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自由”的意义和实施

2021-12-01 21:31刘林林
好家长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独立性自由

文 刘林林

一、教育中自由的意义

(一)教育中需要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天赋,个性的发展需要自由,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自由。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信息社会,许多成人早早就把“适者生存”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幼儿。“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不会吃苦。”“学好语数外,才有好未来。”这些话,虽然都出自成人的关心和关爱,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这些要求是盲目且不成熟的。因为,这种种要求限制了幼儿的自由,使他们并没有从成人的关心和关爱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我们要还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二)自由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天真快乐、自由自在是幼儿的天性。成人总希望幼儿能够做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就意味着顺从,意味着幼儿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动脑思考。这极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成人不能强制幼儿做一个“乖小孩”,要让幼儿自由自在,做自己的主人,而这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学前教育活动需要自由

在教育中,我们发现过很多“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例如,一次班级幼儿在户外银杏林活动,一名幼儿发现树枝上挂了一个塑料袋,他们就决定想办法把它弄下来,刚开始,几名幼儿想跳着将其抓下来,可怎么也够不到。于是,他们又想出由一名幼儿抱起另一名幼儿的方法,又发现幼儿力气不够大,无法抱起同伴。还有的幼儿找来小树枝,想用树枝将塑料袋挑下来。然而树枝太短。有的幼儿就开始捡东西往上扔,想把塑料袋砸下来。我担心出意外,就走过去帮他们把塑料袋拿了下来。结果,几名幼儿非常失望,瞬间没了兴趣。在幼儿游戏或学习时,教师不恰当的介入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致。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

二、如何给予幼儿自由

(一)尊重幼儿

幼儿从出生起就应该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思想,有各种欲望,我们不应剥夺幼儿的权利。很多时候,如果教师强硬地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但是如果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会让幼儿认为自己是被尊重、被期待的,反而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自由的前提是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是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之物,也只有规则和秩序才能保证人人平等。成人应将各种规则告知幼儿,如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不能随便打扰他人,要严格遵守公共秩序等,让幼儿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自由行动。

我们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只有他们自己认同这些规则,他们才能无条件地遵守。例如,幼儿无节制地看动画片,家长多次提醒却无济于事。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可以让幼儿与大人一起制定看动画片的规则,并将其贴在醒目的地方,让幼儿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去做。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独立的意识和独立行为的能力。独立性越强的幼儿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

首先,要多表扬幼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知道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进步。

其次,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的幼儿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比较弱。这样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抗挫能力也会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更多地放手,从小锻炼幼儿自己动手,只有幼儿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过程,他们才能进步,才会越做越好。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游戏的”“轻松的”“自由的”,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此才能保护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独立性自由
独立品格培养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追踪考题 晒晒考点——独立性检验高考考点题型例析
做最好的自己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