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精准“造血”扶贫实践研究——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1 04:28
营销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造血贫困地区资助

韦 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彻底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精准发力,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整个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不是单纯的“输血”,应充分发挥其“造血”功能,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中坚力量,发挥职业教育的特长打通贫困地区的“任督二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面简称“南信院”)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善做善成的干事韧劲,抓谋划、抓推进、抓落实,切实发挥信息扶贫优势,紧紧抓住教育扶贫根本,始终突出帮扶产业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1]。

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南信院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信息扶贫为抓手,以教育帮扶为重点,以高质量脱贫为目标,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通过抓实贫困学生资助及家访、志愿服务、就业帮扶、职业培训等各项工作[2]。

(一)利用专业优势,帮扶教育

南信院是国家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水准是学校的优势。在东西协作方面,南信院以其围绕信息行业开办的专业优势,与新疆伊犁州、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区、学校签订了教育领域的帮扶合作协议及其他教育扶贫相关协议。通过开设培训、帮扶专业建设、培养人才、共享教育资源等方式帮助他们发展。

(二)捐赠教学设备,帮扶办学

南信院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学院专业建设要保持前瞻性,每年教学设备更新淘汰很多,为实现教学设备使用率最大化同时也为了帮扶贫困地区办学,学院把即将淘汰且使用价值还很高的教学设备向贫困地区捐赠。如2015年南信院向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捐赠了价值10.32万元的教学设备。

(三)发挥行业优势,帮扶就业

南信院依托信息行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联系行业内合作企业向部分中西部兄弟院校毕业生提供毕业岗位,通过共享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共用优质教学资源等方法,促进毕业生顺利高质量就业。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教育扶贫[3-4]。2020年南信院利用优质就业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等院校进行帮扶,部分毕业生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四)用足资助政策,帮扶贫困生

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困难学生数据库系统,实施了动态管理,建立了精准认定模型;修订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建立了三级认定制度;摸排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比照全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系统,确保一个不重、一个不漏。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提前预算安排资金,组织发放国家和学校各类助学金。全年共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559.181万元,资助贫困生8483人次,确保全部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困而放弃学业,坚持“脱贫不脱政策”,防止因学返贫。同时,开展校园《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渠道和素质拓展平台,促进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打造资助育人品牌[5]。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项目,通过实地走访我省及周边省的农村特困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介绍资助政策,做好“精准资助”;开展资助育人品牌活动,以品牌引领,质量打底,提升扶贫工作质效。

(五)开展志愿服务,服务西部、服务基层。

2019年,习总书记两次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激励着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南信院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地区暑期扶贫等项目,把志愿者动员去为西部和苏北建设添砖加瓦,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以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六)利用电商平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借助政府采购政策,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线上销售,是当前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的有效途径。为切实推动当前特殊情况下消费扶贫工作,南信院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预留采购份额进行了申报,主动承担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任务,期间加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的计划安排,按照预留比例,通过“832扶贫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和江苏省政府采购网上扶贫销售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重点推进新疆克州农副产品销售,组织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购买[6]。将特别贫困地区的特色小吃引入学校食堂,建立学校餐饮需求与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供应绿色通道。

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高校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落实我校精准扶贫工作,帮助缺失需要帮助的同学,使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教育效果最大化,从而助力教育扶贫。我院自2016年起,连续五年,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五年来,学校共有105位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奔赴江苏、安徽、甘肃、河南、山东5个省份,横跨38个城市,走访了680户困难学生家庭。2016年的家访工作更是获得了省教育厅的赞扬,连续三年获得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并以简报形式印发给省内所有市县、高校学习。

(一)基本情况:行前周密部署,进行扶贫走访

出访前,学校通过召开家访工作会议,确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通过调查、筛选和征求学生意见,确定预家访名单;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按区域划分家访工作组,分配家访对象、设计家访调查表、制定家访对象档案、绘制家访对象家庭位置分布图……各家访工作组接到任务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与学生提前沟通,力求“精确走访”。

(二)实施进展:走进原生家庭,传达扶贫精神

家访一般都在暑期,困难学生家庭又基本分散在偏远地区,旱涝交杂的复杂天气、崎岖不平的泥泞小道、导航不到的村落小路,家访之路困难重重,家访小组总能克服困难,按时赴约。老师们深入到学生家中,亲身体会他们的原生家庭,带去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宣传资助政策,解答家长的困惑,沟通学生的未来发展。家长们对于到访感到意外,不善言辞的他们总会握住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千言万语都汇作无数次的感谢,感谢学校能心系学生,为学生做实事;感谢老师能够走下讲台走出办公室,真真正正地走入学生生活。

(三)主要特点:了解困难所在,提供扶贫措施

家访中,学校不仅掌握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个在贫困逆境中倔强绽放的青春,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

(四)成效经验:认真总结反思,改进扶贫方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不仅是简单的“送温暖”行动,更是意义非凡的教育实践,同时也是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的桥梁工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通过困难学生家访工作,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资助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调整资助分配,完善资助机制,确保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合适的资助,让资助工作更合理化、精准化。

实践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一)扎扎实实“回头看”

对照中央和上级要求,对照扶贫标准,坚持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找短板、补弱项,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真脱贫,严防形式主义。

(二)建立长效机制

认真梳理总结精准扶贫中有效做法,把好的经验好的举措上升为机制,切实固化下来,为推动职业教育的振兴积累经验。

(三)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讲好扶贫故事,讲述扶贫中的动人事迹,凝聚巩固扶贫成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63号),职业院校要承担起历史的使命,立足职业教育职责,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服务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造血贫困地区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咸丰 审计增强支部“造血”功能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