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理性思辨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02 16:38赵小丁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甘肃天水741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直线驱动

赵小丁(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甘肃 天水 741000)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进度,通常选择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是将相关知识单一地告知学生,没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本,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内容.鉴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将问题驱动应用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显著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相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主导者,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通常缺乏时效性,这时,部分数学教师虽尝试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通过大量练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因较长时间学习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学习负担重、投入精力大、学习效率低等,这都会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师对问题驱动的运用,主要是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作为主旨,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性以及主体地位,经过相关任务活动的完成,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创造能力的提高,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由此可知,数学教师将问题驱动应用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具有显著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凸显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当数学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时,学生就不会像之前一样被动地接受相关数学知识,而能充分地调动数学思维,将先前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相结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解答.在该过程中,学生就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2)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对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3)有助于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数学教师对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实现思维活跃度的提高,而且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使数学课堂实现高效构建.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应用现状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问题驱动”的形式明显大于内容.在新课标下,许多数学教师都将“问题”作为载体,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化“讲—练—做—改”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摒弃,而问题驱动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受传统化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通常无法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缺乏耐心,直接将数学问题的答案或案例讲解给学生,从而造成“问题驱动”的教学形式明显大于教学内容.

其次,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驱动”的教学核心就是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问题作为数学课堂进程以及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中之重,在进行具体教学时,通过问题的设计以及评价检验可知,许多数学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实效性、可行性等缺乏深入的研究以及综合考量,这就使得学生设计的问题和课堂的教学目标相脱节,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探究兴趣.

最后,数学教师自身的问题设计能力比较薄弱.目前,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数学教师只有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设计出与学情相符的“问题”.同时,在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后大量作业的批阅情形下,多数数学教师无法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设计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这样不仅会使教师缺乏问题设计能力,而且会使数学问题的设计无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效衔接,从而对“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造成严重制约.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应用策略

(一)驱动问题的精心设计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将新课改的要求与相关教学大纲相结合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这通常是问题驱动法运用于教学中的关键.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调动与启发,并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与学生相贴近的问题情境,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认同感及共鸣感,并从主观上呈现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使学生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欲望得到充分激发.另外,在设计驱动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还需要注重对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即需要确保设计与提出的相关问题具有层次性,注重考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使学生逐渐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对驱动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师能将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兼顾,从而使全班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实现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合理设置,能有效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数学教材及学生的知识背景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教师要想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得以创新,就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并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培养,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使学生运用自身的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勇于解答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不会受任何的约束,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较少与学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关注较少,不仅不会主动听取学生的想法,而且没有学生为提供足够的提问机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与思考相关数学问题.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质疑与思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这一内容时,其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概念,对直线斜率的存在性以及倾斜角的唯一性进行理解,对直线斜率的公式进行熟练应用.此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解决相关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这一问题:“同学们,通过简单学习,我们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则依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提出问题:“当确定直线的倾斜角之后,直线斜率和两点坐标的具体顺序是否存在关系?”学生在学习时只有表达自身的疑问,教师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数学知识在客观上存有抽象性以及相应的难度,而且学生自身存有相应的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强行灌输,不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游戏、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在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在问题驱动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积极思考相关数学问题,并在该情境中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相关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乐意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内容时,其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与收集相关图表信息,并构建拟合函数,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学习内容,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教学情境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例如,我国构建了非典流行趋势预测与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并根据研究项目制定了供决策部门参考的相关应用软件.该模型主要通过实际数据的拟合参数,并对其他地区的情况实施仿真.根据该实例,同学们是否觉察到函数模型具备的实用价值?我们怎样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边思考,边解答,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能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递进性问题的设计

在问题驱动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问题层次性以及难度的把握,关注问题的严谨性及科学性,以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实现敏捷的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提升,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基础以及能力各有不同,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充分尊重每名学生间的差异,以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能太简单而失去问题本身的意义,也不能过于难而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智力水平等,提出利于思考、难易适中、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与解答相关数学问题.同时,数学教师需要注重提出的问题具备节奏性,即怎样在教学的关键点、重难点上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实现高效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稳步提升,这都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其教学重点就是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且能判断出空间中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的关系.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要确保数学问题具有层次性,级级递进,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从简至难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同学们,依据学习的知识,请思考下述问题:“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只有一个交点?”“平行于同条直线的两直线是否平行?”“若空间中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两个角是否相等?”高中生通过问题引导能逐渐理解平面关系、空间关系,并能对直线和平面的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五)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这也是数学教学开展的终极目标.要想使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驱动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或者引出新问题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进行培养.要想确保设计的问题是开放性的,数学教师就需要确保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足够宽广,而且问题解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通常有两种方法判断直线方程以及圆的方程所处的位置关系,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设计出开放性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如小岛周围有许多环岛暗礁,且暗礁的分布是将小岛的中心作为圆心,其半径是30 km.目前,已知小岛的中心处于轮船正西方的70 km 处,港口处于小岛中心正北方的40 km 处.若轮船以直线的形式返港,则是否存有触礁的危险呢?上述问题可以转变成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那么,直线和圆的位置有几种关系?处于平面几何中,怎样判断圆和直线的位置?是否存有其他判断方法?在学生学习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从代数与几何两个方面对直线和圆存有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以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另外,经过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学生不仅能形成通过不同角度进行问题思考与解决的能力,而且能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法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促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引导与总结,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直线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画直线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