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参与问题、对策及启示*

2021-12-01 02:05戴婷婷施莉莉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法案校园大学生

戴婷婷 施莉莉 王 铮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上海 松江 2016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的国别比较研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19年12月,联合国发布了最新一版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报告指出弱势群体参与成人教育和学习的比例偏低,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参与。我国退役军人数量庞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习群体。退役军人也是现代国家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退役安置工作影响着军队的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融合。退役军人的教育和培训则是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鉴于退役军人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1]2011年10月25日,财政部、教育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以财教〔2011〕538号印发《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指出自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根据本人申请,由政府给予教育资助。[2]在《关于进一步落实好退役士兵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相关政策的通知》中要求,凡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退役士兵,可享受国家资助政策。”[3]2019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刊发《关于全面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鼓励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退役士兵报考高职院校,退役士兵申请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可免试入学。[4]此外,退役军人事务部也于2018年正式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和培训成为该部门的重要职责。然而我国针对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法案还尚未出台。

国内关于退役军人的研究数量较少,且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对退役军人继续教育现状和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退役军人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训技能和提高学历。[5]在我国,退役军人再教育主要面临社会对退役军人教育重视不够、对退役军人教育需求了解不足、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6]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退役军人再教育效果不理想,存在政策制定针对性不强、监督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7]且退役军人对教育培训的满意度不高。[8]

美国自1944年颁布了《退役军人权利法案》 (The 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of 1944),通过补贴学费和其他经济支持为服役军人、退役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教育援助,提高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根据美国退役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的统计,到2017年,已有520万退役军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证书。美国重视退役军人的教育与培训,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案,不断改善退役军人进入高等教育或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机制。[9]此外,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体系,无论是从宏观立法上还是具体实施层面上都已经发展成熟,而且针对退役军人再教育问题也已形成较多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旨在从退役军人教育参与中面临的问题、原因、对策等方面,考察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的现状,以期为我国退役军人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参与中面临的问题

根据美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在2017年的统计,美国有超过一千九百万的退役军人且将近一半(47%)的退役军人在65岁及以上。此外将近81%的退役军人是白种人,大多数退役军人都已婚。

退役军人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退役军人大学生(Student Service Member/Student Veteran,退役军人大学生是指任何现在或曾经在大学或学院里学习的军事人员)的特征。与一般大学生相比,退役军人大学生总体上来说年纪更大。在2007—2008年间,有85%的退役军人大学生超过24岁;[10]退役军人大学生更可能是其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学生,且将近一半的退役军人大学生都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在接受高等教育之余,他们还需要承担其他责任。[11]以往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研究,较少关注个人层面的由从“士兵”到“学生”的身份转换而引发的系列问题,更多关注联邦援助计划对退役军人的影响以及退役军人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问题。关于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最新研究,则围绕身份转换适应开展,聚焦退役军人大学生如何适应校园生活并提供相应的策略。退役军人大学生从“士兵”到“学生”的身份转换是在其进入教育情境、参与教育活动时产生的,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参与中遇到的问题。

(一)环境适应问题

从文化冲击理论的视角来看,从军人到学生身份的转变是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过渡,对退役军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由于环境中人们缺乏熟悉的社会行为符号和象征而引起的焦虑症。当一个人遇到一种新文化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且常常会感到沮丧或麻烦。退役军人认为校园适应过程和其重新适应“平民”生活的过程并不是分离的,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的。[12]其在校园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与大学基础设施或政策有关,这些问题使其在校学习和适应变得复杂。此外,退役军人描述了三个主要问题,即军事和学术生活的差异,进入大学的压力和焦虑以及个人从“军人”到“学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这些转换适应问题影响了退役军人大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大学生也因心理和情绪问题更难适应校园生活甚至普通平民生活。与同龄人相比,退役军人大学生会产生更多敌对和愤怒的情绪。[13][14]而曾经处在战争威胁环境下的退役军人大学生则比普通学生更容易罹患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并会由此引起酗酒等相关问题。[15]除此之外,退役军人可能会有药物滥用的问题,并有抑郁和自杀的倾向。[16]艾略特等人(Elliot,2011)也持相似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可能会导致退役军人大学生在校园中产生较强的孤独感,亲密关系的压力会更大,并且酗酒的问题也会更多。[17]

一些退役军人过渡到学生角色后感到不知所措,很难集中精力学习。许多退役军人觉得自己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并很难从普通大学生那里得到认同感。退役军人普遍表示退役后很难与亲朋好友重新建立联系。[18]而许多从战争环境中返回的退役军人发现平民生活缺乏强度和意义,因此大学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陌生的文化。[19]此外,研究指出退役军人大学生心理创伤与学术成就之间没有关系,但是与其适应普通民众生活困难有关。[20]而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的退役军人大学生则更难适应校园的生活。

