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新增了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以及DRG 评价、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并应用DRG 评价体系对医院进行评价。评审标准中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部分共设74 节240 条监测指标,包括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患者住院总死亡率、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住院患者出院后0 ~31 天非预期再住院率、手术患者术后48 小时/ 31 天内非预期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率和115 个ICD 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等指标。评审形式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明确管理范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后勤管理,加强临床、医技、医辅科室运营指导,强化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相融合,强化运营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梳理运营流程,评价运营流程,优化运营流程,推进流程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强化信息支撑,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系统与运营系统融合,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运营数据仓库;提高决策质量,建立决策分析体系,推进决策分析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分析结果应用。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明确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预决算内容以及使用范围。要求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统一编制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编制财务预决算,综合反映医院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筹资投资、现金流量等全面财务信息。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指标涵盖:门诊、住院病案,覆盖病案首页、病案内容、病案归档等病案管理环节,要求医院围绕重大诊疗行为、重要检查检验、重要异常结果、重要病情变化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设定指标,保障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为加强医疗管理和质控工作奠定基础。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对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意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补充说明。
国家卫健委近期印发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适用范围、概念内涵、控制目标、实施要求、评价主体及管理职责,以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原则和报送方式,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点嵌入医院信息系统。
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 版)》,提出以省(区、市)为基本区域,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将本省(区、市)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纳入《应用规划》,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监督管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按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人类精子库3 个类别进行规划。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派出在本机构注册或执业的医师、护士、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鼓励重点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等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居家医疗服务包括诊疗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治疗、药学服务、安宁疗护、中医服务等医疗服务,原则上,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适宜居家操作实施的技术和服务项目为宜。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 年)》,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800 种,其中西药部分1264 种,中成药部分1315 种,协议期内谈判药品221 种,中药饮片892 种。
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2020 年医保基金总收入2.4 万亿元,支出2.1 万亿元,当年结余2700 亿元,历年滚存结余超过3 万亿元。施子海表示,尽管目前滚存结余较大,但其中1/3 是个人账户,统筹基金结余约为2万亿元。同时,基金结余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部分人口流入的省份,集中度不断提高。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报告称, 2019 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增长了0.1 岁,女性为81.4 岁,男性为76.3 岁。总体死亡率下降了1.2%,其中白人女性下降1.4%,黑人女性下降1.2%,白人男性下降1%,黑人男性下降0.9%。自2018 年以来,美国十大主要死因没有变化,在主要的死亡原因中,流感和肺炎的死亡率下降了17.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3.8%,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死亡率下降了2.3%,自杀的死亡率下降了2.1%,癌症的死亡率下降了1.9%,肾脏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1.6%,心脏病的死亡率下降了1.3%,而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增加了2.7%。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近期发布的一项临床试验中期结果显示,血液抗凝剂可以减少新冠住院中度患者对生命支持设施的需求,例如呼吸机通气。研究发现,与其他疾病住院患者预防血栓的低剂量抗凝剂相比,大剂量肝素在减少通气或其他器官支持方面更安全,效果更好。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近期发布报告称,模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的B.1.1.7 变种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增加美国新冠的流行趋势。截至1 月13日,美国有十个州已检测到该变异病毒,总计约76 例。报告指出:“B.1.1.7 变体增加了可传播性,也增加了人们对疫情防控措施的遵从性,包括隔离和戴口罩。”CDC 预测,可能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新冠疫情扩散。
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mergency Care Research Institute, ECRI)近日发布了《2021 年十大医疗技术安全隐患》(Top 10 Health Technology Hazards for 2021),提出因疫情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医疗设备;输入字段后自动弹出药名的药物分发系统;快速应用的远程医疗技术;进口的N95 口罩;用户依赖的消费级医疗产品;匆忙部署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存在组件漏洞的第三方软件;用于医学影像诊断的人工智能(AI);可远程操作的床边医疗设备;患者专用的3D 打印医疗设备均存在医疗技术安全隐患。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近期启动了一个在线数据网站,以收集COVID-19 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和结局的临床信息。这一项目将从临床研究、程序和测试中收集新冠患者神经系统出现的问题、信息和生物标本。美国医疗机构及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访问由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创建和维护的数据库。有证据表明,COVID-19 可以侵害人体的多个系统,对感染者脑、脊髓、神经和肌肉的破坏尤其严重,即使病毒清除后,也会导致相关损害的后遗症状,如头痛、疲劳、认知障碍、中风、疼痛、睡眠障碍和一些罕见的感染并发症。
英国新发呼吸道病毒威胁咨询政府小组(NERVTAG)1 月22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根据新冠变异病毒(VOC)B.1.1.7 的初步分析,变异病毒与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可能有关,该变种于9 月首次出现在肯特郡。来自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以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称,感染B.1.1.7 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病死率增加。两项研究均通过社区测试数据与死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称“与感染非变异病毒相比,新变种B.1.1.7 病毒感染者死亡风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英国一项对数千名医护人员进行的定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会在几个月内免受再次感染,但仍可能在鼻腔和喉咙检出病毒并将其传播给他人。研究人员在2020 年6 月18 日至11 月24 日期间,发现了44 例潜在的再感染和409 例新感染,这相当于防止再次感染的保护率为83%,这种保护力从第一次感染起至少可以持续五个月。研究还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在自身存在抗体保护的情况下,仍然携带高水平的病毒,并感染其他人。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白介素6 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和Sarilumab 两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新冠重症患者生存率并将住院时间缩短一周至10 天。REMAPCAP 开展的试验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白介素6 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和Sarilumab 可使死亡率从35.8%降低至27.3%,相当于绝对降低了8.5%,相对降低了24%。在患者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的24 小时内给予皮质类固醇加这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英国卫生和社会福利部表示,已向医院提供托西珠单抗,并将向英国的医院发布最新指南,以鼓励其使用这一治疗方法。
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NICE)1 月19 日发布淋巴瘤治疗指南称,对于使用Bruton 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如依鲁替尼)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Tecartus(自体抗CD19 转导的CD3+)。NICE 表示,对于使用BTK 抑制剂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成年人(通常在70 岁左右)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之前常用的治疗选择是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和阿糖胞苷(RBAC)组合。NICE 认为,个性化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命至少延长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