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马春芳 李 娟
作为一名教师,对叶圣陶“四颗糖”的教育故事一定耳熟能详了,这个故事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育者的智慧,更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教育者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四颗糖”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偶发性事件,却被师者捕捉到了这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并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同样的事件遇上了不同的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凭感觉做事,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能解决现象问题,因而容易错失各种教育契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尝试,不断积累,将低级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阶段向高级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阶段发展。
成熟的教师往往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因为成熟的教师对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的认识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工作的使命又迫使教师不断地弥补这种错失,不断化被动为主动。这个过程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过程的长短可能因人而异罢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更多的实践,在实践中快速经验积累。规律就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深刻地认识了教育教学,也就把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曾遇到这样一位女孩:患有艾斯博格症,症状表现为胆小、寡言、内向……原本没有深入了解,到了初三时,放学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了她一块饼干,开始她不大敢拿,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接受了我的给予,快乐地走了。第二天,她特地找到我的办公室,犹豫着等我,然后给了我一块小包装饼干,挥动着手,跳跃着走了。第三天我特地从家里带了一小盒巧克力,送到了班级里,她好奇地收下了。第四天,她又到我办公室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又过了几天,她特地来问我:感谢信还在吗?我立刻从抽屉里取出,还是装在大信封里的,拿出来给她看,她非常满意地走了。从此,在校园里看到我再也不躲着我了,表现出了对我的绝对的信任。
这件事让我深受启发,对这样的特殊学生,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是最为关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保存好她赠送的感谢信。而饼干只是个引子,也是建立这种信任的契机。抓住了契机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转机,实现了转机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师要善于在特殊学生身上寻找长处,不断地去放大长处,不歧视,始终抱着转化、帮助特殊学生的信念,只有如此,才可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教育契机。
转化特殊学生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爱心,关键是要有抓住契机的能力,重点是要与特殊学生建立彼此的信任,最根本的就是要走近学生。只有走近了学生,才能走进学生。也就是说不走近学生,永远也找不到转变学生的转机。而这个转机就在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在师生间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这瞬间即逝的契机需要老师带着敏锐的观察力去捕捉。
试想,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可能是无奈、烦恼,甚至是痛苦。正面的硬杠只会增加师生间的矛盾,加深彼此间的不信任。只有通过合适的机会,抓住契机去引导学生,才能听得进,稳得住,变得了。
诚然,作为一名老师只是等这样的机会真是太难了,或者说太少了,教育学生很多时候是等不及的。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相对于创设契机而言,抓住契机是比较容易的。只有具备了抓住契机的能力,才会有更高的能力——创设契机。
有智慧的教师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教师事先创设条件,不断积累过程,默默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教师就能以适当的方式切入,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痕迹,成为改变学生的一个转机,再通过后期持续的引导,往往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实现对特殊学生的转化,达到老师最终预设的教育目标,可谓“吹尽狂沙始得金”。
我校各班走廊前的迎春花已经种了好多年了,也曾多次补种过,由于缺乏养分,再加上暑期养护不到位,多年来的长势一直不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想到了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注意到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无所事事,一直在各楼层间乱蹿,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老师突发奇想,叫住了这名学生,跟他谈天说地,话锋一转,“老师有一个好办法,让你在学校里有事干。”
他问:“做什么事?”
老师说:“关键看你愿不愿干。”
学生说:“老师,你先告诉我!我一定干好!”
老师说:“真的,你不要后悔!”
学生说:“不后悔,我一定能干好!”
老师看着眼前的迎春花继续卖关子:“你先猜猜看!跟这花有关!”
“我猜不出来。”学生说。
“你们生物课上学到,植物最好的肥料是什么?”
“天然肥。”学生说。
“生物学得不错,那学校有天然肥吗?”
学生挠挠头说:“学校哪有天然肥啊?没有!”
“再想想!”老师用信任的眼光盯着学生。
“真的想不到。”
“努力想,我相信你!”
“哦……我懂了!尿……厕所里的尿怎么浇呢?”
老师说:“你想想,能有什么办法?”
学生说:“可以利用班级里的水桶!”
“对了,”老师说,“今天我们来个约定,把你们年级的迎春花全部浇一遍,我给你颁奖!”
学生说:“真的?”心里想:“我可从来没拿过奖啊!”
就这样,多年的棘手问题解决了。过了一段时间,一遍已浇完了,学生来找老师,期盼着奖励。
老师先是表扬了一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马上提出新的要求:“能不能把整所学校的迎春花都浇一遍?这个有点难度,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对你是一个考验。”
学生又挠挠头说:“可以!”一段时间后又来汇报了,说:“整个浇了一遍。”
老师又给予了一番肯定。
这时老师该怎么办?一般而言,真的该给学生颁个奖,但这位老师没有这么做,而是又提出了一项新任务,说:“这个奖比较特殊,学校从来没有给学生颁过,一般的奖状意义也不是很大,这样,你自己可以去设计一张奖状,完成后我再给你颁发。”
学生再次挠挠头,慢吞吞地说:“好吧!”过了一段时间,自己设计的奖状交过来了,粗糙、简单,想怎么差评都不为过。
大家看了这个故事,也许会觉得老师一直在逗学生。但仔细一想,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师这样良苦用心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创设教育学生的机会。这一系列谈话的过程,没有训斥,没有批评,更多的是肯定、表扬。看准对象,抓住时机,创设了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去完成一项工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劳动的技能,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据班主任老师的反映,自从做了该项工作后,该学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在各楼层间乱蹿了,变得更有礼貌了,也更自信了……
实践出真知,即积累经验。从一名当契机展现在眼前尚无法抓住的稚嫩教师到能创造契机的教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如果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经验,而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意愿,那再丰富的经验也是没有用的,在对待特殊学生方面的能力也将是有限的。只有建立在丰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想方设法去迎接挑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参加工作的教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若干年后的差异较大,只能是内因在作怪,即教师个人的天资、勤奋等的差异在若干年后的体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不断追求,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门终身的课题,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想法、有方法、讲艺术、求效果的好老师。
老师的成长是有其轨迹可循的,套用季羡林的话就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从错失教育契机到能抓住教育契机,再到创设教育契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反思的过程。只有达到了创造契机的境界,那么他的班主任工作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我想这种境界应该就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追求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