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应用

2021-12-02 05:36:15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颜亮
家长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学案

□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 颜亮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主要内涵

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这是一种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其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持续思考、踊跃表达、辩证批判和总结等,将成为课堂新样态。在“读思达”理论的指引下,课堂将成为引领学生探索编程的奥秘,成为学生探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验室。教师把“读思达”教学法有效地应用推广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定会使学生信息素养得到迅速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明显上升。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现状

在2017高中新课标的指导下,2019版教科书主要基于“项目—任务—活动”式结构进行设计,该结构围绕项目的规划与确认,通过项目式任务的完成,展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简言之,“项目—任务—活动”式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它反馈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建构是如何养成的。对教师来说,要从由知识的掌握者转变成引路者,对学生来说,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他能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专业水平的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教学方法转变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际之中,还受学校环境、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教学工具、教师信息素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率较为低下。高中信息技术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重要学科,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当今先进编程语言Python,是培养其编程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高考学科,很难获得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爱,才能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如今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学材料不够齐全,问题不够深入,输出或表达的渠道不够通畅,让学生学习编程难上加难,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效大打折扣。

三、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通过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一项重要内容即为“阅读”。学生只有真正学会阅读,才能掌握学习真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阅读一般来说分成两种。

第一,自主阅读,就是学生自行阅读。自主阅读是学生与图文等材料的直接较量,这一过程无须教师过多地进行直接指导,其要求学生在编程课堂里自主琢磨每个流程图,每个符号、每个函数、每个定义的内涵要义和来龙去脉。教科书是知识的精华、精髓所在,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细读、深读的。所以,在课前,笔者一般先组织学生对本节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展开课前预习,再通过Learnsite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导学案,把本节课主要内容、课件、微课等材料放在教学平台的阅读区。导学案是“读思达”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指导的依据。学案既不是学习纲要,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排列,更不是作品任务的集合。学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其次是师生间围绕素材、任务和项目的对话平台,学案的完善过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学习过程。“导”是启蒙之意,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精髓。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和任务来体现“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任务,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既要有难度,还要有深度,更要与学生的思想水平相吻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让他们有能力、有兴趣进行自主阅读,对所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大体的了解。

第二,整体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先把整个章节甚至整本书进行通读,在了解局部或整体知识框架后,再把每篇、每节文章的内容进行细读,这样就能做到把知识点解读、理解到位。笔者会在学期初把整本书的轮廓和知识点向学生做一个简要介绍和说明,在开展新章节时,把该章节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概括,让学生知道本书和本章节要完成的知识目标。教师只有让深入了解Python编程这门语言整本教材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再针对教学内容来介绍Py⁃thon在现实生活中的高效性和诸多应用,才能让学生对编程学习产生兴趣。

(二)学习独立和整体思考

“读思达”教学法在本质上也涉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思”即为思考,思考是学生学习的灵魂和核心,能够实现真实学习、深度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给予恰当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感觉或发现问题的存在,让他们对知识和结论进行自主验证和掌握,避免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要对教材和知识保持一种质疑、批判和开放的态度,通过整体思考,学生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知识点在整体章节的位置以及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即对学困生宜创设低难度、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中难度、台阶式诱导;对优等生则进行“蜻蜓点水”的点拨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合适的称重“土壤”,真正让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在“可复制的代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函数和模块的应用”进行明确的说明,然后让学生思考函数和模块调用的便利性在于何处、应用的领域有哪些?基于各层次学生的思考成果,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结论继续课堂内容的讲解,让全体学生完整了解并掌握此项内容,学生通过持续的思索和体验,将产生学习的真正内驱力。

(三)多形式引导学生表达

表达的过程是知识的输出过程,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才能让学习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为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在经过阅读、思考环节后,对知识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要让学生勇于表达,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尊重及信任,切忌一味地批评和责难,要以赏识的态度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倾听,既是对学生无声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教师教学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经常性的激励:“同学们大胆发言,你的回答对错不是最重要的,但你的回答很可能激起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又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风采,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尤其是编程方面,程序代码的有效执行是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Learnsite等平台,通过OJ在线判题系统测试,在项目式学习的主线下,让学生去冲关一个个任务,从而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后鼓励学生通过撰写编程的解题报告或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基于该学科的大视野和意识高度。笔者在课堂上会通过Learnsite网络教学平台的BBS讨论区,让学生在对每节课或每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把自己的解题报告或心得体会表达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自主且有个性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不在于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持续的阅读、思考、表达,使学习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编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发展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机。对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借助“读思达”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学案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乡愁导学案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考试周刊(2019年99期)2019-02-03 09:33:47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上海商业(2016年22期)2016-06-01 12:10:15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