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
(陕西省千阳县城关畜牧兽医站 721100)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饲养密度过大、引种不科学、饲养管理不当及耐药性菌株等问题,使疫病流行呈上升趋势。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二类传染病,临床上主要导致纤维素性、出血性和坏死性肺炎,广泛分布于中国、英国、日本、德国、丹麦、加拿大、美国和波兰等世界各国,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5 大疫病之一,给生猪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该病病原体,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杆球状或丝状,有荚膜、鞭毛和菌毛,不能形成芽孢,为兼性厌氧菌。该菌可分为生物I 型和生物II 型,II 型具有2种血清型,主要分布在欧洲,II 型致病性低于I 型;而I 型毒力强,菌体小,具有15 种血清型。该病在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有所差异,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不强,增大了净化难度。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抗逆能力较差,阳光直射或高温干燥环境下极易死亡;60℃加热5~20min 会被杀死;此外,常见的消毒剂也能将其快速杀死,如2%的甲醛、2%氢氧化钠或0.3%过氧乙酸等。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生猪均会感染该病,其中2~4 月龄的育成猪最易感染,感染率可达20%~40%;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病猪与带菌猪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鼻腔、咽喉、扁头体及肺部长期存活着大量的病原体,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并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当健康猪接触被污染的空气、饲草料、饮用水、饲养用具、排泄物及饲养人员等有可能感染该病。
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和气候突变的季节。该病通常在大规模养殖场呈爆发性流行,且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可达80%~100%,危害性极大。该病的发生往往与天气骤变、频繁转场、卫生条件不达标、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足及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有关。一旦猪群中发现该病,便会快速蔓延开,而且还易与猪瘟、猪病毒性流感、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难以根除与净化,使死亡率增加。
该类型病猪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升至41~42℃,精神萎靡、厌食、短期呕吐与腹泻,心率加快,眼鼻耳及后躯皮肤发绀,后期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心衰、张口伸舌、喜卧呆滞、咳嗽增多、体温下降、抠鼻流出大量夹杂血性的泡沫分泌物,病程较短,往往24~36h 发生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个别病猪没有表现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
该类型的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至废绝,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困难、息率加快、持续性咳嗽、皮肤发红、口鼻腔分泌大量带血性泡沫,状态极其痛苦,通常1~2d因窒息而亡。耐过的病猪会转变成慢性型,病程较长。
该类型主要为急性转变而来,病猪主要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下降、体温稍有升高,可达39℃,部分病猪也不会发热,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咳嗽、呼吸急促、呆立、不愿走动、被毛粗糙无光泽,机体逐渐消瘦,生长缓慢或停滞。若病情没有加重,通常在20d 后自愈;但若出现应激反应,病情会加重,往往会发生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该类型解剖可见肺部严重充血水肿,呈紫黑色,表面附着大量的纤维性渗透液,间质存在大量血色胶状液,肺部淋巴结肿大充血;气管和支气管存在大量的血性泡沫黏液。
该类型解剖可见,气管内有大量粉色泡沫,喉头处有血性液体;肺部坚实,充血肿胀,有大量积水,肺心叶、尖叶和膈叶存在大量出血性病灶,发炎部位呈灰白色或紫红色肝变,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肺部和胸腔发生粘连,表面附着大量纤维性黏液,胸腔存在大量血性积液。心肌失去弹力,心包膜变厚;肝、脾、肾发生充血水肿,肾脏呈黄色;胃黏膜溃烂脱落,肠黏膜扩张呈半透明状。
该类型解剖可见气管内有少许红色泡沫液,胸腔存在淡黄色积液,肺脏和胸黏膜之间发生粘连。肺部或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黄色沙粒状结节,肺部充血肿胀,呈紫红色,肺膈肌增厚;心包内存在大量积液,心包膜有点状出血,心肌失去弹力。
猪胸膜肺炎临床症状较多,容易与多种类似疾病混淆,应注意区分辨别。
4.1.1 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两者都属于环境致病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均可导致患猪出现呼吸困难、纤维素性渗出等症状,且同样多发于断奶仔猪至育肥猪时期,当生猪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疾病,只通过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很难进行区分,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鉴别。
