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迪(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不平衡状况的根本性推动因素,其中农村金融又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农村地区构建及优化金融生态圈,是稳定和扩大农村产业资金链、增加小农户收入、繁荣村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农村金融生态圈是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下沉至各类涉农金融及非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中,立足于农村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立的农村金融环境。随着国有大银行、农商行、农信社、互联网公司针对农村地区的普惠及专项业务的开展,许多农户得到普惠金融和产业链基础上电商业务的支持,农村金融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经济活跃度空前提高。但目前情况距离完整的农村金融生态圈闭环仍有不小差距,农村金融环境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在金融科技助力下有较大改革空间。
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有了显著性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消费能力及消费金额逐年上升,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数日趋增加,农村产业发展有了新动力,从而带动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旺盛需求[1]。但由于农村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个体农户和小规模经营者,资金需求呈现碎片化模式,机构单笔放款的成本居高不下,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贷款依然持谨慎态度。
我国的征信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起较为精准和详细的信用数据库,但在农村地区,征信数据的采集相比城市地区困难许多。农村地区小微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缺乏甚至造假情况频现;个体农户难以提供抵押品或寻找到担保人,无法识别其还款能力;农村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对接困难;挖掘数据方式较落后,仍广泛采用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调研反馈的模式。上述问题均存在多年,改善征信环境是建立农村金融生态圈的基础环节,是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受益于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村电商平台发展,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度较往年有了飞跃性进步,各类金融机构和电商平台深耕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农村长尾客户。银行纷纷推出新型惠农金融产品,例如清远辖内银行机构研发推出“美丽乡村贷”“民宿贷”“乡村风貌贷”“乡村e贷”等;电商平台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则通过在农村设立服务站、构建消费场景、生产场景等渠道,助力农村金融业务开展。虽然在此基础上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得到拓展,供给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个体农户和小微型企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但服务深度仍有较大欠缺。
农村居民及企业的资金数据呈现隐蔽和分散的特性,导致信用评估缺乏数据基础。在无法准确掌握信用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坏账率居高不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解决农村地区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的网络资金往来记录、网络消费数据、电商经营数据,均可通过各大平台抓取,从而金融机构可依据风险特性对客户进行筛选分类,并根据数据进一步进行人物画像分析,具体了解客户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在授信模式创新方面,清远市各大银行机构加强农户信息建档工作,与村委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出整村授信模式,加大农村产业支持,例如英德农商行围绕当地茶叶、麻竹笋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整村授信模式支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行动[2]。
为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传统银行做法是在各地铺设网点,以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铺设的网点数量为主。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在业务集中的区域建立服务站,例如淘宝服务站、京东服务店,以熟人介绍的方式挖掘客户。建网点的经营方式成本巨大,网点办理业务程序复杂、时间长,也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
金融科技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金融机构惠农金融产品的宣传、销售、监控均可通过网络进行。在手机业务广泛下沉的今天,金融业务均可通过手机APP推广,产品介绍清晰明了,在线客服24小时可解答客户问题,如无法自行了解产品特性,再转由网点工作人员现场解答,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金融业务办理也基本转为线上,机构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客户、大数据分析客户,还可以批量处理业务,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科技对于农村地区业务的渗透促进了信息流动和共享,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的融通,将个体农户、小微企业、龙头企业的业务场景连接起来,大企业可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分散到合作农户手中,同时解决个体农户最困难的销售渠道问题,通过金融服务的延伸打造产业链,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3]。清远市各大银行机构加大农业有效信贷供给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农带贫效应,今年以来,在“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合作模式下,全市已有43家养殖业龙头企业获得银行授信,成功带动108户农户、341户贫困户同时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而互联网公司在构建农村金融产业链方面也有天然优势,例如阿里巴巴、京东通过电商平台挖掘农户的农产品特性和销售情况,将个体农户业务接入当地企业或自营平台,通过物流将其联通,利用生物识别技术监控生产流程,把受欢迎的农产品打造成当地农业品牌;通过支付平台掌握农户资金收付、消费、生活缴费的情况,动态追踪资金流链条,防范经营风险和贷款风险。清远特色农产品清远麻鸡、连州菜心、英德红茶、阳山淮山等通过电商产业链销量大增,享誉全国。
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产品宣传的活动时,受限于农村地区网点少、工作人员不足、进村宣传成本大等客观因素,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宣传效果很不理想。而借助于移动网络的全覆盖和手机业务下沉,农村地区信息孤岛的情况得以改变,金融机构通过社交平台、视频平台增加宣传视频的播放量,通过有奖游戏和闯关游戏进行金融知识问答竞赛,提高了农村用户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的了解程度。
金融科技各项技术的应用,需要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升级,有好的硬件基础,各项技术才有用武之地。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全国所有的行政村覆盖了移动网络,在手机APP承载大量金融服务的环境下,乡村数字化转型为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了基础。
数字化建设不仅仅包含硬件需求,也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数字化平台建设。目前农村地区海量数据的抓取主要依托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各自的业务系统,银行掌握客户资金流转记录,电商则通过消费记录和支付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分析,工商、税务等行政信息则需通过政务信息平台获取。因此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势在必行,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促进金融机构和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更全面的建立数据库,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金融服务的强化、普惠金融产品的推行、新金融场景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高,了解金融知识、能甄别基本风险的前提下。只有农户理解、接收新的金融业态模式,愿意参与进来,农村金融生态圈才有客户基础。
网络和终端的普及让金融知识触手可得,通过各种短视频的制作及裂变转发,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高频次、多范围曝光,基础金融知识传播和投资者教育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的金融素养。
科技的应用虽然使金融机构征信和风控的操作难度降低,但随之而来的客户隐私泄露、数据违法买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对科技应用建立监管体系迫在眉睫[4]。
金融科技监管的核心是将监管和创新融合到一起,监管不是限制金融创新的突破与尝试,而是为科技应用提供合规、安全的环境。应建立数据采集、数据保密、技术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科技应用于金融服务提供明确范围与方向,限制数据获取渠道,要求使用者提供加密服务,规范金融市场环境;协调多主体的监管体系,针对农村地域广、居民分散的特征,各部门需协调监管职能,各司其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分业分层的监管体系,使科技创新有边界线,提高各科技研发应用平台的合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