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发展探索浅析

2021-12-01 03:17徐日健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21年37期
关键词:经营权国有企业改革

徐日健(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日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理念的创新,可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新时代下勇立潮头。因此,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外部环境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创新[1-2]。唯有此,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 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人控制

通常情况下,内部人控制包括法律和事实两种控制类型。其中,法律上的控制就是公司领导人既有大量股权,又能对公司进行管理;事实控制是指一些领导人虽然没有股权,但因级别较高,岗位特殊,依然可以对公司相关财产进行分配和处理。从实际来看,无论是法律控制还是事实控制,都会导致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产生大大小小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3]。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国有企业中,决策的科学性很难保证,“一言堂”情况时有发生,有时会衍生“短视”经营等问题。国有企业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部分经营者为了突显自己的业绩和能力,缺少长远眼光,只顾暂时性利益,这种“损人利己”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进步。

(二)缺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公司治理改革工作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举办的经营活动如果缺少所有者的参与和支持,其未来发展将举步维艰。由此可见,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十分重要。所有者要想对公司进行控制,可以行使权力,调用或罢免经理人,如果不想因此造成人才流失,就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针对日常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同时保证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公司发展贡献满腔热血。分权制衡是约束机制的有力证明,公司持有者有权决定经理人及公司高层的调用及薪酬,通过构建长期激励机制和薪酬结构等,促使经营者利益能够始终同所有者利益保持高度一致。

(三)所有者虚位

《宪法》规定,全民是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可在实际公司运作中需要由有关人员和机构代表表进行管理,相关问题就逐渐显露。国家作为委托人选择代理人管理公司,代理人开展各项工作时,有时存在滥用职权的情况,忽视了人民所有权,使其具有的作用形同虚设[4]。国有企业发展期间,所有者、产权虚置等问题的存在,将难以保证法人治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股权集中情况,股东会议上,国有股权能够对会议决议造成决定性影响,此时如果代理人为了一己私欲与其他股东勾结,不仅侵犯了所有者的权益,还会影响企业发展。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发展措施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与命脉,要想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综合实力的同时推动国家发展进程,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认识到公司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另一方面积极探究公司治理改革发展措施。

(一)赋予产业管理公司企业经营权

分离使用权和经营权,就是确保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在企业经营权的范围内,加强企业经营权的完善和优化,最终实现所有制发展目标。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现状,使用权与经营权的融合已经无法保证公司治理效果,为了实现改革目标,就要将二者分离。也就是说,以市场化竞争为指引,将企业经营权授权给公司法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管理模式不同于企业承包制。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权的行使,大多由专业性较强的产业公司决定,并非一般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凡是可以实施交易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双重性质和使用价值,由此认为商品具备两种形态。对于产业管理公司来说,其职责是管理使用价值形态实体化领域;而资产管理公司,其管理内容为价值形态和虚拟化领域,二者的管理对象均为经济。从目前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企业中较为常见,产业管理公司凤毛麟角,导致经济过度金融化、泡沫化。针对此,应联合行业中优秀领头实体企业和国有资本共同构建产业管理公司,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利,使其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行使相应的经营权[5-6]。为保证产业管理的经营权落到实处,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需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国有企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提升经济效益与综合实力,就要加强公司治理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内部人控制问题而言,要及时改革产权制度,确保产权结构新颖、多元。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形式为国家独资,致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受到影响和干预,如果有多元化产权给予指引,能够改变“一家独大”的势态。首先,国有企业要逐步减少国有股份,增加机构持股者和社会持股人的数量;其次,经济市场中,企业股票要同等流通,不要有阶级分化,最大限度保护各个股东的利益,其目的在于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限制。此外,经济内部人控制问题时,要加大社会法人股东的培养力度,投资主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适当提升机构持股者的比重[7]。如此一来,可以确保多元化产权结构落到实处,同时对董事会进行有效控制,使董事会在行使各项决策时能够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将企业发展视为己任。

(三)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诞生。对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而言,要想实现改革目标,除了要赋予产业管理公司企业经营权、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外,还要勇于创新,以时代发展潮流为指引,合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这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能够加强国有企业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迅速传播,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影响后续决策和发展。不仅如此,大数据具有的大容量能够承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多种信息,有效解决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能够实现治理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即便没有相关管理者或公司,同样能够行使相应的权利和职责,有效解放劳动力,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四)善于运用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的基础为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保持着高级领导者的相关行政任用规定,国有企业发展期间,也实施了多种奖励和承包等手段,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日常工作中,经营者以自己具备的素质和人格进行具体经营管理,激励制度名存实亡,不能保证在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实现收益最大化。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是配置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前者为行政任用制度,根据政府考核、选拔等形式选择优秀人才,根据其专业属性和公司岗位划分工作,信托关系介于政府、管理者之间。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除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激励外,还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拥护。此外,福利激励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树立榜样作用,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赢得相应福利,如物质奖励、资金奖励等。市场体制中,国有企业会通过社会招聘选择管理者,除了给予激励外,还会适当提高薪资报酬,其目的在于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与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领导人给予重视,正确认识到公司治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之余还要探索有效改革策略,如赋予产业管理公司企业经营权、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果,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使其造福国家,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经营权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