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草原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以鄂托克旗草原为例

2021-12-01 03:17张瑞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7期
关键词:研学草原旅游

张瑞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以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激活区域自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联动现代牧业、教育事业、白羊绒产业、食品加工业、文化娱乐业、健康产业等多产业并进,拉动小环线地区经济整体发展[1]。

(一)挖掘文化潜力,打造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基础资源,深入挖掘、拓展、转化文化价值,突出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草原文化旅游产业。以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内容为核心,打造以文化为驱动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建立一批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展室、展厅、展馆等游览场馆;开发一批以摔跤、骑马、射箭、祭祀习俗等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互动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一批以牧民生活用品、牧产工具、羊绒资源等为主题旅游文创商品;开展一系列依托游牧生活、畜牧生产的草原文化研学旅游活动;打造多处配套露营基础设施设备及服务管理的自驾旅游营地;策划各种以鄂尔多斯乃日、鄂托克民俗等草原文化民俗为载体的节事活动。

(二)注入科技元素,打造体验产品

科技创新有助于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引入AR、VR、AI、5G等新技术,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注入科技活力,使现代科技与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多元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强旅游体验效果,打造以科技为驱动力旅游产品体系:

(1)“草原旅游+5G”——利用5G技术,打造云端生态牧场,通过云端智能放牧的方式,营造可感、可视、可听、可动的远程旅游互动体验,增强与游客之间的粘性;打造互联网销售平台[2],拓展优质农牧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2)“草原旅游+VR&AR”——利用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打造科技领衔的沉浸式旅游演艺,利用光影技术增强文化旅游演艺的体验感与真实感,令观众身临其境,形成多感官的观赏体验;开发一批基于鄂托克草原旅游资源的VR场景,通过主流VR资源平台发布,扩展资源时空范围,使资源与游客间形成更多互动,激发现实旅游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鄂托克旅游主题文化展示和旅游形象宣传。

(3)“草原旅游+无人机”——引入无人机,利用草原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无人机航拍、竞技、训练等活动;以“上帝视角”鸟瞰旅游环线,到达某些更高、更远、更美、更险的地方,体会到鄂托克草原的俊美壮阔,以全新的观感,让旅游体验变得趣味横生。

(4)“草原旅游+短视频”——利用短视频等技术,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精品短视频资源,通过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发布,产生网络聚集效应。

(5)“草原旅游+在线讲解”——利用网络直播技术,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在线直播深入讲解环线历史变迁、自然风貌、文化民俗等内容,形成特色讲解服务,改变景区千篇一律、静态枯燥的讲解内容,赋予旅游资源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让景区体验鲜活起来。

(6)“草原旅游+电商”——利用云端生态牧场、VR&AR资源、无人机航拍资源、短视频资源、网红专家等资源,打通直播电商渠道,推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与更多产业联动发展[3]。

■ 凸显特色,差异布点

在文化+科技驱动的基础上,挖掘有独特价值的节点,突出特色,形成多点互动,辐射周边,发挥以点带面的拉动作用。

(一)红——爱国主义教育

依托鄂托克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嘎查党性教育,打造阿尔巴斯苏木的牧区党校典范,带动当地红色旅游发展。

(二)绿——草原风光游览

依托鄂托克草原自然资源,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打造集民族民俗风情体验、自然研学旅行为一体的牧区乡村旅游线路。

(三)白——白绒产业体验

以白绒山羊养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打造羊绒生产现场展示、特色农牧产品加工等项目,发展带动奶食品、羊肉制品、羊绒手工艺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经营,形成产业多样化发展格局。

(四)蓝——草原文化旅游

以鄂尔多斯乃日、草原音乐、非遗文化等资源为基础,结合民间大舞台,配合各类节事活动,打造草原文艺之乡。

(五)黄——召庙文化游览

以鄂托克草原召庙建筑群、文物和艺术品,以及人文历史为载体,构成独特的草原“召庙文化”。

■ 产业联动,多头并进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拉动多产业发展,打造一旅游产业为引领,与其他产业之间内容连续、协调发展的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一)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牛、马、羊、驼乳肉食品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提高奶食品、肉食品的品质,提升附加值,扩大销售量,推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协作,激发经济活力。

(二)云牧体验

开发手机app“云牧”系统,为牧场的每头牛、每匹马、每只羊、每峰骆驼佩戴标码和二维码,并将其行动轨迹、实时视频发布到系统中,让每位确认领养牲畜的游客成为“牧主”,在游客返程后依然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测观看羊在草原牧场上的生活轨迹、喂养状况,延伸旅游体验的时空范围,同时通过云端养殖实景增强体验感、增加互动与粘性、扩大影响。同时,在现有“优壹特”电商信息化平台的经营模式基础上,以“旅游+云牧+电商”的方式实现养殖、加工、推广、销售一体化运作,在线上销售精深加工的肉奶食品及其他衍生产品,提升草原生态养殖附加值。通过牧区旅游、线上认购、科普教育等手段和全程可追溯的体验养殖方式,为草原生态养殖提质增效,打造互联网云端牧场养殖新模式,推动现代牧业发展[4]。

(三)蒙医康养

以《饮膳正要》《甘露四部》等蒙医学古籍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健康养生观念,挖掘传统蒙医的健康养生价值,开发独具特色的蒙医康养产品,如以酸马奶疗法、牛肉疗法、马肉疗法、绵羊肉疗法、山羊肉疗法、骆驼肉疗法、油脂疗法、骨头汤疗法为依据的健康养生旅游餐饮服务;在蒙医理论指导下,开发以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使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的健康理疗服务,从而达到治未病、强体魄、益身心、得长寿的目的。通过发展蒙医康养旅游项目,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四)草原研学

围绕自然科学、草原文化、草原生产生活等主题,开发草原自然研学、草原文化研学、牧民生产生活研学、民族传统运动研学等研学项目;建设“草原生态环境观察站”“草原生物繁育中心”“草原民俗文化馆”“草原生产体验馆”“草原图书馆”“草原小剧场”“民族体育运动馆”等场馆设施,开展一系列研学活动,开发相应课程,打造集玩、学、食、休于一体的草原研学旅行活动基地、自然学科实践基地和草原户外拓展基地。将小环线旅游资源与研学旅行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研学合作关系,通过各类研学项目形成长线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与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5],双向发展。

(五)特色民宿

规划建设一批以草原文化主题为特色的精品民宿。在现有能够接待住宿的牧家乐基础上,扩大住宿规模,提高设施设备品质,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草原文化主题,通过历史、人物、传说、风俗、图腾等元素表达主题,打造能够讲出草原文化故事的特色民宿。同时,在规划时注重差异化发展,做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通过主题与服务吸引游客,让游客住下来慢慢领略草原文化的魅力;通过旅游带动民宿业的发展,逐渐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的草原民宿产业,打造小环线草原民宿旅游名片。

猜你喜欢
研学草原旅游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讲解《草原图》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旅游
可可托海的草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