中定价调整加点包括客户类型、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综合贡献度等4个维度因素,但因其不具备全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难以支撑上述各项指标的合理计量,只能跟随市场定价策略,有可能导致出现实质性亏损。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LPR改革后,贷款业务转变为参考市场化程度更高的LPR定价,增加了利率风险敞口。同时,协同设定的贷款利率下限被打破,行业间竞争压力加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平衡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管理难度加大。据GY农商银行反映,随着LPR价格下行,可能引发存量贷款客户提前还款或借新还旧,进一步考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对市场利率变动及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此外,由于地方法人机构缺乏相应的风险对冲工具,难以抵消LPR波动产生的风险。如在LPR推行过程中,RC农商银行、GD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出现利率传导不畅、利率风险上升的现象。二是助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利率风险应对机制。如ZX农商行为应对LPR改革的利率冲击,特成立贷款利率管理委员会,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完善贷款定价。
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负债成本上升,促使其加速业务创新,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负债成本上升。一方面,LPR改革传导效应存在滞后。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本应通过贷款创造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传导至银行负债端,带动存款利率下行,但其传导效应存在滞后,目前有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中略升。由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为提高同业竞争力,一些金融机构有意图地上调存款利率,通过“以价补量”的方式吸引客户。LPR改革以来,YZ农商银行和YZ长行村镇银行存款利率均高于基准存款利率,利率走向趋势也较稳定,几乎没有下降,可以看出短期内降低存款利率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客户,综合负债成本有所上升。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不断攀升,短期内确实可以吸引大量客户,但长期而言将加重银行负担,尤其对于资产规模实力偏弱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利于提高客户黏性,有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为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如图3所示,郴州市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综合利率有所上升。据JH农商银行反映,2020年5月末,该行存款利息支出为3336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459万元,同比增长15.98%。据GD、RC农商银行反映,为稳定市场份额,各机构存款利率只能被动上调,存款吸收成本进一步上升。二是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拓展创新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应对LPR改革带来的冲击,多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创新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据YZ农商行反映,由于受利率下行影响程度最深的是利息收入,该行将通过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加快其转型升级来应对LPR改革带来的冲击。截至2020年5月末,该行非息收入占比28.27%,较去年同期增加0.37个百分点。
图3 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存款利率图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等方式将有关数据进行筛选后,选取郴州1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3家国有商业银行及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的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最终形成面板数据。本文将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LPR改革前后,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变化、创新业务发展变化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变化;同时,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模型)对LPR改革后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其利润及创新业务发展变化情况。
1.指标选取。本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最终确定收入利润率、创新情况、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LPR改革后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情况;选取贷款利率、虚拟变量交互项作为解释变量来表示LPR的变化过程;同时选取银行资产规模、净利息收入占比等数据作为控制变量,以更好地测算LPR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程度。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2.描述性统计及样本检测。本文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2为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表,多数变量标准差较小,表明数据变化较为平稳。收入利润率、创新收入占比均值分别为0.2010、0.0085,表明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整体盈利水平及创新收入占比均较低。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利率水平变动幅度大。
为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对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得出平稳性结果,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均通过平稳性检验,多数变量P值小于0.05,故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本文各项变量数据的平稳性符合建模要求,并加以实证分析。
表3 单位根检验
3.模型选择及实证结果。为更好对所选样本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通过模型检验来选择决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是混合OLS模型又或是随机效应模型。最终,根据检验结果,本文选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实证分析模型。
表4 模型选择检验
(1)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营业利润影响的实证结果。基于固定效应模型,本文所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为:
表5、表6显示,LPR改革前,贷款利率变动对郴州市地方法人收入利润率的影响系数为正(0.017),而自LPR改革后,其系数为负(-0.086),表明由于存贷利差减少,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润随着贷款利率的变动而显著下降。
表5 基于LPR改革前营业利润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表6 基于LPR改革后营业利润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2)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影响的实证结果。本文用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指标代表创新业务程度,表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逐渐开拓新业务,持续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表7、表8实证结果可知,在LPR改革之前,以中间业务收入所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情况系数为0.0006,但并不显著,而在LPR改革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收入系数为0.0109,显著为正;从系数可以看出端倪,LPR改革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确是利好消息,其政策效果在未来将进一步显现,最终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营业利润。
