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段辉
随着国家的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从早期的示范性高职到2019年的“双高”计划,高职教育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在知网检索篇名“双高”,各类文献达两千多篇,说明关于“双高”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高职图书馆作为学院重要的教辅部门,应承担起对学院良好的信息资源保障,与其他部门共同促进学院“双高”建设发展。而检索“双高”图书馆仅为7篇,从某种意义来说,高职图书馆在服务“双高”建设方面已经落后于学校其他部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应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四打造”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信息化水平、学校治理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的“五提升”[1]。图书馆通过“双高”建设任务指标体系,分析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通过二维码技术手段提升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学院的“双高”建设,力争实现传统资源中心向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转变。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实现“双高”应该是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针对“双高”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更多从网络或者信息处来实行,但信息化并不是某个部门的信息化,而是全学校的信息化,通过学习“双高”建设各类资料以及高职图书馆现状,探析高职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中,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资源提供者,而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以及经费分配,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变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双高”建设中,信息化是重要的一项指标,而图书馆作为各种学术信息的存储以及使用者,高职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而言较为落后,在资源建设上经费主要用以购买纸质以及电子资源。虽然有着经费、馆员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客观制约因素,但对于资源整合挖掘不够,不能很好满足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求。
本科院校的图书馆从传统的服务形式转变的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各种资源经过二次乃至多次加工,在使用中变得更方便、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高职图书馆虽然在纸质图书的流通以及电子资源使用上有了较大提升,但对资源管理服务比较单一,对购置资源二次加工较少,对于资源购置后的使用效率有所忽视,不能较好根据学校发展及读者需求做出改变。
高职图书馆很少将信息化服务延伸到本校师生之外范围,在高职教育强调校企合作方面,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很少,这明显不能很好地助推“双高”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图书馆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应用高科技,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信息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师生,服务“双高”建设。图书馆信息化现状往往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并不能将信息化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信息化创新方面落后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组建各种联盟,其图书馆也存在各种横向纵向的联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共享方面采取的措施较少。
在信息化服务方面存在传统的被动意识,在信息化建设上不能积极寻找服务“双高”建设的突破口,在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信息滞后性,在信息资源提供上较为宽广,针对专业领域专业群建设较少,通过检索发现陕西仅两家高职院校提供有专业性数据库。
图书馆从早期的磁条嵌入到后来的RFID以及二维码技术,其各有利弊。就二维码技术而言,属于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行业得到运用,其特点就是相对于之前两种介质,存储信息量更大,用途更加广泛。高职图书馆在二维码方面的应用较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高职图书馆信息化水平:
提高流通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为图书分类上架提供软硬件信息支撑;加速盘点作业,提高盘点精度和效率。以往高职图书馆盘点采用人工盘点方式,仅可以获取到图书册数,且数据精度有待考证,通过二维码技术,采用以太网方式把各个盘点端和盘点管理系统连接起来通讯,通讯速率高并且稳定,通过数据同步程序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使得图书查找工作更为方便,形成盘点报告统计图书馆图书的遗失率和更为精确的馆藏分布信息[2]。
通过二维码技术,可以实现借阅的自动借还,使机器替代人工服务,一方面使得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获取到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也突破传统借阅方式限制,可以实现空间的跨越,使受众群体不再受到馆藏地点的约束。将图书馆馆员从传统的单一重复工作解放出来,将有限的人力转向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新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精准的资源服务,有效实现读者的服务需求,加强共建共享,提高服务效能。使得图书馆向智慧化图书馆逐步迈进,能为“双高”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信息支撑、资源支撑。
通过书籍二维码的基础数据,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对接,借助三维导航系统,实现智能化查书导航,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馆员与智能化设备相互弥补,使得资源使用更加具有效率。将后台相关专业资源数据开放给专业老师,满足专业老师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需求,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将图书馆空间进行专业化改造,转变传统图书馆空间分布单纯以中图分类法分类的格局。
传统上图书馆有固定的开闭馆时间,纸质资源的借阅受到开闭馆时间影响,通过增加馆外设备,可以实现图书馆图书纸质资源向全天候服务的转变。
在图书馆做过纸质资源数字化之后,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纸电同步,读者选择借阅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提升图书馆的读者知识服务。利用二维码技术将其资源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以专业为导向,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的图书导航,搜集师生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嵌入,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将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训学习相结合,围绕课程进行一系列专门特色服务。将个专业群建设以模块化、交互化、相关化进行梳理,使师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以实现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计划要求。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真正实现高职图书馆信息化,打造校园一分钟阅读圈,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导入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互通,方便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实时授课、解答问题。针对课程所需的文献资源、技术方法和工具等内容,学生能够实现自助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开展提问等[3]。
将图书馆服务通过扫描书籍二维码引入线上服务,根据不同的读者喜好做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多个模块,嵌入、参与设计教程,或是专注于新的读写方式,与以往传统课堂课程教学相比,更多通过线上平台来实现资源互通互相,激发想象力,提升师生发现、获取各类系信息的能力。馆员从传统流通、阅览、编目、信息等方面逐步向着学科化、扁平化、人性化的特色馆员进行转变,体现高职图书馆教学辅助特有的能力。
2019年被称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元年,在中央“双高”计划的支持下,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行业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各个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中是一个学校综合凝集的过程,在建设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作为一个高校及发挥重要作用的图书馆,应该认真学习各级各类“双高”建设资料,紧紧围绕“双高”建设信息化要求,以师生为中心,构建契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环境,构建形成面向高职院校学习、教学与科研的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学科服务体系。
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影响深远,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提升图书馆管理质量的重要问题。高职图书馆应跟随学院发展脚步,更新思想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化技术为力量。利用更多更有效新技术手段,服务师生,为学院“双高”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