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磁石

2021-12-01 17:59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陈玉平
青年心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在美教师应美的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 陈玉平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在《言思美:古诗文教学的核心要旨》讲座中明确强调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审美体验和对审美思维的分析、建构与培养。戈登·德莱顿也曾说过:“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

语文教师可以深入备课,充分发现作品的美,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把学生从看似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救出来,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品尝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在审美体验中得到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也将得到良好熏陶。

一、深入研读文本,在研读中体验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感受作品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而作品的外在美主要表现在语言美、构思美,内在美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在研读文本中发现美的语言

从研读文本中发现美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从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美的体验。语言美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叠字的生动选择、词语的巧妙运用、句式的恰当选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或含蓄隽永,或优美动人,或气势磅礴,或幽默风趣……

如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里运用了对比、对偶、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到了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真可谓妙笔生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清澈、碧绿的富春江水,看到了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细小的卵石洁净可爱;又仿佛看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水急流而下,这一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叠词的使用会使文章特别是诗歌产生音乐美感。

(二)在研读文本中体验作品的精巧构思

在研读文本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本身的精巧构思,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构思美。大家都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作家写作也就像一个人追求形体美一样讲究谋篇布局。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如果有精巧的构思,这不仅能让学生品味到结构美,而且会让学生积极跟随着作者进入文本,去感悟学习的乐趣,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曲折回环,层次分明。作者写桃花源境界并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幽深奥秘,迂回曲折。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被这一喜一疑一惊一迷的种种复杂情感的变化、这一曲折回环的结构所打动,自觉不自觉地跟随渔人一道去桃花源感受了一番。这也正是作品所产生的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作品的巧妙构思时,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这种精巧的构思——结构美,同时也启发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谋篇布局,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使文章构思更加精巧。

(三)在研读文本中感受作品的内在美

教师在研读文本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外在美,更应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在美。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大自然不但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且它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亲近大自然必然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亲近自然,与自然充分交流的产物,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自然美景,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特殊感受,是人们了解大自然的重要资料。

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去感受康河那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面,特别地,要引领学生去欣赏那夕阳西照下如新娘般妩媚娇艳的金色垂柳,感受那康河水草的多情,体验那撑着长篙向康河的青草更青处漫溯的自由情态,体验诗人与康河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沉浸在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和真挚的情感中,其学习诗歌的兴致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则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二、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中体验美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带给学生以朗读的美的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涵养,这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法宝。只有重视了朗读,以朗读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对话”活动,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的美感,从而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文章之美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先谈该怎样朗读,而不让学生先反复朗读感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朱自清的《春》中领略一二。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这句话,特别是其中“偷偷地”和“钻”把小草探头探脑的可爱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在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句话该怎么读,而是引导他们反复朗读,然后赛读(先是学生之间,接着是师生之间),赛完之后,我还进一步启发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因为学生们:“通过用心阅读是能判断出来的。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您和李静读得好,因为你们都把小草的可爱样子读出来了。”是的,孩子们在读的时候,读着读着,脸上似乎就有了笑容。我不用过多讲解,只需顺势启发一下:“我们是怎么读出来的?”学生首先能发现重音的作用,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节奏、语气等角度感受文字,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慢慢地就掌握朗读技巧了。

当品读到《妈妈,我不让你死》这篇文章中那细腻的动作描写、生动的语言表达时,我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并被小洛迪的精神之美深深地感动。于是,我就决定利用这一情感因素,作为教学突破口,设置主问题:“在小洛迪救护妈妈的整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特别感人?请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当同学们诵读并在我们师生共同研讨之后,我接着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再说说是什么让你如此感动?你感受到小洛迪精神之美了吗?”学生在真切感受这一感人故事的基础上,就很容易体会到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而自然感受到小洛迪“男子汉”精神之美。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体验比教师一味地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上百倍。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在情境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给予学生美的体验。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与文本相吻合的歌曲,或一段精彩的影视片段,或几张相关图片来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感情基调的把握。

我在教授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了罗大佑《童年》的视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一曲《童年》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儿童时代是那么的美好。孩童时代,我们都想着能快快长大,可是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却反而对童年向往有加了。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不例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一起去重温那黄金般的童年,共同感受那份美好的童真、童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回忆童年的美好,学生沉浸其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被激发,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进入文本,徜徉在文字间,真切领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猜你喜欢
内在美教师应美的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内在美
所谓内在美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