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钰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只有让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苦落后地区农村的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等,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1]。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尤其将农村现代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把握,进一步体现了战略举措的精准与务实。
其次,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立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未来我国农村发展更加强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同”,更加强调宜居。
再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我国加快探索实施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禁牧、禁垦、禁伐”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措施,坚持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并重,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一个关键战场、两场关键战役双赢,农民在充分享受“树绿、草青、生态好”的实惠的同时,吃上了“生态饭”,念起了“文旅经”,端上了“金饭碗”[2]。
然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乡村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进一步丰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①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 个宣布摘帽,179 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 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②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 年的3 416 元增加至2019 年的9 808 元;③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和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⑤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⑥我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农民饮水安全得到改善,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新型能源进一步发展,农村信息化持续推进。例如,分类建设乡村道路,保障乡村道路畅通;对旧水库进行改造,加强各水库的水源保护以及稳定水源,保障合理利用水资源;配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水冲式厕所等,美化乡村环境。
教育方面,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医疗方面,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卫生机构,加快乡村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康养方面,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4.1.1 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基础设施长期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等,导致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经济总体实力较弱,产业园区缺少大企业和大项目支持,发展后劲不足。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均收入仍偏低。
4.1.2 乡村高水平管理人才缺乏。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乡村不仅需要领导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和引路者,而且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当前乡村普遍缺乏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农业经营人才,而且农民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和指导,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进而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1.3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利益关系不紧密。目前,农户仅仅从事生产,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农业生产模式单一、新技术引入不足,没有形成“种植、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一体化模式,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另外,企业与农民缺乏信任感和长期合作,使农民难以分享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利润,利益关系不紧密。
4.2.1 乡村发展规划不够合理。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三产业占比例较少,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高、风险低、效率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及时调整生产规划。
4.2.2 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针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各项农村惠农惠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乡村振兴发展。第二,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不佳。
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形成一个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4]。例如,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成立了黄桃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模式,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在黄桃销售渠道方面,实施电商销售,通过微信平台分享促销和网红现场直播促销,既提高了神山黄桃的销售量和附加值,又提升了神山黄桃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黄桃采摘成了神山村乡村旅游的重点项目。
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农耕文化、商业文明、淳朴民风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例如,可将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文促产,文产融合。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黄龙岘主打茶文化,打造“金陵茶文化旅游第一村”。也可用文化撬动山水资源,如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的垄上村用灰墙黛瓦的老旧建筑,将村子四周的茶园、林木、水塘等串珠成链,打造一个隐蔽、静谧的“世外桃源”。
各地要继续加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等活动。而且各地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乡村美化、绿化、净化,改善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要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6]。
乡村振兴的主要落脚点之一是农民生活富裕。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增品质、创品牌,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结合实际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大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