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黎丽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刺绣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蝴蝶纹样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多变的造型使之在苗绣中运用的最为广泛。本文将以蝴蝶纹样的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其造型设计的创作规律。
苗族没有文字,刺绣纹样便成为了他们记录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符号。而蝴蝶纹样作为黔东南苗绣里最主要的纹样,其装饰性和设计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黔东南苗族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识。并且,它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黔东南苗族生活氛围和人文气息的真实写照。
蝴蝶纹样的由来
黔东南苗区里有创世的苗族古歌。古歌里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一片宁静,蝴蝶和水泡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这场恋爱的结果让蝴蝶妈妈产下了12枚蛋,那其中的11个蛋里分别孵化出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可是其中一枚任凭蝴蝶妈妈怎样的努力,又经过了3年的孵化,还是不见破壳的动静,后来,蝴蝶妈妈请了苗家的神鸟---“姬宇鸟”来帮忙。又历经3年时间,才把人类的祖先“姜央”给孵化出来...至此,苗家敬奉蝴蝶,认为蝴蝶是万物始祖,他们恭敬地把蝴蝶称为“蝴蝶妈妈”。由此可以看出,蝴蝶在黔东南苗族中占有十分尊贵的地位,而蝴蝶纹样亦是黔东南苗绣里最主要的纹样。
蝴蝶纹样造型分析
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之所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变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造型设计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可以发挥很大的想象空间。创作者将造型元素自由、任意的交融或叠加,这样绣出来的蝴蝶纹样具有写实与夸张,动静、虚实相结合的艺术特点,显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还有一部分造型则不直接使用蝴蝶本身作为创作的主体,而是借用花卉、几何纹样及其他动物纹样等作为辅助,再加以组合来共同构成蝴蝶造型。更甚者,则是将蝴蝶造型解体,再将其中各类具有相似性的纹样造型移形换位,与蝴蝶造型中类似的部分进行替换重组,以达到远观似蝶,而近看非蝶的艺术效果。
1.交融与叠加
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丰富的寓意和其多变的造型代表了苗族先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苗族人信奉“万物皆有灵”,这样的观念使得他们认为不同的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并转化的,于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互相交融、叠加便成了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的一大特色,也成了其中的一大造型法则。其中蝴蝶与花卉的交融与叠加最为常见。从整体上看,造型丰富多变,极富流动之感,细细拆分却又呈现出一只只灵动飞扬的蝴蝶与一朵朵柔美娇嫩的鲜花。
苗绣的创作者并不会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性,而是会进行一种主观、随意的创作。凭借着自由的创作理念,加上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灵感,黔东南苗绣创作者们将蝴蝶纹样绣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其独特生存环境中的一切自然元素依靠她们敏锐的观察力及细腻的感知力都可以成为她们创作的源泉,绣出的每一幅画面都好似在讲述一段有关黔东南苗族蝴蝶妈妈的美好传说。
2.借用与组合
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千变万化,其创作手法还体现在利用多样的元素进行借用与组合,既写实,又写意。这种间接借用其他纹样再加以组合的造型法则在黔东南苗绣的蝴蝶纹样中有许多,例如:盛开的莲花化作蝴蝶的双翼与身躯,花蕊则被绣成灵巧的触须,真是花非花,蝶非蝶,亦真又亦幻。除了这些常用的的造型元素,几何元素也被用于蝴蝶纹样的间接造型,而这一类蝴蝶纹样的出现也加深了黔东南苗绣纹样的灵动多变性。
3.打破与重组
打破与重组的造型法则与上面提到过的借用与组合有相似之处,不过打破与重组更注重先将纹样原本的形象进行解体,再将解体后得出的造型与其他造型元素相似的那一部分进行替换重组,给人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意之感,实则是有意为之。较之通过借用与组合而得到的蝴蝶纹样,重组后的蝴蝶纹样天马行空,更富创意感。蝴蝶纹样里的触须常被替换成动物的角,椭圆形的身躯换成了建筑,双翼换成了两条自由飞翔的苗龙。通过这种打破之后再重组的创作手法,使得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得到极大的丰富,比起纯写实或完全夸张的蝴蝶纹样造型,这样的造型方法不仅能体现出其创造性,更能体现出黔东南苗绣创作者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崇拜。
结语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刺绣艺术是中华名族艺术的重要代表,而苗绣中的蝴蝶纹样是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蝴蝶纹样多变的造型所传递出的创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思维方式,在中国的少数名族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
本文以蝴蝶纹样的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交融与叠加、借用与组合、打破与重组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出了黔东南苗绣蝴蝶纹样所具有的造型创作规律。展现了黔东南苗族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黔东南苗绣纹样对于自然现象与人文思想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