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薇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自2015年5月起,在监管部门主导下,商业车险改革分批次在全国开展,从整体上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有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消费者对车险服务仍有诟病,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监管部门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国层面车险综合改革,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以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诉求。车险综改实施一年以来,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降价、增保、提质”的改革目标收效显著,车险行业出现保费下降、手续费率下降和保险责任限额上升、商业车险投保率上升的“双降双升”的新局面,对财险公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应对车险综合改革,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财险公司车险综合改革的运行现状和后续对策进行探讨。
车险长期以来是财险公司第一大险种,近年来受全球汽车销量放缓的影响,车险保费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77.54%下降至2020年的60.7%[1],但仍占据了财险公司销售收入的一大半。同时,在消费者的投保意识和保险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财险公司的风险保障功能,更好地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保险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保险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财险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此次综合改革,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对财险公司而言,由于长久以来车险都是同质化产品,缺乏差异化及特色化,短期内将导致整个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次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主要有如下几点:
车险保单支付价格,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从改革后市场运行看,受交强险引入区域浮动因子、商业险基准纯风险保费重新测算及附加费用率下调的影响,车险台均保费快速下降。截止2021年7月末,车均保费2774 元,较综改前降低21%;其中,88%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已经累计为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2]。
从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条款修订的内容来看,一是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将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 万元提高到20 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 万元提高到18 万元,医疗费用赔偿从1 万元提高到1.8 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 万元不变。无责任赔偿限额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 万元提高到1.8 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 元提高到1800 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100 元不变。二是保险保障更全面。一方面,理顺商车险主险和附加险责任。在基本不增加消费者保费支出的原则下,支持行业拓展商车险保障责任范围。引导行业将机动车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条款在现有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支持行业开发车轮单独损失险、医保外用药责任险等附加险产品。另一方面,优化商车险保障服务。引导行业合理删减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合理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同时,提升商车险责任限额。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支持行业将示范产品商业三责险责任限额从5 万—500 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 万元档次,更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风险保障需求,更好发挥经济补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三是丰富商车险产品。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四是引导行业规范增值服务,制定包括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增值服务的示范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
此次综合改革首次增加了车险服务产品的相关内容。车险条款作为承载改革用意的重要载体,充分诠释了车险综改的用意;同时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也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品质的竞争。如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服务体验,已经成为价格和品牌以外消费者是否决定购买车险的重要因素。
从改革后市场运行看,受交强险引入区域浮动因子、商业险基准纯风险保费重新测算及附加费用率下调的影响,车险保费充足度快速下降。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在2021年车险综改半年工作会议上提供的数据,综改实施半年以来,89%的保单签单保费下降,其中保费降幅超过30%的保单占比达到64%。客观来看,由于实际风险变化导致保费规模下降是合理的,不仅有利于消费者,同时也倒逼保险公司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步伐。
车险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产品创新和准入采取极为严格审慎的态度,行业示范产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此次综合改革将“支持差异化产品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必将打破车险产品同质化局面,为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各保险主体产品创新的能力和活力也将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车险产品的创新和储备,将成为支撑保险主体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车险保费同比增速下降,保费规模萎缩将会是短期内最直观的市场表现。从投保行为看,车险产品简洁化,价格更加透明,消费者的比价行为将更为普遍,客户流动性更大,保险公司续保留存难度加大。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进行市场拓展、渠道布局、留存客户将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综合改革后对风险识别、精准定价要求更高,为防止客户“逆选择”,财险公司必须把住入口端,才能确保赔付率相对可控;同时,需要同步提升理赔端的“跑、冒、滴、漏”管控能力、反欺诈能力,缩小与先进主体的经营差距。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此次综改行业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费用率的下降倒逼财险公司必须提高人均劳效,加强对运营成本的管控。综改前,整个行业附加费用率均值在40%的水平,这次直接压缩到25%以内,包括中介机构手续费、个人代理费用、非变动费用、其他变动费用、分摊费用、各项税金及保险保障基金及其他费用。财险公司如果运营费用管控不到位,将直接挤占更多的发展资源、创新资源和服务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具有优势。因此,成本管控成为2021年市场主体面临的共同课题,良好的成本表现和降成本能力至关重要。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现阶段财险公司车险经营中呈现出的几点典型问题,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开发服务创新型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服务产品化在国外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产品模式,为所享受的服务买单也比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对价原则。为了更好地督促保险公司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也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此次综改中监管部门试水将服务的内容在主险和附加险里面分别进行表述;同时银保监会下发的《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也提及要推动行业从传统的经济补偿型向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升级,推动服务创新,打造围绕保险生态圈的服务体系。未来,服务多样化一定是大势所趋,也是各保险公司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2.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打造特色专属车险产品
面对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二手车、智能化汽车的大量出现,新兴置换消费需求的蓬勃兴起,汽车保险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客户将由原先单纯的“比价格”模式转变为“比产品、比服务”,仅仅提供保险保单保障的服务会陷入独木难支的状态;根据客户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将更能得到客户认可。
从车险经营的自身规律看,车险业务发展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发展,并不断降低未来成本。此次综改对基准纯风险保费进行了重新校准并叠加了条款责任的扩大,使车险各个细分板块业务的定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保险公司对业务的品质进行重新评估,把握并平衡好不同业务类别的市场趋势,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积极有效应对车险综改带来的挑战。对标当地主流主体及行业平均状态,把业务结构调整至行业持平的水准,再做相应的增量扩张或调整。
一要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家自车业务。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而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07亿辆,首次突破2亿辆。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交通出行结构变更,私家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二要通过大数据应用开展营业货车业务,加强大数据、AI 智能、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提升营业货车精准定价能力和保中风险防控的管理效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叠加国三汽车淘汰、治超加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商用车市场全年销量大幅增长,销售超500 万辆,创历史新高。分车型产销情况看,货车是支撑商用车增长的主要车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477.8 万辆和468.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1.7%,车险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随着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科技应用的深化,消费者维权与服务体验意识不断增强,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各大保险主体竞争的焦点。
承保端要建立并完善精准定价机制,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不同细分市场、业务场景及渠道特色,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灵活应对综改后的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理赔端一方面以车险理赔服务为基础,通过打造线上化理赔全流程标准化的管控体系,简化小额理赔手续,提升处理时效;另一方面,持续构建场景化销售和精准化营销能力,提供“有温度、可感受”的车险理赔服务,改善客户理赔服务体验,提升出险客户留存率。
随着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车险市场的竞争焦点将从费用竞争逐步转向综合成本竞争。综合成本控制好的公司,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对车险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赋能”无疑将成为实现这一需求的最快且最有效的手段。财险公司要加大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较低的运营成本、有效的风险筛选、有效的理赔管控等手段,实现低于行业平均的综合成本,获取市场竞争力。
2022年将是财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阵痛拐点,对行业各家主体来说,都是一场综合经营实力比拼的持久战。市场主体只有通过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丰富车险产品供给,积极开发创新产品,提高车险承保和理赔服务标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才能重新找到自身定位,进而创造价值,赢得认可,获得资源,走向发展与效益双赢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