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玥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吉林长春130117)
布艺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流传较为广泛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因为布艺的原料成本较低、成果显而易见,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欢迎;成品可出实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感,可做装饰。布艺等综合性材料手工艺不仅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映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布艺等综合性材料手工艺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美术教育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今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书法、泥塑、剪纸、设计等形式,而布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教育形式,很少作为独立的课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布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相关信息,归纳总结出布艺课程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的形式大多是以绘画为重点。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布艺课程多为简单了解,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采用多媒体介绍和演示的方式讲述布艺的制作过程和成品,很少有学校去开展诸如布艺拼贴、染烫布料、剪裁布料的活动,学生参与实际布艺制作的活动更少[1]。同时,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布艺制作的技艺和能力上不足,缺乏组织布艺教学的经验和能力,造成大多数的美术老师不愿意组织布艺课教学,从而使得布艺这种注重立体美的美术形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养[2]。
由于布艺课程需要工具和原材料,而工具中的剪刀、美工刀、钢针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属于可能会导致意外伤害的工具,如不能有效地把控课堂教学活动,可能会出现意外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布艺课程教学中只采用多媒体演示或教师做学生看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安全性,但是布艺课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缺少了对学生美术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3]。
不论是由教师准备布艺课程教学的原材料,还是由学生自备原材料,都存在一定的花销。由教师统一准备,好处是标准统一,严格按照布艺课程教学方案采购或制备,缺点是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由学生准备,好处是学校节省开支,原材料的多样性也会使布艺的制作丰富多彩,缺点是标准很难统一,增加学生的额外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对教师的布艺制作能力和技巧也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大部分学校和美术教师不愿意开展布艺教学的另一个原因。
将布艺这种传统艺术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布艺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培养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由于儿童年龄小,肌肉群的发育较为迟缓,手部的控制能力较弱,协调性较差,布艺课程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
(二)布艺课程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智育发展。手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它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眼、脑协调联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更好发展。
(三)布艺课程对于中小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有一部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既缺乏规则意识又缺乏集体合作意识,不会与人沟通,不会合理安排和分工合作,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只会一味地退缩,不会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只会袖手旁观,缺乏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布艺课程中的分组制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4]。
(四)布艺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的形成往往是从制作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立体图形开始的。学会用布艺去塑造立体造型,亲身感受和观察事物的形象,有助于让学生的直观感受力更加形象和具体。布艺手工课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和对于事物敏感的洞察力[5]。
(五)布艺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模仿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布艺课程可以陶冶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在制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布艺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专心做事,学会静心,获得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自信心。布艺课程是一个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途径,它可以将玩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它的乐趣。同时,教师是布艺课程的主讲人,其制作的布艺成品就是每个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快速、高效、准确地展示布艺成品的制作方法和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模仿力。
(六)布艺课程对中小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是活泼的,有的学生是安静的,有的学生是比较主动的,有的学生是比较被动的。不同个性的学生通过布艺作品这种方式能够进行自我表现。对于学习产生巨大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心,几乎每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对他们的布艺作品的肯定和表扬,几乎每名学生都在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都能成为学生前进的推动力。布艺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七)布艺课程对中小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有积极的影响。布艺制作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锻炼中小学生独立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经历少许的挫折有利于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布艺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布艺课程的要素有别于传统的美术课程(如绘画、书法等),更不同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传统课程。开设布艺课程的挑战有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师的布艺知识储备不充足。布艺看似简单平常,材料就是一把美工刀和布料,但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儿童的视角多以直观感受为主,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若站在自己的角度安排布艺课程,没有将布艺的特点和儿童的普遍发展规律融和为一体,忽略儿童的思维逻辑方式和视觉表达方式与成人的不同,就会使布艺课程变成走过场。
(二)美术教师对布艺课程的定位存在误区。儿童美术教育中,布艺是最重要的传统美术课程之一,但是布艺课程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得不到重视。美术教师对布艺课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学校的教学重点往往会放在智育的培养上,不重视美术教育,也造成美术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的积极性,难有作为[6]。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学生年纪太小,不适合亲自去动手操作,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只停留在学会简单的绘画就可以了,几乎很少安排能够拓展学生立体美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美术思维的布艺课程。
