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布艺创作中新技法的开发

2016-04-18 15:13孙新辉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布艺布面工艺品

布艺的文化变现在于布艺的历史、地域特征、用途等方面,布艺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一直起着服务生活、美化生活、提高审美价值的作用。布艺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正是布艺在民间当代生活中的魅力所在。

本文从分类、题材及表现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布艺的文化特点。介绍了布艺的主要种类和制作工艺,布艺中的一种新技法的开发“抽丝”,中国传统布艺文化表现在现代工艺中的面临的现实状况,布艺的市场局限性。新技法的开发吸取了传统布艺的精华,地丰富我们今天的艺术文化生活,使布艺更加繁荣,开放出绚丽的色彩。

传统布艺的分类题材及表现方式

布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它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布艺制品种类繁多如:凤翔布艺、北京绢人、蓝印花布、蜀锦、绣荷包、藏鞋等···布艺的分类繁多,但是这些做法都是传统的老工艺,现代的新工艺迟迟没有出现。

布艺的题材很广泛,有人物布艺、动物、花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布艺等等。巧妙地运用人物、花鸟、走兽、春夏秋冬、文字等,民间布艺主要是以谚语、祝福、祭祀、节日、婚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

布艺的表现方式也有很多,有壁挂、服装、床帐、鞋帽、挎包、玩具、枕头和其他小件装饰。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加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力。民间布艺最初的用意是实用,包括物质和精神实用两方面,物质的实用是指通过布艺增强布料的强度和耐磨性:精神的实用是指通过布艺实现远古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和寄托折福躯害的愿望,同时不多的将审美意识附加进去,于是这些日常生活才极具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

传统布艺创作面临的现实状况

1.布艺技法的多尘不变

布艺的技法从古至今都是用那么几种技法,从未更新、改良过,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工艺技法。比如说:蜀锦,它就是在战国时期开发出来的技法,至今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今的做法还如古人那样一尘不变。还有蓝印花布同样也是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也许有些人认为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但是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想过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同样人们的审美价值也在不多的提高,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当地把古人流传下来的传承与现实社会相接轨。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开发出适合现实社会中让我们所能接受的布艺技法,这样我们又能保留了古人的成果,还能让布艺走进我们现实社会中,让我们对布艺有着完美的诠释和提升我们的什么价值。

2.布艺与现代工艺品的差距

古人传承下来的布艺和民间布艺在我们这现实社会中很少出现,有一部分出现只不过是一些布艺爱好者对古人传承下来的布艺和民间布艺的一种好爱收藏,这就使得古人传承下来的布艺和民间布艺跟现代工艺品之间出现了差距。

现代工艺品在现实社会中流传很广,而且现在工艺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的趋势,遮阳就使得布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去,慢慢的就鲜为人知了,这样就使得布艺工艺的失传和流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是我们忘记了这种文化遗产。

3.布艺的市场局限性

在一段长时间的观察中布艺作品很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也是对布艺的好奇。这样就说明了布艺作品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淡化了。至于淡化的原因只有一样布艺的制作工艺很复杂,然后人们忘而怯步,所以布艺就很少出现在市场中。这样现代工艺品跟布艺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不是那么复杂,成功率也很大,所以现代工艺品的市场前景很好,而布艺的市场前景就不怎么好了。

这样值得我们去深思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布艺向现代工艺品那样有很好的前景呢?为什么布艺的制作工艺复杂,我们怎么去简化呢?我们为什么不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新的布艺呢?这就是我的这篇论文的只要思想。

新技法的探索——抽丝

抽丝,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以一块完整的布面为基础,用手术刀、手术剪子、镊子、锥子,在布面的经纬线上修剪或添加。这样就可以使布面形成一块通透的画面。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传统布艺工艺那么复杂,而且成功率很高,适合的人群也不仅仅限制于在美术方面的人群,即使你没有美术功底同样也可以制作出很好的一块抽丝作品。这样就使得人们对布艺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可以把布艺跟人们深深的链接在一起。

同时我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对达达主义的热爱。我非常喜欢达达主义他们的宣言:“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烧、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这句话让我理解为真正的艺术的根蒂。但是我跟家喜欢达达主义者的准则:“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

例如:马塞尔·杜尚1919年的作品《L.H.O.O.Q》他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把蒙娜丽莎的微笑破坏的淋淋尽致。这都是非常出名的代表作,表达出了达达主义对艺术追求的意境,还有他们用自己才懂得的幽默方式来表达对艺术的追求。我的创作与达达主义有些许相同之处,他们是把一件完美的作品破坏,而我要把一块完美的布面破坏,组合成一件理想的作品。

所以我的创作深受达达主义的影响。我打破了传统的布艺做法,传统布艺的做法是在布面上以为的添加,而我的做法是减少、是破坏,我要反向而行打破常规对布艺的理解,让大家知道不是在布面上一味的添加才是布艺,“减少、减少、减少、破坏”也是一种更好的做法。同样表达出新开发技法对让我们认识布不是那么复杂,不是离我们生活很远,布艺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孙新辉(1988-)男,学校: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纤维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布艺布面工艺品
钱爱康
艺术工艺品欣赏
王秋莲
詹克兢布面油画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森系布艺书皮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