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雨晴 黄德金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与之相对的是学生实际技能不足,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供应严重不平衡,一面是企业的“用工荒”,一面是大批毕业生的“就业难”。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高校必须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态势,向应用型转变,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等院校,简称应用型高校,是指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为主,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型高校是具有地方性和产业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其建设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集学识和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能够满足“双师双能型”要求的应用型教师,即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要举措。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建设或教师自身建设,学校建设和教师自身建设要坚持一体化的思路,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应用型高校建设如火如荼,基于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目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很多高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领域呈现蓬勃态势,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但随着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增多,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实际数量较少,而且“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质量也有待评估。因此,应用型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对于大部分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特别是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转型途径的高校来说,发掘和引进高质量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当前“双师双能”型教师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现在很多高校引进和拥有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普遍较弱。但很多高校为了加快发展,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后,会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给教师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忽视了对教师能力的评估和培养,未考虑到教师是否有能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能否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很容易出现学校给“双师双能”型教师安排的教学工作过重,教师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现象,这会使教师承受的压力过大,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学校自身建设都是一种限制与伤害。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远大于教师实力,但现实中高校并未认识到这一点。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往往会忽视对教师素质的考量,一味注重教师的“双师”和“双能”。因此,处于转型阶段的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中难免聘用到低素质、不负责任的教师,这不仅会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增加学校不必要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只会让学校和老师不欢而散,高校师资资源流失,使应用型高校建设雪上加霜。
学校与老师在实际资源供应方面缺乏沟通,会导致教师的物资需求与学校实际能力严重不匹配,不利于应用型高校发展。一方面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被引进后,碍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自身的教学才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学校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社会能力等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对于薪酬和教学设施的要求。甚至有些学校担心师资流失,不将学校的实际供应能力告知教师,使学校承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双师双能”型教师与教学型、研究型教师最大的区别。对于普通应用型高校来说,由于教师薪酬、福利和学校教学环境并不占优势,直接引进专业技术过硬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引入的和学校本身拥有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大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但是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参加实践培训,寻找实践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工作,而且需要高校增加对“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适当调整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源分配。通过企业项目引进、校外实践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交流渠道,满足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需求,实现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校资源供应的一体化,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高校建设打好坚实的师资基础。
在应用型高校建设过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其实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高校在教师引进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教师能力的评估,更重要的是对其思想素质进行考查。但部分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过度重视对“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的发掘,忽视了对教师的素质教育。如果在教师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学校急于转型,为教师安排了过重的教学任务和过高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的实际能力。那么,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就会出现一些逆反现象,给教师自身和学校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若要建设一支健康的并且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学校可以通过针对教师开展素质课堂、教学讨论等活动,了解教师对于工作的想法,舒缓教师的压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但学校和教师本就是一个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素质教育,教师也应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自觉参加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一体化原则,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满足教师的物资需求是学校吸引和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但在实际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做到教师的物资需求与学校实际能力相符合却是很困难的。教师对于物资的需求包括自己的薪资和教学设施这两个主要方面。在薪资方面,由于物以稀为贵,“双师双能”型教师成为众多高校争相聘用的对象,其对薪酬的要求一般较传统教师要高。但有时会出现教师薪酬被过度抬高的现象,引进后学校难以承受教师过高的工资而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在教师的工资方面需要学校与教师充分沟通。学校不要因为市场作用迷失方向,量力而行,明确教师薪酬底线,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做人的底线,明确自己的物资需求,对自己的薪酬和教学设施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向学校提出合理的供给要求。在教学设施的提供方面,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能力,不要一味追求课程的“高大上”,给学校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实践经费的衡量方面,应当在考虑学校经费支持的基础上认真选择质量高、有利于自身提升的实践项目,学校也应当制定合理的经费支持标准,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唯有做到教师的物资需求与学校实际能力一体化,保持教师与学校的良好关系,才能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与应用型高校存在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希望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而言,唯有打破“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不平衡现象,解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教师能力提升和学校资源供应一体化,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和学校素质教育一体化,教师需求与学校实际能力一体化,坚持教师自身建设与学校建设一体化,才能建设一支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高校,达成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办学目标,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国家繁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