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党莎莎
高职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研究在当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目前农业逐渐走向了国际化。在高职涉农专业中要坚持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导向,完成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英语翻译技能的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结构的融合,创新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涉农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提高涉农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技能。本文就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究,从而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探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职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改革需要围绕提升学生翻译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切入点,要注重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一致性,要能够积极和企业共同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落实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技术领域还有职业岗位群相关的职业要求,根据翻译职业相关资格标准落实体系构建,对于现有的翻译课程体系还有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从而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中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意义构建的心理过程,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的英语翻译课程主要以翻译职业情境教学为主。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引入真正农业方面的项目,模拟出真正的职场情境,按照项目的目标还有工作的相关流程落实翻译教学活动,要确保教室还有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是围绕着职业情境构建并且改革的。
BPMM是建立在管理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理念。其中包含了基础平台和职业模块菜单。在涉农专业翻译课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和双师型师资翻译项目以及社会上一些其他的翻译项目来设定基础的教学模块并使之与涉农专业模块融合,完善落实翻译课程资源。
所谓的智能就是指人才特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时具备的一种创造力,同时强调了学生要具备自己的优势。在涉农专业翻译课教学时,课程教师还有行业特聘导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一些实际的翻译活动来引导学生完成涉农科技翻译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开发并且提升学生在具体岗位中的智能和能力。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习题开发原则的落实要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直到学生毕业前后评价结束。从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所对应的具体的职业技能活动领域进行研究,以及课程环境设计与资源的选择规划等方面去了解课程体系开发的内涵,了解本身的特点,从而探索出高职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构建开发的原则。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和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能调动起内外的因素,不断地进行创新。所以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当地的文化和农业发展的特色,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开发的一个重要的侧重点。
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涉农专业相关翻译岗位工作的任务进行汇总,整理出岗位的任务,并且对于具体的任务进行分类,总结出一些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具体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把归纳出来的岗位的行动领域内容逐渐向学习内容进行转化。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应该和农业工作任务及过程相关,围绕着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构建的过程中要确保课程的可实施性,构建一个联动机制的涉农翻译课程体系,这是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重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涉农岗位竞争,逐渐加大。人们会面对跨岗位的、跨行业和跨职业各个方面的变动。所以涉农专业翻译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拓展性,这样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今后职业迁移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这也是目前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涉农专业翻译显性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对于实践课程的开发,要能够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实用性,落实实操项目及活动项目开展,通过这些课程开发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翻译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发挥出显性课程的主要价值。
3.1.1 组建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涉农翻译教材,需要让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到真正的翻译企业中进行锻炼,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充分了解到目前社会对于翻译实际的需求,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才符合实际需求,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实现工学结合。另外就是要注意和本校实际的结合,根据地域优势开发课程。涉农专业翻译课程体系开发可以聘请农业进出口公司还有国际贸易工作相关行业人员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课程培训专家等共同参与,通过各个方面的力量汇聚弥补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
3.1.2 涉农翻译课程需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并没有设定专门的翻译课程,也缺少专业的翻译教师,没有将这一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翻译课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和分专业进行有效的培养。授课可以采取选修和必修两种形式。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能够培养翻译的兴趣,提升基本的翻译能力,比如可以涉及电影翻译及旅游翻译等内容。而必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课程的层次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加入外贸翻译及农业科技翻译这些内容,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借助这样的课程形式来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得到能力提升,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
3.1.3 加强各个理论模块之间知识结构的衔接
涉农翻译课程的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模块相对较多,同时彼此之间存在着衔接性,会涉及到农业管理、翻译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也有国际贸易还有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将各个理论模块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甚至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1.4 丰富校内外实践活动课程设置
除了传统理论课程之外,高职院校应该创建校内外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这也是涉农专业翻译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亮点。比如开设涉农专业翻译相关活动,像是外宾接待还有对国际产品进行模拟推广介绍,以及农博会实习、农产品推荐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开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1 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涉农翻译教育并不是院校的面子工程或者政绩工程。这样就会使得很多教师只会应对各种检查与验收,去做资料或数据。这样也就违背了开展涉农专业翻译课程的初衷。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助于涉农翻译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要能够建立相关的政策,提高政策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奖惩分明配套体制。这样可以有效激励教师与学生参与到涉农专业翻译课程中来,让涉农专业翻译课程具有制度上的保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2.2 加大硬件支持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涉农专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引起了重视,但是对于涉农专业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够,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着滞后性。比如课程的开发、实训场地的建设等等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涉农翻译基地可以由学校自己进行建设,也可以和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设,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互相匹配,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3.2.3 营造良好的涉农翻译教育环境
隐性课程其实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或者环境,而良好的涉农翻译教育环境仅仅评价一方的力量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社会还有学校和老师、学生共同的努力。学校应该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并且积极进取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另外还要能够营造出涉农翻译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涉农翻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充分的学习氛围。另外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和社会上的一些相关平台进行积极合作。还可以安排涉农BB论坛、涉农创业、大学生村官外事接待等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的开发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涉农专业要能够做好对课程的改革创新,要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涉农翻译氛围,与社会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为学生拓宽学习和实践的渠道,真正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