表7 基于LPR改革前创新业务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表8 基于LPR改革后创新业务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3)LPR改革对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影响的实证结果。前文已从理论层面论证LPR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本文将引入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作为因变量,以贷款利率变动作为自变量,以此考察LPR改革前后利率变动对小微企业贷款变动的影响程度。
从表9可知,自LPR改革后,贷款利率有所下降,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显著增长。从实证结果可知,LPR改革后,利率下降1%,能增加小微企业贷款2.26个百分点,且带动幅度大于改革前1.61个百分点,表明LPR改革有利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深耕普惠金融,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有效推动小微企业长效稳健发展。
表9 基于小微企业融资回归结果
续表9 基于小微企业融资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LPR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本文将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引入交互项,DID交互项等于Time*Treat,Time为LPR改革的时间虚拟变量,在LPR改革当月及之后时间,Time取值为1,否则为0;Treat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虚拟变量,如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Treat取值为1,否则为0;因此,当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当月及之后时间,DID交互项取值为1,否则为0。
由表10实证结果可知,交互项DID的回归系数为-0.1695,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LPR改革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利润水平降低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LPR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利率,收窄了存贷利差,加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本身资金实力、贷款定价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尚无能力及时调整盈利模式以应对LPR改革,直接减少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获利空间。
表10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回归结果1
但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盈利水平的影响为短期影响,由于LPR改革会刺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完善定价机制,加强其抗风险能力,促进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对长期而言是利好因素。根据上述分析,后文同样探究LPR对创新水平的影响。
从表11实证结果可知,DID的回归系数为0.9983,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LPR改革将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为长期稳健经营提供助力,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制度,降低风险水平,拓展创新业务,或将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将有效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质效发展。
表11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回归结果2
1.LPR改革短期内降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润水平,长期助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在短期内,LPR改革会降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利差,进一步挤压其盈利空间,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形成利率、经营等方面的冲击,但随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预期未来将扭转这一下降趋势,形成长效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助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2.LPR改革切实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深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证检验表明,自实施LPR以来,LPR整体呈下降趋势,引导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显著下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群体,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有利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LPR改革助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贷款定价,不断拓展创新业务。LPR改革加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难度,在短期内会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压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会逐步实行精细化和差别化的贷款定价机制,不断拓展创新业务,进一步提升化解风险能力。
4.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短期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润受LPR改革下降影响,长期内或将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LPR改革将有助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其不断完善内部制度,优化贷款定价机制,降低风险水平,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经营绩效,实现长远良性发展。
1.主动提升贷款定价能力。一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各类资产负债业务的精细化水平,积极转变贷款定价方式,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定价体系,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增强贷款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二是多措并举应对利差收窄压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认清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主动加强利率重定价周期管理,加强客户群体分类选择,适度提升风险偏好,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控制高成本负债,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产品,保持利差稳定。
2.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意识。一是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通过提高与市场化利率关联度高的负债占比,适当拉长贷款期限,延长重定价周期等方式,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利率风险监测分析,优化压力测试,积极探索运用衍生品等工具对冲利率风险。二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在负债端,适度增加主动负债占比,提前规划缺口的期限、结构、价格目标,合理利用同业拆借、同业存单、金融债等主动负债方式,增加资金来源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改善负债结构。在资产端,要深耕“三农”市场,深挖小微企业,深融新兴产业,通过下沉客户,提升风险偏好,积极开拓长尾客户,提高风险资产收益率。
3.持续加强科技与业务创新融合。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科技创新投入纳入预算,增加科技创新支出,提升科技水平。二是推进科技与业务创新融合。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合理布局到各种金融服务场景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推动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