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从指南角度看血糖达标

2021-12-01 09:33陆菊明
药品评价 2021年9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甘精低血糖

陆菊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正式发布于2021 年《中华糖尿病杂志》第4 期[1],指出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该指南参考了《TIR 国际共识(2019 版)》[2]的控制目标,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TIR 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1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的原因

1.1 什么是TIR

2009 年,Hermayer 等[3]发表“血糖均值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相关研究。2017 年,糖尿病先进技术及治疗(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ATTD)大会在《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中就推荐TIR 用于临床试验血糖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4],2019 年2 月,ATTD 大会就TIR 的临床应用召开专家研讨会,形成共识文件《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采用了ATTD 大会制定的标准,指出TIR 的定义是24 h 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3.9~10.0 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 表示)或其所占百分比。

TIR 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ime above range,TAR)”及“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ime below range,TBR)”而言[5],TIR 强调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时间血糖达标;而TAR、TBR 强调尽可能少的高血糖时间或低血糖时间[6]。

1.2 TIR 产生的背景及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仅仅监测点血糖,而SMBG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反映了近3 个月的平均血糖,但无法提供关于低血糖、高血糖(包括时间、严重程度、频次)及血糖波动频次等重要的血糖信息。如HbA1c 为8.0%对应个体平均血糖水平是8.6~12.1 mmol/L。而且,HbA1c 不能很好的预测低血糖风险,有研究[9]显示,HbA1c<6.0%、6.0%~6.9%、8.0%~8.9%、≥9.0%的低血糖风险比分别为1.25(95%CI0.99~1.57)、1.01(0.87~1.18)、0.99(0.82~1.20)、1.16(0.97~1.38),表明HbA1c的高低不能预测低血糖发生风险,血糖控制良好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都可能频发低血糖。IMPACT 研究同样显示,即使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HbA1c=6.8%),每天仍有大于200 min 的平均血糖小于3.9 mmol/L。此外,HbA1c 不能反映血糖变异,即便HbA1c 水平完全相同,不同患者间血糖波动仍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结局,血糖波动越大,患者预后越差[8-11]。

CGM 技术的发展为全面评估患者血糖控制带来新的契机,而TIR 作为CGM 报告中评估血糖变异性的关键指标之一,在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首先,TIR 和T2DM 严重低血糖事件密切相关。DEVOTE 研究[12](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事件驱动的心血管结局研究)发现,对比TIR<50%,TIR 在50%~70%的严重低血糖风险明显减少;如果TIR>70%,则严重低血糖风险更低(风险下降46%)。另外,TIR 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TIR 每下降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或进展的风险增加64%,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增加40%[13]。其他研究[14]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TIR 与DR 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47,P<0.001),随着TIR 四分位数的上升,不同程度DR 的患病率均显著下降(P<0.001)。除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外,也有研究证实TIR 与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密切相关,基于DEVOTE 研究中7 637 例T2DM 患者8 点血糖谱数据,计算TIR(3.9~10 mmol/L)与长期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中位随访2 年,TIR>70%的患者首次MACE 发生风险低于TIR ≤70%的患者(HR0.74[95%CI0.60~0.91];P<0.01),按基线特征调整后,这一相关性仍存在。此外,较低的TIR与T2DM 患者的全因风险和CVD 死亡率增加相关,TIR>85%、71%~85%、51%~70%、≤50%的全因死亡率调整风险比分别为1.0,1.23,1.30,1.83;心血管死亡率调整风险比分别为1.0,1.35,1.47,1.85[15]。再者,TIR 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密切相关。TIR 与糖尿病周围神经变呈负相关,TIR 每下降10%,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25%[采用MNSI(密歇根神经病筛选问卷)对患者周围神经症状进行评估][16]。探索TIR 与糖尿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CAN)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证实在中国T2DM 患者中TIR与CAN 独立相关。TIR 与CAN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且独立于HbA1c,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越严重的患者TIR 越小[17]。

