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12-02 04:50高台县第三中学王文智
家长 2021年3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道德

□高台县第三中学 王文智

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更重视学习成绩,但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在看重学习能力的同时,更重视人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当下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课堂教学内容多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既没有拓展知识,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第一,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可能是受到中考升学因素的影响,多数教师仍保留应试教育理念,让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却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第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功课,只能单纯地从孩子的测试成绩的高低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这也使很多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初中生年龄较小,对社会认知不足,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导致他们对政治认同观念较为模糊。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认同。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优质人才。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真实的新闻案例,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将课件展示给学生看,以便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很多初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纪录片。学生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个平凡的人因积极奉献社会而让人敬佩,用自身微薄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他们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谈一谈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观看这一纪录片不仅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联系生活,培养法律意识

大部分初中生由于受到了家长、教师和社会等多重保护,他们的法律意识淡漠。教师在授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联系实际教学。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防止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使学生走了错误的道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做守法公民”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增强学生守法意识,让学生学会利用法律规范自身言行,在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不侵犯他人权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社会上人们的各种行为,并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判断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标准、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或法律法规,在生活中要避免出现这类行为。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欠缺,对不良行为的后果认知也较为模糊,教师还可以将相关法律条例制作成电子课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杜绝不良行为的危害。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增强法律意识。

(三)利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对公共参与认知不足。其实公共参与属于“社会参与”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旨在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等形成创新意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环境简单,对社会认知不足,日常生活重心多是集中在学习上,很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积极奉献社会”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学任务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分别是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尽宠爱,导致自我意识较强,不懂得如何关爱他人,也不懂奉献的意义。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将主题设定为“尊老爱幼,奉献爱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孤儿,如何关心敬老院的老人等社会问题。在引起学生共鸣后,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参与公共事务的方法,并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做的事情并不需要多复杂,主要是陪伴小朋友玩耍或与爷爷奶奶聊天。部分教师会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四)实施情感教学,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初中生大多还处于青春期,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生活细节开展教学,在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如,“小丽和小王是好朋友,两个人每天一起上学,每次小丽都让小王先进教室;丽丽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主动打招呼,并为客人倒水,在客人与父母交谈时,耐心倾听,从不主动打断。”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小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则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并以礼相待,这样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另外,教师还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遇到过哪些凸显道德品质的事情,以及自身的感受,对勇于上台讲述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贴合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成长及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应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改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学等方式授课,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