4.1.2 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及犬坐姿等病症,各年龄段的猪均有发病,但以育肥猪发病率更高,同是由于环境因素继发感染引起的,剖检后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但胸膜肺炎多是肺部感染,纤维性渗出,同时伴有出血,而猪肺疫则主要表现为颈部严重水肿,肺部急性水肿,仅有少量纤维素渗出,且肺部纹理增宽。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多样,有的可呈丝状;猪肺疫的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瑞士染色呈两极浓染,革兰氏染色呈两短钝圆中间微凸的阴性段杆菌,需结合生化实验或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进行病原区分。
4.1.3 与弓形虫的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导致患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犬坐姿,且可见皮肤发绀,临床诊断时非常容易发生误诊。但应注意弓形虫病的发热温度高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剖检后弓形虫患猪的肝、脾、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病灶,而胸膜肺炎仅是胸腔处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实验室可通过细菌分离鉴别或PCR法区分。
4.1.4 与链球菌病的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导致患猪发生急性死亡、体温升高等情况。但猪链球菌病的有些患猪还可能出现关节肿大及跛行等,猪胸膜肺炎以肺部炎症为主,极少出现关节肿大和跛行。剖检后猪链球菌病主要是关节液增多,肺部无明显病变。
根据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流行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但具体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当前实验室诊断猪胸膜肺炎病主要使用细菌分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琼脂扩散法、间接凝血实验及PCR 等方法。其中细菌分离鉴定法最简单,可分为以下几步:(1)无菌条件下取患猪血、肝、胸腔或者肺部的积液,然后接种到血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在37℃温度下培养24h,若有中间突起,边缘整齐,呈灰白色半透明状的菌落,且菌落四周有明显的溶血环可证明有该病原。(2)对采集的病料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看到两端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3)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做生化实验,其可以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甘露醇,没有硫化氢气体产生。
控制疫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疫苗免疫。目前,该病常用的疫苗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一般在冬春等高发季节对2~4 月龄的仔猪和母猪进行免疫接种,14d 后再接种1剂来加强免疫效果,2ml/头。但由于该病原体血清型较多,单种疫苗无法免疫所有类型。因此,可根据当地该病的流行菌株选择合适的菌苗进行接种,可有效预防发病。此外,在疫苗接种7d 内禁止使用抗生素,防治免疫失效。
该病通常可采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噻呋、盐酸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如下:按体重肌肉注射20mg/kg 氟苯尼考注射液,隔1d 后再注射1 剂;按体重肌肉注射5mg/kg 头孢噻呋,1 次/d,连续注射3d[1];按体重肌肉注射1500IU/kg 复方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 次/d,连续注射3d;可在猪饲料中按1:2000 比例添加恩诺沙星,搅拌均匀,连续饲喂3d;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的30%氟苯尼考注射液和2.5mg/kg 的头孢喹肟悬混液,2 次/d,3d 为1 个疗程[2]。
该病前期利用抗生素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后期常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中草药治疗具有稳定的效果。配方一:定喘汤进,黄芩40g、桑白皮60g、苏子50g、杏仁30g、麻黄30g、半夏30g、款冬花50g、白果30g、甘草15g,混合浸泡半小时,小火煎煮,去渣取汁,候温灌服,并用药渣再次加水煎煮,供其自由饮用,一般服用1 剂药后便可康复,症状严重时可使用2 剂[3]。配方二:知母、苏子、萎仁、百部、白前、前胡、土贝母、杏仁与桔梗各30g,甘草与枳实各20g,麻黄25g,混合研磨成粉末,混合拌入饲料中饲喂[4]。以上配方均为50kg 左右生猪的使用剂量。
首先,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对引种地进行调研,无疫病方可引种,引种后需隔离饲养1~2 个月,健康状态良好方可混群饲养。其次,做好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更换垫草,制定并实施消毒灭虫计划,对栏舍内外、饲养工具等严格消毒,严控出入人员、车辆。再者,在冬春寒冷季节注意防寒、防潮、保暖,控制饲养密度,定期维修水电气设备,提供舒适、通风、干燥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反应。最后,均衡营养,制定科学饲养规程,禁止使用霉变饲料,给予洁净饮用水,在天气骤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以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该病传染性强、流动范围广、危害性极大,尤其在规模化猪场最为多发,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长期困扰。因此,养殖人员应加强疫病防控意识,深入掌握该病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