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方向.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生动性,让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动态生动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停滞不前,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为了实现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加大融合力度,从教学内容、教学工具等层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和各行各业相融合,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让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如今,我国大部分成熟的中小学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的融合已经推进数十年,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活力.初中数学是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他们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几何、函数等抽象性知识,这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抽象逻辑思维和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尤其是在几何和函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提供画板和动图的作用,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
然而,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也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教师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多数教师已经普遍使用课件辅助教学,但课件多使用PPT 播放概念性文字和练习题,缺乏图片和视频的融入,造成PPT 成为教材的缩影,并未发挥出课件趣味性和生动性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习题训练,忽略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结合,并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直接讲解知识点,造成数学课堂生硬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教师没能深刻理解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仅仅将板书内容呈现在PPT 上,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进行主导式讲解,并没有学生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由于教学任务重,数学教师每天可能面临几十名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整教学节奏,造成教学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借助于现阶段先进的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新奇有趣的网络化状态,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学生构建充满趣味的情景化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状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局限性,并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桎梏.这样既能保障在相对先进的教学环境中促进教学,又能实现对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针对性教学,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以为学生营造合作教学模式,创造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在初中的几何数学知识教学中创建模拟教学实验室等教学环境,在帮助学生在相对充足的教学知识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能使学生形成更好的独立思考空间,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内容更加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看透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教师利用灵活的计算机设备能形成相对生动的知识演示环节,能有效弥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局限性.基于实际来讲,初中数学教学借助于生动的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变刻板生硬的知识状态,构建出更加简单易懂的知识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中既能获得兴趣,又能高效地学习,更能在动态化的教学中获得最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化解以往教学中的知识难题,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保持数学教学的本质.作为基础学科中的重点学习项目,数学基于理科的学科特性,具有相对丰富的逻辑性,并且更为严谨的教学本质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数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抽象知识符号以及抽象化语言的应用.初中数学作为小学与初中相连接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知识能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帮助学生在思维敏捷的学习效果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领悟并能够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这需要保障信息技术始终能与数学教学主体紧密结合,结合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知识建立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从而保障在数学教学中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化优势,达到良好的应用成效.
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应用成效,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的存在,主要是对学生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服务教学,保障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用工具,避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超出数学知识的地位,结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创建生动的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抛弃陈旧的传统教学,从而单一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而是需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创造出在教师的先导作用下的高效教学.这不仅需要构建多媒体教学课堂,而且需要更加广泛地应用书面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既能保障传统教学的稳固地位,又能形成相对较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能丰富课堂内容,因此,在网络支持下,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让学生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延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制作PPT 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方面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板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播放课件,而且可以利用小程序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由于图形知识相对抽象,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动图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展示,便于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学习几何知识.例如,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对称图形进行教学,演示作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以直观形式讲解画对称图形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掌握知识,逐渐建立空间感.几何知识相对抽象,这能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感.又如,在几何证明题目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动图,变化图形的位置,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能辅助几何教学,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点,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过渡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尤其是知识点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探究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掌握知识的应用.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探究形成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总结得到知识点的结论,从而消化知识点,将其转化为数学能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使用动图演示面积公式的由来,辅助学生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自己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相结合,掌握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算出长、宽、高.当学生熟练应用公式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推算出多边形的计算公式,如梯形、不规则多边形等,让学生动手制作多边形,鼓励学生计算出自己制作的多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可以随机叫一名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这种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推演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消化抽象知识,便于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要着力建设生活化课堂,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便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目的.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融合更有利于生活化课堂的建设,便于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连接生活资源,引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数学知识难点可以通过直白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期间,教师要重视用生活案例进行讲解,更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还不成熟,其数学学习受到兴趣的影响,教师需要督促并引导,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条件.例如,在直线和线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图、视频和图片,进行直线和线段等概念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让学生直截了当地了解三者的差异.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是直线、射线和线段,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学生的举例,教师也能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教师以生活案例讲解知识,能便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和课后复习.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将课堂知识点融入视频中,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能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知识点建立初步了解,明确自己已经掌握和不能理解的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也能利用生动、清晰的视频辅助知识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视频能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应用能力.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能提炼数学知识要点,提高教学效率,显著改善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制作10 min 的微课视频对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周长、面积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然后,教师可以针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等重点知识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作为学习资料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随时使用,查缺补漏,形成课内和课外的延伸.
信息技术同样可以作为师生互动的渠道,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辅助课堂教学.由于数学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错误,也没有精力和学生进行沟通.信息技术建构的师生互动渠道,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如,通过QQ、微信、邮箱等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公众微信号或微信群,让学生用自己或家长的手机添加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料,发布数学学习相关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将数学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对于学困生,教师也可以进行一对一指导和沟通,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习惯存在的错误,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互动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现状.对于考试中出现成绩大幅降低的学生,教师也能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仍然流于形式.为了促进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演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建设生活化课堂,制作微课视频,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将数学课堂和课外形成连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展开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应用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