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 梁继勤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思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科学地设计问题,并采取最佳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巴甫洛夫说:“质疑是探究的动力,发现的开始,创新的源泉。”初中数学教学中,新颖而有趣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来巧妙地设计问题,然后抓住时机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同类项”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把降幂排列看作我们全班同学按照身高进行排队,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同类项可以比作什么呢?”对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认为:“这就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还有学生说:“我爸爸在卖水果时一般把橘子归在一起,把苹果归成一类,有利于顾客购买。”接着,教师追问:“在同类项分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究同类项的分类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知识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提问:“什么是全等图形呢?”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图形。”教师继续追问:“大家在电视中看过剪纸艺术吗?”多数学生说看过。教师追问:“我们班上有同学会剪纸吗?”很多学生举手。有学生走到讲台上,很快就剪出了一个“囍”字,过一会儿又剪出了小鱼、山川等简单的图案,这样的剪纸图案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能剪出这样规则的图案呢?”为了解答这样的疑问,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更加复杂的剪纸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说说剪纸图案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发现,原来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原理完成的。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扰,此时就需要教师架设起问题与思维的桥梁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对问题的提出进行科学的评估。接着,想办法架设问题与思维的桥梁,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的问题设置更具吸引力,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盘子、圆形的镜子等,再准备一把较长的尺子来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分别演示了直尺与圆形物体相交、相切、相离的各种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试金石,问题要能够点击到学生的思维要害处,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科学的灵魂是自由,创新的前提是开放。新颖的问题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有效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学“函数”这一单元,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含有x、y 的运算式,并且要满足下列条件:在x=4 时,y=6;x=3 时,y=8。这样的问题吸引了很多学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教学的艺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求知心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探究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