脱离军队生活后,退役军人进入到新的环境,其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不足以支撑其顺利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并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而由此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则进一步影响其适应新环境。

(二)来自教职人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歧视

已有研究表明退役军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较多的社交和情感困难。退役军人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交际互动情况明显受到其他普通学生和教职员工不友好表达的影响。许多退役军人大学生在学校都遭到了歧视。[21]他们只有在与其他退役军人相处时才能感觉舒适自在。[22]但并不是所有大学教职员工都(有意或无意地)对退役军人大学生采取不友好的态度。教职人员希望提供一些支持,表达友好,但不确定如何做才恰当,结果最终提出的问题(例如“您杀了多少人?”)既无知又令人反感。

来自教职人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歧视影响了退役军人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且据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反馈,学校似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改善这一问题。与普通学生相比,认为自己的大学有助于他们处理校园人际关系的退役军人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更小,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成功参与校园生活和学术活动的重要途径。

(三)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毕业率较低

自美国颁布了《后911退役军人权利法案》(the Post-9/11 GI Bill)后,美国退役军人高等教育参与率显著增长。根据美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统计,一百万的退役军人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会利用他们已有的教育福利参加高等教育课程。大多数退役军人,特别是之前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会选择进入2年制的机构接受高等教育。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有84%的退役军人选择进入两年制的机构学习,还有16%的退役军人选择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学习。

美国退役军人高等教育参与率较高,但其毕业率却不容乐观。一份由全美退役军人大学生联盟(Student Veterans of America)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秋季根据《联邦教育权利法案》入学的853111名退役军人,只有53.6%的人在6年内获得学位。社区学院的情况更不容乐观。2014年,社区学院中全日制退役军人大学生两年顺利毕业的仅有15%,非全日制的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毕业率仅为7%。[23]与普通学生相比,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更低,归属感也更低。[24]兵役会影响学校教育,对其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5]并进一步影响了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毕业率,而这在社区学院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缺少“完整”的学习经验

完整学习经验的获得不能仅依赖于围绕课堂学习的互动交流。根据金姆等人(Kim et al., 2013)的研究,退役军人大学生更重视学业的发展(比如与导师讨论学业任务、课后讨论等),而不注重参与校园活动,很少参加课程相关的活动,并且很少花时间进行学生同伴间的社交。

因为不愿意投入时间在这些活动上,退役军人大学生无法享受参与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一切资源。那些有很大可能完成不了高等教育的退役军人大学生,最有可能从参与这些校园活动中受益,然而他们并不将这些活动视作完成学业课程的必要条件。同样地,退役军人大学生更不太可能参与到和体验式学习有关的活动,比如社区服务、实习、学习小组等。退役军人缺少完整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以及和普通学生的交流互动,更进一步地影响了他们的校园适应甚至是社会适应。

二、影响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参与问题的因素

(一)军队文化

军队成员深受军队训练和文化的影响。由于高等学校的文化与军队的文化完全不同,因此退役军人大学生在大学中可能面临许多挑战。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不间断的训练和监管以及随时可能暴露在战争环境下的危险对军人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着军人的一生,甚至渗透到其生活和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服兵役会打乱一些人的教育发展轨迹,并对军人追求高等教育造成负面影响。[26]有证据表明军队生活会对退役军人接受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结论并不具有普适性,需要考虑退役军人的特征(例如军种的不同)。许多退役军人在某些领域具有出色的“软技能”,在需要专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的任务上会有优势,但在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的任务上会遇到困难。

(二)个人家庭生活

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教育参与还受到其家庭、生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尽管退役士兵大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但鉴于他们的年纪比一般学生要大,有家属需要照顾,而且并不住在学校,往返学校和住处的通勤比较耗时,他们大多不会参与与课程相关的校园活动。在2010年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也显示,退役军人大学生承担较高的工作负担和家庭义务,需要照顾其他家庭成员,限制了其充分参与教育活动。[27]退役军人大学生在学业上没有来自家庭的充分支持,进而可能缺乏信心,影响其参与课程以外的学习活动,甚至影响其学业的完成。[28]

对于许多要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的退役军人大学生而言,重返校园确实是个挑战。 一方面,退役军人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年龄过大”,而一些活动通常针对经验较少的年轻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只是选择将精力集中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重点课程的学习,而不是在高龄时拥有“完整的”教育经验。

