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教授辨治克罗恩病经验

2021-12-02 08:04宾东华王爱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克罗恩爱华病机

罗 曌,宾东华,王爱华*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肉芽肿性炎性肠病[1-2]。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克罗恩病这一病名的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大瘕泄”“泄泻”“腹痛”“肠痈”等。中医学认为本病总归本虚标实,其中脾气虚弱为本虚,湿热、瘀血等乃标实。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情志刺激、或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阻滞气机,既而瘀结,久病及肾,脾肾阳虚。《素问·六元正记大论》云:“湿盛则濡泻,甚则水闭腑肿。”《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记载:“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由此可见,湿邪乃本病之关键,无湿不成泄。

CD多发于18~35岁,我国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3],患者临床上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本病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肠外表现[4-5]。CD累及范围广泛,病情迁延难愈,停药后易复发,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根治方法,本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理与心理负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爱华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肛肠学科知名专家,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专家,中华肛肠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王爱华教授从事中西医肛肠专科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工作40余年,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善于运用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各类肠道疾病,尤其对治疗克罗恩病见地独到,辨证施治,加减用药,疗效肯定。现将其对克罗恩病的治疗经验总结于下,供同道参考。

1 发病诸因兼夹

王爱华教授认为,脾虚乃CD发病关键,湿热为本病之标,本虚标实是CD的发病特点。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气虚弱,中焦运化失司,湿邪继而内生,郁久化热,湿热蕴结肠道,气机阻滞,致血行不畅而瘀,久病及肾,终致脾肾两虚。每逢外邪侵袭、情志刺激、饮食不节等易诱发本病。

1.1 脾气虚弱

素体脾气虚弱,或恣食肥甘厚腻、辛冷刺激之品,损伤脾胃。《脾胃论》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精微无以得化,致使人体正气亏虚,邪气难祛,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继而诱发诸症。《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寒湿不适,喜怒无度,邪气与营卫相干于肠内,遇热则气血瘀结,发为本病。

1.2 湿热壅滞

脾主运化水液,胃主受纳。外感湿热邪气或先天脾胃虚弱,脾胃为湿邪所困,运化无力,积久则成水饮痰湿,进一步制约了脾胃的生理功能,湿邪郁久化热,湿热壅滞,则肠道受损。《内经》有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3 气血瘀滞

久病耗气伤阴,气虚则无以行血,致使局部气滞血瘀,形成肠疡;气虚无以生血,致使局部失于濡养,肠疡难愈;气虚无以摄血,以及阴伤热盛,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均可成瘀。瘀热之毒结于肠道,故可发为便血。如《外科正宗·肠痈论》所言:“时时下脓,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1.4 脾肾阳虚

久泄伤脾,久泻伤阴,脾阳虚衰,后天失养,殃及肾阳,先后天无以互养,致使阴寒之邪凝结于肠道,肠壁失养,发为溃疡,故见腹痛、腹泻等症,且肠镜下多可见黏膜鹅卵石样改变及节段性纵行溃疡。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言:“肾阳不足,则命门火衰,阴寒独盛……阳气未复,阴气盛极,洞泻不止也。”

王爱华教授总结克罗恩的病因病机认为,脾气虚弱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湿、热、瘀是致病之标,《诸病源候论·痢病诸侯》有云:“脾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客肠间……”同时久病体弱,正气难复,故临床常见病情缠绵。针对CD的病因病机,不同医家提出了不同见解,但总体均认同“虚”“湿”“热”“瘀”是本病致病的关键。如叶柏认为脾胃虚弱是CD发病的根本,与该病的预后与转归关系极其密切[6]。张伯礼认为脾虚湿盛,中焦失运,湿邪内生,发为本病,且湿性黏滞,故病情多迁延缠绵[7]。谷云飞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肉腐成脓,故见诸症[8]。

2 多种征象同见

王爱华教授根据克罗恩病患者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总结出不同证候临床表现如下。

2.1 脾气虚弱

腹部隐痛,嗳气食少,下痢赤白黏冻,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乏力少气,或有脱肛。

2.2 湿热蕴结

腹部胀痛,大便臭秽,下痢赤白脓血,肛门灼热疼痛,小便溲赤,反酸呕恶,口苦咽干。

2.3 气滞血瘀

腹部刺痛,腹部包块,固定不移,腹痛拒按,夜间尤甚,大便色黑,带黏液脓血,面色晦暗。

2.4 脾肾阳虚

脐周隐痛,喜温喜按,时作时止,大便清稀或黏液血便,脓液稀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王爱华教授发现,以上症状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是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与湿热瘀毒之邪并存,充分体现了多种病机相兼为病、相互转化的特殊发病机制,为治疗本病过程中兼顾标本提供了有效的辨治基础。

3 治宜分期论治,内外合治

CD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肠病,中医药可调节机体免疫,有效减轻患者症状[9]。王爱华教授认为,诊治本病应注重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清热燥湿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活血、止痛,缓解期以固本培元(健脾、补肾)为主要治则,兼顾祛湿止泻。对于克罗恩病脾气虚弱证,治以健脾益气、祛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化湿、行气导滞,方用芍药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消积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健脾补肾、固本培元,方用芪杞固本汤加减。部分医者亦与王爱华教授的学术观点不谋而合,如史涛等[10]认为脾虚是CD发病的根本,故以健脾固本为CD的治疗法则,倡导活动期以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气血痰湿瘀滞为主。陈锦锋等[11]立足于培补中气、助益运化,对于CD采取分期治疗,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李志雄等[12]运用分期论治法治疗肛周克罗恩病,可有效缓解症状,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4 医案举隅

