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

2021-12-02 19:41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秋红
青年心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数学知识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秋红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设定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体要求

(一)活动主题要有趣味性、体验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趣味性和体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提前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热情。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制作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内容时要保证内容的有趣性、多样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让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首先了解自己身体部位长度,如手指的长度、脚的长度、胳膊伸直的长度、身高的长度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简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身来了解学习内容。这样下来,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要有发散性、开拓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到数学基础知识后,要有一定的过程来发散自己的思维,拓宽学习领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实践当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要提前做好准备事项,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柱体”这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为圆柱体做一个包装盒并加以装饰。那么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面临一些数学问题:“包装盒的大小和面积要怎么确定?”“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如何计算长度和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总结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帮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解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到实践当中。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当中提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建教育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标教学法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满个性,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加入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探究、发散思维,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探索要学习的知识,学会亲自实践。在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创设教育实践情境,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在学习情境当中学习知识,保留完美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和探索感。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课时,要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实践能力。在课堂当中,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动手和动脑,以此得出实践结果。那么,教师针对每次的教学实践活动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创办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得到成长,真正实现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来学知识,并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教学方法逐渐生活化,帮助学生从更加直接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调动思维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性与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乐趣,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个新的学习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来发现所学的知识点,在生活中找到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并且学会应用和实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一些生活当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强调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渗透进去,更加清晰地为学生传授新内容,方便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反复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乘”“除”这两个数学知识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背诵乘法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学生背完乘法表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小组之间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回答错误的小组要受到惩罚。学生需要在五秒内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如“3×5等于多少?”“6÷2等于多少?”依次类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去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数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感到压力和排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当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来帮助学生认识。例如:教师在向小学生教授“乘除法”时,可以用学生身边的物体或学生的手指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准备多种不同的教学材料,还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直接地学习到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不仅在教材中体现,还体现在生活的各方面中。同时,教师还应当意识到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生理特点,及时改变和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热情度和注意力。这样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课堂,更加快速地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半径相同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并以小组的形式每组分发一对圆柱和圆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水分别灌入圆柱与圆锥模具当中,通过判断水的多少来得知学习结果。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后可以认识到,底边半径相同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不同,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两倍。在进行亲自实践之后,教师可以统一为学生讲解圆柱和圆锥分别的体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简单容易操作的学习实践方式,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更加直接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学习的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学习中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清晰、具体,让学生自主研究数学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开拓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数学知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