TIR 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新参数,与长期血糖评估“金标准”HbA1c 的相关性如何呢?一项纳入18 项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性综述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TIR 和HbA1c 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84;R2=0.71),TIR 每增加10%(2.4 h/d),HbA1c将减少0.8%。一般HbA1c 改善≥0.4%,则在临床上认为治疗干预有效,此时TIR 相应增加5%左右[18]。

2 实现TIR 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2.1 TIR 目标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参考了ATTD 制定的《TIR 国际共识推荐(2019 版)》,T2DM 患者的TIR 控制目标为>70%。探讨应用TIR评价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适宜切点的一项中国横断面研究[19],采用40%、70%、85%作为TIR 切点,并发症的风险随着TIR 组别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可对T2DM 患者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建议作为评价T2DM 患者血糖控制差(TIR ≤40%)、未达标(TIR ≤70%)、达标(TIR>70%)以及优(TIR>85%)的评价切点。《TIR 国际共识推荐(2019 版)》指出TIR 每增加5%,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显著获益密切相关。

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增加TIR,同时减少TBR。《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指将低血糖分为三级:(1)Ⅰ级低血糖:3.0 mmol/L ≤ 血糖<3.9 mmol/L;(2)Ⅱ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3)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TIR国际共识推荐(2019 版)》指出血糖<3.9 mmol/L 的TBR 应<4%,<3.0 mmol/L 的TBR 应<1%。

2.2 指南推荐的改善TIR 的胰岛素治疗策略

TIR 对血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控制血糖,更要求血糖控制得平稳。《中国2 型糖尿病患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建议:当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HbA1c 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疗,二联治疗中的胰岛素治疗特别强调“通常选用基础胰岛素”。

德谷胰岛素作为新型的基础胰岛素,不仅能够改善HbA1c、空腹血糖,还能减少低血糖风险,减少胰岛素剂量,降糖疗效的变异性更低,降糖疗效的日内变异性较甘精胰岛素U100 低39%、较甘精胰岛素U300 低37%,降糖疗效的日间变异性为甘精胰岛素U100 的1/4、为甘精胰岛素U300 的1/4,而且在TIR 达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0-26]。Yamabe M 等[25]研究(24 例T2DM 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设计,接受一日一次德谷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用瞬感动态血糖监测仪观察控制状况),结果显示,德谷胰岛素治疗组的TIR 时长为77.3%。Goldenberg 教授团队[26]比较了每日一次德谷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 U100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低血糖高风险的T2DM 患者TIR的影响,并根据早餐前自我测量的血糖,每周剂量调整一次(目标:3.9~5.0 mmol/L),主要终点为TIR(3.9~10.0 mmol/L)。研究表明德谷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TIR 更优[72.11%vs70.68%,治疗差异为1.43%,95%CI0.12~2.74;P=0.032],提示使用德谷胰岛素每天会多出20.6 min 的TIR。此外,事后分析显示,德谷胰岛素组比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的受试者实现TIR 增加5%以上(39.5%vs28.8%,HR1.37,95%CI1.09~1.72)。将TIR 限定为血糖在 3.9~7.8 mmol/L 内的时间,德谷胰岛素优于甘精胰岛素组,每天会多出21.9 min 的TIR,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甘精胰岛素组相比,德谷胰岛素夜间TBR 更优[0.59%(3.0~3.8 mmol/L)、0.29%(<3.0 mmol/L)、0.88%(≤3.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德谷胰岛素在T2DM 患者中,能带来更多的TIR 和更少的夜间TBR 获益。

3 结语

监测技术的进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血糖评估指标。TIR 的出现让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有了更全面、精确的掌控,血糖管理趋于更高质量、更精细化。《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将TIR 纳入血糖管理指标,推荐TIR 控制目标为>70%。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新型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可有效平稳控糖,可实现TIR>70%,能带来更多的TIR 和更少的TBR获益,对改善血糖管理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甘精低血糖
比较观察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三)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