王某,女,17岁,学生,体质量36 kg。主诉:反复腹痛伴便脓血3年余,加重1月。病史:患者于2016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黏液脓血便,腹痛为隐痛,大便5~6次/d,遂至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至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症状反复,曾3次至上级医院检查并诊断为:①克罗恩病,②重度贫血,③肛周脓肿,予以激素疗法(强的松类)、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氨基水杨酸类(美沙拉嗪)治疗后效果不佳。近1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脓血便10余次/d,夹带暗红色血块,消瘦乏力,头晕目眩,肛门胀痛。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专科检查:肛门视诊:肛缘可见赘皮隆起;指诊:直肠空虚,未扪及肿物,指套退出染脓血;镜检:直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可见片状溃疡、糜烂,表面有白苔、脓液附着。血常规:血红蛋白:59 g/L,CRP:122.8 mg/L。肠镜示:回盲瓣变形、敞开,开闭良好。盲肠、升、横、降、乙状结肠直肠黏膜部分明显充血水肿,黏膜粗糙,见广泛密集或散在大小、深浅不一溃疡,有较多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黏膜脆,易出血、周边部分隆起有颗粒息肉样隆起。镜下诊断:大肠多发溃疡隆起病变:克罗恩病。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诊断为:①克罗恩病;②重度贫血。中医诊断:大瘕泄,脾虚湿热证。治法:益气健脾、利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加减。处方:党参20 g,炒白扁豆10 g,当归15 g,炒鸡内金10 g,黄芪20 g,莲子10 g,茯苓10 g,土炒白术10 g,木香10 g,陈皮10 g,白及15 g,地榆炭10 g,白头翁15 g,薏苡仁30 g,槐花炭10 g,山楂炭10 g,醋延胡索10 g,仙鹤草15 g。服法:水煎,日一剂,分2次温服。中医特色治疗:结肠宁5 g,云南白药4 g,100 mL甲硝唑,保留灌肠,每日睡前一次。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心理疏导,口服补血类药物及美沙拉嗪(4片,Tid)、泼尼松片(2片,Qd)。

二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至4~5次/d,黏液脓血便减少,无暗红血块,腹痛减轻,精神、食欲、情志好转。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72 g/L。原方去延胡索,加用广藿香10 g,以增化湿之力,一般治疗同前。

三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至2~3次/d,量少,不成形,偶见黏液血丝,夜寐欠安,余无不适。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细。原方去白头翁、白及、仙鹤草,槐花炭、地榆炭减量,茯苓加量以健脾宁心,加炒麦芽10 g健脾开胃导滞。一般治疗不变。

四诊:患者大便1~2次/d,成形,无黏液脓血便,纳寐可,体重增加1 kg。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4 g/L。原方去地榆炭、槐花炭,炒麦芽加量助运导滞,泼尼松改为1片/d。

五诊:患者大便1~2次/d,成形,小便增多,精神、睡眠可,食欲增加,体重增加3 kg。舌淡红,苔白,脉弦细。加用菟丝子、山茱萸各10 g固涩缩尿。一般治疗同前。

六诊:患者大便1~2次/d,成形,无特殊不适,体重增加5 kg。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5 g/L。沿用前方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王爱华教授认为,患者初诊时,克罗恩病症状明显,证属本虚标实,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致使脾气虚弱,脾阳不升,痰湿内蕴,郁久化热,湿热夹杂,肠道失养,故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

故治以健脾祛湿之参苓白术散加减,合用白头翁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医案方药中四君子汤之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与补气固表、托脓排毒之黄芪合用,既能加强补益脾胃的功能,又能助黄芪固本培元,共为君药;加入白扁豆、薏苡仁、木香、陈皮、莲子等理气、和胃、祛湿之品,使诸药补而不滞且渗湿止泻,是为臣药;佐以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止痢,地榆炭、槐花炭凉血止血,白及、仙鹤草收敛止血,延胡索行气止痛,当归养血和血。二诊时,患者腹痛减轻且大便已无血块,但仍以脾胃虚弱伴湿重为主,故去延胡索,加入广藿香加强祛湿之力。三诊时,患者大便次数及脓血便明显减少,故去白头翁、白及、仙鹤草,将槐花炭、地榆炭减量,茯苓加量可健脾宁心以助睡眠,加入炒麦芽健脾开胃、消食助运,使邪不留滞。四诊时,患者大便已基本正常,且未见黏液脓血便,故去地榆炭、槐花炭,消瘦较前好转,炒麦芽加量助健脾开胃,利瘀毒排出。五诊时,患者大便基本正常,消瘦乏力明显好转,但久病易伤肝肾,且小便增多,故在沿用前方基础上加用菟丝子、山茱萸滋补肝肾、固涩缩尿。六诊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且体重明显增加,故沿用前方巩固疗效。

5 结语

王爱华教授认为,克罗恩病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为发病之根本,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湿热瘀毒乃致病之标,久病及肾,病久致瘀,最终脾肾双亏。治疗上应当紧扣本虚标实的根本病机,在急性期“急则治其标”,运用止泻、止痛的方药暂时缓解症状,待病情平稳后“缓则治其本”,根据脾肾双亏,相应采取健脾补肾、固本培元之治法,如此方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克罗恩爱华病机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克罗恩病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