(三)高校政策与环境

为了应对大量涌入的退役军人大学生,美国一些高等教育协会和退役军人组织机构分别在2009和2012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并发表了《从士兵到学生II:为退役军人评估校园课程》(From Soldiers to Students II:Assessing Campus Programs for Veterans and Service Members)这份报告。该项研究调查了学员和大学的管理者是否为支持退役军人大学生独特的需求做了准备。结果显示,院校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学业支持,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校园服务,但还不能解决退役军人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研究指出超过一半的受访机构(57%)提供专门为退役军人和退伍军人设计的计划和服务,近60%的受访者表示,针对退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的计划和服务是其机构长期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公立四年制(74%)和公立两年制(66%)的机构比私立非营利性学院和大学(36%)更有可能专门针对退役军人的需求设计课程。[29]

研究指出在接受退役军人入学的学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校为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关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的独特需求、现有可利用的校园资源以及如何创造良好校园环境等信息。

高校缺乏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计划,不仅不利于退役军人大学生适应陌生的校园生活,也不利于教职人员和普通大学生了解和接受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从而使得偏见和误解有增无减。

三、美国应对退役军人再教育参与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学校服务支撑力度

美国学校在促进退役军人大学生校园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退役军人大学生在适应校园生活中都会感到无助,这往往是由于缺少来自学校系统的支持,因此美国学校普遍设立退役军人的联络中心,通过在学院或大学办公室内建立特定的服务点,例如针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注册点、招生办公室、经济援助中心、学术咨询处等,帮助退役军人适应校园生活。[30]

《从士兵到学生II:为退役军人评估校园课程》(From Soldiers to Students II:Assessing Campus Programs for Veterans and Service Members)调查了大学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项目支持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专门为退役军人大学生设计的计划和服务,指出针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校园支持系统总体上有所增加。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在培训自愿向退役军人大学生提供额外支持的教职员工时,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如果退役军人大学生公开讨论自己的经历,请不要打扰,不要轻视,不要对战争进行先入为主的政治性解读。请仔细倾听。”

《从士兵到学生II:为退役军人评估校园课程》报告同时指出,大学仍有需要改进的领域,尤其是要针对教师和普通学生在与退役军人大学生互动时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同理心,提高教师在与退役军人大学生沟通时的技巧,避免对退役军人大学生产生无意识的偏见。

学校在促进退役军人大学生校园适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可以给退役军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和行政服务支持,也可以为其营造友好舒适的校园氛围。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学校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可能无法全面顾及退役军人的学习需求,也不能为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提供全面且完整的服务项目。针对此问题,美国有许多社会自发的非盈利组织,旨在为退役军人的教育发展服务。如2008年成立的美国退役军人大学生联盟(Student Veterans of America),关注高等教育领域退役军人大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倡导改善和提高退役军人的教育福利。其在2017年对全国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了追踪研究,并形成了《国家退役军人教育成功追踪报告》(National veteran education success tracker: a report on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student veterans using the post-9/11 GI Bill)。美国教育研究委员会则出台了《从士兵到学生》系列报告,这些都为退役军人大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勇者—学者”计划(Warrior-Scholar Project)则为退役军人从军事生活过渡到高等教育提供了支持,他们在美国顶尖大学举办沉浸式的大学预科学术训练营,对退役军人大学生进行学术指导。[31]美国退役军人还可申请获取校企联合培养帮扶。校企联合帮扶模式,并不拘泥于高校的课堂,而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进行教育环境和实践场所的整合,在提升退役军人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丰富其实践技能。[32]

社会组织的力量弥补了学校功能所不能触及的空隙,进一步加强了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在帮助退役军人大学生校园适应的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适应。

(三)提供远程在线教育机会

总体上来说,退役军人大学生年纪都较大,大多已婚,除了学业,还要承担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这使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分割,许多退役军人大学生最后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鉴于此,2017年美国颁布了《The Harry W.Colmery Veterans Educational Assistance Act》(又称《Forever GI Bill》),法案中明确表示退役军人可以通过认证的在线学习形式完成学业并获得资助。为了减轻退役军人大学生的负担,减少他们往返学校和家庭的通勤压力,避免因为时间和精力缺乏而导致中途放弃学业的困境,高校需为退役军人大学生提供所需的线上课程,使得他们可以在家完成大多数基础课程的学习。此外,美国政府也为参与这种学习形式的退役军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远程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上更为灵活,更符合退役军人的特点。

(四)完善退役军人再教育立法保障

完善的立法是促进退役军人参与教育的重要基石。1944年颁布的《退役军人权利法案》是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法案,在这之后又陆续出台了《朝鲜战争退役军人权利法案》(1952年)、《越南战争退役军人权利法案》(1966年)、《蒙哥马利退役军人教育援助法案》(1984年)、《退役军人教育与利益扩大法案》(2001年)、《后911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等。

