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沉浸式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1-12-02 18:11贾文芬
好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园所园本研讨

文 贾文芬 刘 雪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建立持续沉浸式教研制度。以儿童为主体的课程必须持续跟踪儿童的学习活动,掌握其学习特征,才能指定或调整教育方案。”我们根据教师在撰写“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通过三次沉浸式园本教研,做到了知行结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一、梳理问题,理解内涵

在撰写“学习故事”的前两周,教师们对“学习故事”的理解不一。针对撰写“学习故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园所决定开展第一次教研,主题为“学习故事是什么”。研讨前,收集本次研讨的相关资料,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供全体教师自主学习,引导教师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信息解析问题。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

因为研讨前期的准备已经充分引发了教师的思考,所以在互相交流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思维碰撞,能提出更好的策略,诸如“学习故事和我们的观察记录之间的区别在于学习故事更多的是发现幼儿积极的一面,同时教师也要推进幼儿的学习故事”“学习故事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它不同于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的观察;学习故事的主体是幼儿,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故事。主体不同,视角不同”等。

二、学习故事,共同分享

园本教研活动的稳步进行,可以使教育反思和审视成为一种习惯,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在第一次研讨基础上,我们开展第二次教研,主题为“在学习故事中看见幼儿的闪光点”。首先,主持人梳理了学习故事的三大组成,即“注意—识别—回应”,并明确概念:教师是在不断“注意—识别—回应”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学习的。“注意”指的是对幼儿学习的观察,是用故事和照片呈现的;“识别”指的是教师对学习的分析、评价和反思,如“在这个情境中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回应”指的是教师为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所制定的计划,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支持、促进和拓展幼儿的学习”。其次,主持人引导教师在接下来的分享中,尝试关注“注意—识别—回应”三个环节,再展开交流。从教师的分享中,能感受到教师能够持续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里指出:“观察和理解幼儿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在分享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构建个人的实践经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评价幼儿的认知、技能和已有经验等,表达了对幼儿学习方式的体悟。这种教研活动营造了专业学习的氛围,教师把自我的生成性经验外化给同伴,同时把同伴的经验内化为自我经验。

三、建立模式,持续碰撞

为了第三次研讨的深入性和持续性,园所对教师的观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明确了三个需要关注的维度:发生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可以怎么做?在教师进行重点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第三次教研,主题为“结合理论反思实践,建立学习故事分享模式”。

“发生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可以怎么做”,构建了园所学习故事分享的核心要素。“发生了什么”,即教师观察到的。“学习了什么”,即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教育分析。“可以怎么做”,即教师如何进一步支持幼儿的学习。学习故事分享模式的建立,引导着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学习故事”,使教师不仅善于发现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学习,也使教师的支持策略变得清晰合理,为教师在专业道路上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实践的回顾与反思,基于幼儿观察,接下来的教研活动将从“评价”与“支持”不断展开,进一步支持幼儿的活动与生成课程,改变理论和行为相脱节这一现状。

“学习故事”引发的沉浸式园本教研活动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幼儿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只有立足于真问题,持续、沉浸式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才能沉下心来观察、交流与思考,才能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跨越,做到知行结合,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园所园本研讨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