(三)学生对于布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重视。由于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学生也认为美术课不重要,只要把主科课学好就行了[1]。其实,学生本身是喜欢和热爱美术课的,尤其是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特殊美术课(如布艺课程、雕塑课程等),但这种渴望和激情却常常被布艺课程的单一性(没有学生参与)和主课教师占用美术课的行为打压,长此以往,学生们就逐渐失去了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四)布艺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简单化。当前大多数的布艺课程的教学设计多为简单了解布艺,缺少学生参与制作的环节,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布艺的魅力,教师只是留一些目的性不明确的作业,多数学生课后也不能做到亲自动手制作,而是由家长代劳完成手工作业。即使有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布艺作品,由于教师对于学生上交的作品不进行点评和指导,也使得布艺课程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五)学生家长的不支持和不配合。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尤其对于像布艺这样的美术课程。布艺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家长精神上的支持,也需要家长在物质上的支持和配合,准备原材料。有的学生家长为了保证学生主课的学习,剥夺了学生独立创作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代为制作作品,这实际上就是不支持和不配合的态度。
要开设好布艺课程,就需要教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编制课程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完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和评价。为此,教师要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师应积极参加布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科学合理地打造布艺课程。布艺是一门种类繁多、技艺多样的艺术,其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方法、表达形式都多种多样,美术教师要对布艺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找到或创建适合中小学生的布艺课程要素。例如:制作的材料要容易收集,花费不高,学生普遍能够承担;制作的工具要安全可靠,同样也要容易获得;制作的方法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的方法,既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因难以制作而失去学习兴趣;表达形式要贴合学生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不要把成人化的表达形式搬到课程中。教师只有全面熟悉和掌握布艺课程中的技艺,才能打造出科学、合理的布艺课程。
(二)布艺课程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布艺是一项集观察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一体的艺术活动,中小学正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布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布艺制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作为布艺课程的设计和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要细心发现学生在布艺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同时也要细心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和表扬那些有想法、有新意的学生,耐心地帮助和指导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
(三)布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成人的审美观有别于儿童,教师不能把成人化或过于生活化的布艺制作内容搬到中小学布艺的教学中,例如制作座垫、杯垫、窗帘等的布艺课程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儿童的美术世界里,更多的是动画片里的可爱动画形象、动物园里真实可爱的动物形象及生活中伴随他们成长的宠物形象。美术教师可以先了解当前学生们感兴趣或特别关注的动画片以及卡通形象,并把这些元素带入布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比如布艺拼贴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的形象[7]。教师要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兴趣点的不同,尽量不要把经典的、普及面非常广的形象作为布艺制作的对象,比如机器猫、米老鼠等。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喜欢,但由于这些经典形象的布艺作品有很多且已成为商品流通,甚至很多学生家里的玩偶、学习用品(书包、笔袋、文具等)等就是以这些形象制作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很难有新意,常常变成了对已存在的商品化的定式形象的模仿,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四)布艺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布艺是集民间剪纸、刺绣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常通过剪裁、拼贴和绣补结合来完成作品。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光靠单一的讲授和演示,要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合理搭配。在重点讲授和全方位演示后,必须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在布艺制作的某些灵活环节(如拼接图案的选择、拼接方法的选择等),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选择不同于模板的式样,让学生创造出能够表达他们个性想法的作品。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才能让布艺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8]。
(五)布艺课程要融合绿色环保理念,倡导节约之风。美术教师在选择制作材料时要贯彻绿色环保理念,要选用环保材料,要厉行节约之风,充分利用学生家庭废弃的材料(如破旧的衣裤、淘汰的布料、废弃的毛线等)作为布艺课的原材料,不但能降低学生学习布艺制作的成本,还能向学生传递环保和变废为宝的理念。
(六)布艺课程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布艺课程需要原材料和制作工具,当这些原材料和工具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时,就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制作工具(如针、美工刀、剪刀、胶水等)和原材料(如布料、毛线、布艺的基座等)只有在家长的掌控下,才能保证安全、可靠且可被合理获取。如果学生没有告知家长,就有可能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私自破坏正常使用的衣裤或家庭物品来获取原材料,也有可能把菜刀、锋利的非美工刀等危险工具带到课堂中。此外,布艺课程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还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家长不应该认为布艺课程是一个浪费时间、没有用的课程,也不应完全代替学生来制作布艺作品。
(七)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布艺作品,家长也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布艺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布艺作品来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发现亮点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家长也要学会关注和欣赏孩子的布艺作品,鼓励孩子的美术探索。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赏作品,即使孩子的作品不完美或有缺陷,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提出意见为辅。
布艺手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在中小学开设布艺课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培养。美术教师作为布艺课程的传授者,需要加强布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修养,提高教学能力,将布艺课程打造为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基本技能课程,丰富美术课程的多样性,发挥布艺手工在中小学生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