《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向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的教育和训练机会并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朝鲜战争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并将资助费用由机构自主设定改为统一的标准;《越南战争退役军人权利法案》侧重为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提供教育机会;《蒙哥马利退役军人教育援助法案》规定军人在服役期间缴纳一定的费用用做退役后教育援助的基金;《退役军人教育与利益扩大法案》扩大了教育援助的范围,规定教育援助的资金要实现逐年增长;《后911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则规定为退役军人提供36个月的教育援助,并且根据服役时间享受对应的教育资助。

这些法案为美国退役军人再教育提供了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缓解了退役军人再教育的经济压力,使得接受再教育的退役军人的人数激增。

四、对推进我国退役军人参与再教育的启示

美国开展退役军人的教育和培训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政府重视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教育援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关注他们从“士兵”到“学生”转换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此外,除了政府和高校的支持,许多社会力量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缺少针对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的专门法案,对于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的条款往往是夹杂在其他文件中的。此外,中国对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提供教育机会、拓展教育渠道方面,较少关注退役军人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少针对退役军人教育的研究,没有构建起多主体参与的支持保障体系。基于中国现有的退役军人教育支持现状,美国的相关经验对提升我国退役军人接受再教育有如下启示:

(一)关注退役军人转换过程中的问题,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

美国关于退役军人教育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退役军人大学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与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但缺乏对退役军人从军队走向校园转换过程的全面理解和研究。近几年美国学者来越来越多地聚焦在退役军人的转换问题上,包括对退役军人如何适应校园生活的研究。与传统的大学生相比,退役军人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拥有丰富复杂的经验,不可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来为他们服务。因此,学校管理者在为新的政策和计划投入资源之前,首先要确定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许多退役军人大学生谈到了他们在开始上课时会不知所措,并表示他们在新学期会感到困惑和孤独,而且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寻求帮助。学校可以在退役军人大学生正式入学前为其提供短期的课程旁听,设计专门针对退役军人的课程,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的生活。与此同时,可以组建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学习社群,让他们彼此交流学习中的问题。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政府应该鼓励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针对我国退役军人的再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法案和政策的出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其次,在已有文件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退役军人再教育的情况,考虑退役军人教育资助法案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针对我国退役军人教育专门立法,完善退役军人教育体系,[33]适当提高退役军人教育资助水平[34]。再者,成立专门的关注退役军人教育的组织机构,负责退役军人教育参与中的问题(如入学考试、学业成就等)。最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学业援助,发挥社区的凝聚支持作用,为退役军人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与此同时,要加大企业、培训机构等对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配置。

(二)重视退役军人的心理健康,关注退役军人的学业完成度

高校在退役军人再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退役军人都需要同样的支持和资源,所以相关机构必须关注其多重身份以此了解其独特需求。机构必须进行持续的数据跟踪以了解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我国退役军人再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退役军人实际教育需求的关注。

因此,首先要重视退役军人有别于一般学生的特殊需求,加强对退役军人的需求分析,针对其需求灵活地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其次,在学校成立专门服务于退役军人的行政机构,帮助退役军人解决校园生活和学业上遇到的问题;鼓励建立一些退役军人活动和交流中心,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学业帮助。最后,通过一些校内外资源促进退役军人积极参加社会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国防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形式促进退役军人与普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加强普通师生对退役军人的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关注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加强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建设退役军人在校组织。[35]

(三)探索退役军人教育新形式,搭建针对退役军人的远程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远程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使得学习更加灵活,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远程教育可以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成本,对于一些时间精力有限的人而言,远程在线教育无疑体现了较大优势。

我国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线下教育培训为主。国家可以和高校以及社会组织合作,对退役军人进行需求调研、再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以及学习平台设计。在利用远程在线教育优势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不足,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的方式,定期进行线下的考核,避免远程教育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要完善退役军人在线教育方式下的资助问题,我国目前的教育资助政策是将在线教育这种形式排除在外的。国家应该将远程教育纳入退役军人教育资助的范畴,减轻退役军人的经济负担。

(四)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退役军人再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美国自1994年出台《退役军人权利法案》以来,针对退役军人教育援助的相关法案陆续颁布并不断发展完善,这些法案和政策的出台为退役军人大学生接受再教育提供了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使得接受再教育的退役军人大学生的人数激增。

我国近几年陆续出台了有助于退役军人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政策,增加了其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给予了其经济上的支持,但可以进一步加强立法上的保障,颁布针对退役军人再教育的法律法规。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推进退役军人再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退役军人再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法案校园大学生
Industrial Revolution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