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汝城县审计局,湖南 郴州 424100)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是指在实施财务管理活动时,由于提供虚假经济业务支出票据或篡改数据等原因导致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的数据不真实或者失去了实际意义,由此给单位在运行及财务管理中带来风险。会计风险具有普遍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凡涉及具体的经济活动中都存在会计风险。因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环节工作人员对会计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识别会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急需完成的任务。
1.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控制,可以促进单位各经济活动的执行更加规范,使得记录经济活动的有关数据和信息更加规范准确,使得会计核算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并真实的反映单位收支情况。
2.有利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实行高效动态化管理,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出租出借及处置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3.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范履行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制度的贯彻者,其合法合规行使职能职责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控制,可以促进单位工作人员在开展经济业务活动时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相关人员正确规范的履行职责。
4.有利于促进单位内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控制,需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得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在风险防范控制的约束下开展,这样利于单位内各部门开展工作过程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从而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有效运作的效率。
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会计的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为有效增强单位自身的财务安全,内部设置相应的财务监督制度,但目前仍有很多单位重核算轻管理,将财务监督流于表面,监管的方式和控制的手段不足,造成会计工作程序混乱、缺少约束力,出现不合规票据入账、隐瞒收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给财务带来极大的风险。
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首先,取得资产记录不全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品种多,获取的形式多样化,加大了资产管理难度,出现上级拨入资产或收到捐赠的资产不入账的情况;其次,在资产占有、使用过程中,使用人没有对资产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或不当使用,导致资产提前毁损或报废;再次,单位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簿弱,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资产出现毁损、丢失、浪费等问题时,未及时纠正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财务报告反映的资产信息不真实完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普遍存在。
由于部分单位的领导没有透彻理解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只注重单位事业发展,而忽视内部管理。单位没有制定全面、统一,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流程且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得单位内部控制结构松散,导致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工作脱节,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岗位之间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且没有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造成机构在运行中,组织工作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无法有效实施。导致单位不能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这将会牵制和约束单位工作开展和机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比较突出。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对会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未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不重视,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单位领导层对财务管理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同时在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时,没有将会计风险控制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导致部分单位领导只注重单位事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单位业务推进过程中会计风险的控制防范。其次,单位工作人员大部分认为会计风险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严重影响了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建立了制度但仅为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实际难以操作,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处理没有制度可以遵循,制度形同虚设。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受编制限制等原因的影响,存在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能到位,且缺少替代的监督机制。
目前,会计风险监督机制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组织实施的。受到单位人力资源的影响,很多单位没有条件设置内部监督部门,或设置了内部监督部门的,在监督过程中容易受到领导影响和其他限制,起不到监督的效果。而外部监督主要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机构组织实施的。他们大部分属于事后监督,缺少事前和事中的全过程监督。由于外部监督机构对单位的具体运作流程不太了解,且各有侧重点,对单位监督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取不到较好的监督效果。
第一,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引导领导层对会计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相关管理知识的普及,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会计风险的识别能力;第二,政府对单位领导班子进行年终考核时,应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风险管理的水平纳入考核指标中,充分调动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会计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加大会计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让单位工作人员认识到会计风险防范与自身工作的联系和重要性,引导职工自觉增强工作中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自发抵制违法违纪行为。第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通过组织和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网上培训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习有关财务制度法律法规,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
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行政,规范理财。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流程,将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每个经济业务活动中,确保每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内部监控过程。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业务控制、执行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金收支业务控制、建设项目管理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等,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定额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确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第二,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资产的取得、验收、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督管理,防止重复配置、浪费、流失或低价处置;其次,明确划分资产管理的职责权限,引入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再次,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检查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是否正常,核对账实、账账、账卡是否相符,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第三,完善岗位和职责的划分。合理设置机构部门和岗位,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理顺管理关系,坚持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择优上岗,因才施用的原则,将责任与权利对等,以增强组织的控制力。
第四,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结合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和承担风险大小,建立奖励等级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与班子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按岗计酬,依据有功必奖、有过必惩的原则,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丰富监督模式,防范会计风险。一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相对独立的内审小组,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内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性做出评价,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切实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一览无余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领导干部更好地规范权力行使和内部管理。三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机构要加强沟通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防范会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