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分析

2021-12-02 16:38宋禄生凉州区怀安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733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分层教学内容

宋禄生(凉州区怀安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引言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因材施教的思想,所以,引入分层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

二、分层教学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实价值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之处,为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实践中,教师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实施分层教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其学有所获.姚春红也指出,解题方法引导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分享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积极纠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综合来看,分层教学是教学公平的有效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是可行之计,也是新课改下推动九年级数学教学升级的必要策略,值得重点应用与推广.

三、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分析

第一,学生发展情况相近原则.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能力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层次,保证学生分层的科学性,为分层教学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达到提升九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也避免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动态性原则.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因此,若是始终保持同一分层情况,不仅不符合学生发展现实情况,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基于此,相关教师必须深入、准确、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分层的动态调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合理性原则.教师切实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能力、数学知识实际掌握情况设置教学内容、课堂练习题以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提升其数学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以此实现数学教学的升级.

四、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探究

(一)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为后续教学内容、作业练习、考核内容等的分层设定提供参考与指导.实践中,教师应当参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并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第一,A 层学生为数学学习成绩优秀、兴趣高的学生,其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对本层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着重拓展其知识宽度与深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对其及时表扬之外,还要第一时间纠正其不足与缺点,并鼓励其帮助B 层、C 层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来说,本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公式法解出简单的数字系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并可以推导出求根公式,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第二,B 层学生为班级的中游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对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提升,以此带动其不断向着A 层方向发展,推动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实践中,教师要为该层学生创造大量的表现机会,依托中等难度问题的设置鼓励其回答,树立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避免其转为C 层学生[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来说,本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公式法解出简单的数字系一元二次方程;能够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第三,C 层学生为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对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自觉性进行培养与提升,以此推动班级数学及格率的增高.实践中,教师可以联合A 层学生组建起互帮互助的数学学习“对子”,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公共提升.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来说,本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公式法解出简单的数字系一元二次方程,即基本教学目标.

(二)课堂重点与教学手段的分层设置

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九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实现分层设定,基于这样的情况,相关教师还要同时开展对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手段的分层设置,以此保证分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实践中,针对A 层学生,相关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启发.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积极纠错.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针对B 层学生,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教师预设问题的探讨,分析、交流归纳出解题方法,并能依托小组成员、班级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实现一题多解,最大限度地拓展其思维广度的同时,挖掘其学习潜能,驱动B 层学生不断向着A 层发展进步.

与A 层学生和B 层学生相比较,C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有着更为明显的不同,需要相关教师注重调动其数学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其他教学目标.实践中,相关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趣味性,旨在充分激发C 层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概率”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枚硬币正反面”问题的展示、掷骰子搜集数据的小实验等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耐心,密切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并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灵活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A 层学生、B 层学生,还是C 层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均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展现,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设置

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九年级数学教师重点参考学生的不同层级及其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设定.同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内容的难度及坡度,确保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教师要关注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保证基础教学内容讲解、拓展教学的时间设定合理,为所有层次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支持.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相关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参考前期设定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时间的分配.实践中,教师要明确“能够使用公式法解出简单的数字系一元二次方程”为本节课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所以应当将该部分的教学时间设定为20—25分钟,保证班级内所有学生(A 层、B 层、C 层学生)均深入理解相应数学知识点,且可以完成相关习题的正确解答.随后,教师要利用10—15 分钟对A 层、B 层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进行满足,组织其以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求根公式的推导,提升B 层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A 层学生的拓展、创新能力.若是存在剩余时间,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知识点回顾、答疑环节,推动班级所有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共同提高.又如,在九年级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找点、怎样求解,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目标分层、作业分层、学生分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定梯度式的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难度由浅入深,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逐步深化思考、挖掘学生潜能的效果,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例如,在九年级专题复习课《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几何证明》的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从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切入,通过添线、增加条件、变化点的位置等方式带领学生经历题目阶梯式的变化过程,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系统地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训练了几何问题推理的常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意图,又循序渐进地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发展,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更好地实现对班级内部所有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练习的分层设定

在设置作业与练习的过程中,相关教师也要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托分层教学的思想设定差异性的作业练习内容.实践中,教师针对A 层学生布设较多的作业量,且问题的难度也相对较高;针对B 层学生布设适中的作业量,且问题的难度控制在考试常见题难度即可;针对C 层学生布设较少的作业量,且问题的总体难度最低.同时,出于对学生发展的考量,教师应当设置必做题以及选做题两种,推动学生向前一层次方向发展.在组织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课堂检验活动中,相关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点掌握程度方面,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从而实现知识拓展;在布设课后作业时,必须切实参考学生实际学情、分层情况,设定梯度式的作业内容,针对A 层学生以及部分B 层学生布置难题,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效果.

除作业之外,课堂练习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重要手段.在设定相关练习问题时,数学教师也要引入分层教学的思想,设置出由易到难的题型.同时,要求A 层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做难度较大的选做题目;要求B 层与C 层学生在完成必做题后,参考自身的能力情况、学习需求选取其他题目展开练习与专题强化,促使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共同提升.

例如,某几何习题的已知条件如下:点C为AB上的一点,存在两等边三角形,即△ACD和△BCE.其中,AE与BD相交于一点,设定为F;AE交CD于G点,BD交CE于H点.此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具体有:对于C 层学生,提出问题“判断AE与BD的大小关系,并进行证明”;对于B 层学生,提出问题“请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对于A 层学生,提出问题“请写出一个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证明”.这样的问题设置方式能够确保所有层次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课堂学习以及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达到整体优化学生学习水平的效果.

(五)辅导与考查的分层设计

针对A 层学生,教师落实提高性辅导,鼓励其参与校内外的数学竞赛活动,丰富其数学知识储备、拓展其知识面,达到强化其数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效果;针对B层学生,教师落实基础性辅导,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该层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率;针对C 层学生,教师落实补课性辅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储备,主要目标为提高该层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格率.依托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学困生转化、普通生良化、学优生优化”,提高九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出学生的潜能[3].

另外,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A 层学生批改C 层学生作业;B 层学生互批互改作业的方式,结合教师批改、同桌讨论批改、学生自改等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保证教师批改为主要的作业批改模式,促使相关教师可以迅速、准确了解所有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分层情况实施动态调整,保证分层教学的实效性.

(六)其 他

为了确保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内容:在分层教学前,做好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一切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平日工作安排中,数学任课老师须跟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实现无缝隙管理;设分层班课代表,负责每日作业收发、统计;设分层班班长,记录考勤情况;单独印制分层班记录表,用以统计出勤、作业上交等.

同时,由于九年级学生面对着升学压力,所以相应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解题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强化.此时教师应落实的工作内容包括:在课堂检测方面,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拓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每日作业与周检测方面,施行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任务;在周末,应当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难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精选作业习题,高效利用时间;多元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命题研究,把握命题趋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下推动九年级数学教学升级的必要策略.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层设置、作业练习的分层设定、辅导与考查的分层设计,实现了九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班级内所有学生数学能力的增强,促进了教学升级.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分层教学内容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