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睿洁
亲子共读数学绘本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思维,让他们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体验、内化数学经验。
家长为幼儿选择绘本时,经常因幼儿喜欢或图画好看而购买,缺少了理性思考与分析。在为幼儿选择数学绘本时,我们应从课程框架建构、故事情境设定、数学活动内容安排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选择。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家长可先从不易损毁的材质绘本入手,等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后,再选择纸质绘本。例如,《快乐宝贝》是用无纺布制成的可抓捏、带声音的小绘本,便于幼儿独立翻阅。同时,有声绘本能在帮助幼儿观察画面的同时,刺激幼儿的听觉。
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坚固、安全的多层儿童书架,并分层贴上绘本标识,帮助幼儿养成按标识整理绘本的习惯;如果空间足够,还可以在阳台放一个小号帐篷,或在墙壁处安装墙面书袋,为幼儿营造私密的阅读空间。
在亲子共读时,家长需要静下心,专心和幼儿共读。同时,家长应以共读者和探究者的身份倾听、理解幼儿,不要急于帮助幼儿回答或替代幼儿思考,否则就失去了亲子共读的意义。
3~4岁的幼儿缺少排除干扰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在睡前半小时开展亲子共读,或在白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以保证亲子共读的质量。
家长需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绘本。例如,在共读《好饿的毛毛虫》时,由于毛毛虫的生长变化、食物数量等内容贴近幼儿的已有经验,家长可引导幼儿多发表意见,并多观察幼儿在初读绘本时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有效共读做准备。
在自主初读后,家长可以采取询问(如提问“你看到书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等)的方式和幼儿交流绘本的主要情节,帮助幼儿梳理绘本的情节线索,使其对绘本形成一个完整的初印象。当发现幼儿在初读过程中遗漏了重点情节、关键点时,可以继续追问:“你发现××在什么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例如,在共读绘本《1,2,3到动物园》时,家长可以询问幼儿:“每节火车上有什么动物?分别有几只?”“火车上的动物藏在了动物园的哪里?”帮助幼儿通过回忆绘本情节,了解自己忽略的内容,养成带着问题精读绘本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互动式精读时,家长可多用“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会发生什么?”等问题追问,鼓励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精读《找到你啦!》绘本时,利用“玩具盒盖子在哪里?”“它是什么形状的?”等问题,引导幼儿将观察重点放在与玩具盒形状匹配的盖子上。
很多家长认为绘本读完就结束了,忽略了对绘本中经验的运用。其实,利用情节体验、角色游戏、实物感知等方式,可以促使幼儿有效内化从绘本中学来的经验。例如,在读完绘本《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趾头》后,可以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和家人有几个手指头和脚趾头,使幼儿自然地将数的概念迁移到生活中;读完绘本《一颗纽扣》后,可以引导幼儿找一找与书中颜色、形状相同的纽扣,并进行分类、点数,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内化、运用数学经验。
亲子共读数学绘本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用途,发挥数学绘本的媒介作用,促使幼儿开启智慧、积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