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斌
【摘要】共情技术是心理咨询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所谓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指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感受,能将心比心地理解对方的处境,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关键词】共情技术 心理教育 中学教学
这种源自于临床心理学的针对医患关系的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心理咨询,更适用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学生管理。共情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真诚倾听,感受对方的情绪
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大都在某时某处遇到了困难,导致情绪或者心理上有了不良倾向。要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排解,首先要倾听。
真诚的倾听表现在肢体和语言两个方面。肢体动作表现为倾听时身体前倾,眼睛看着对方,面部表情与学生的情绪保持一致,时常点头表示能体会对方的感受,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倾听时语言为主导,用感同身受的话语,刺激学生不断去诉说深层情绪。一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是我也可能会这样想。”“遇到这样的事谁都没办法承受,你却如此坚强,我挺佩服你的……”“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当时你是怎样想的?”这些语言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替他说话,以刺激他愿意继续表达或释放自己的情绪。
班级有一名男生,一段时间性格变得内向,不说话,对外界的人和事也反映冷淡,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最初我找他谈话,他什么都不说。后来,我联系家长,他妈妈直言不讳地跟我说起,他们夫妻之间关系有些紧张,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弄得孩子没有心思学习。
再次与学生谈话时,他还是保持缄默。我以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了我真诚倾听的意愿,并刺激他释放情绪。“听说你父母出现了点状况,我知道你心里非常痛苦,你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是我的态度和语言触到了他的内心,他终于敞开心扉表达了他的忧虑。当孩子愿意诉说时,我们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二、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意图
有的时候,学生的观点是偏激的,听上去一点儿也不讲理,比如与同学产生矛盾时,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时。
当你发现你并不同意学生的表达时,必须先冷静下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暴跳如雷。此时,要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之所以这样说,或者是知道自己做错了想减轻自己的错误,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严重的错误。然后,教师以退为进,先让学生把话说完,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再进行说服教育。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中性立场和反面立场,比如:“我听清楚了你自己的想法。”“虽然我与你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看来这件事情让你很气愤。”“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现在我明白你的想法和看法了。”這些话比较中性,能够刺激学生继续表达情绪。
刚开学时候,我班有一位学生,几乎天天和同学打架,他的前后位都不愿靠着他,谁靠着他谁都想调座位。多次调解无效,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后,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你与同学动手,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我开始诱导他深层表达。
“他们都笑我!”他气哼哼地说,有点儿胡搅蛮缠。
“虽然我没看出来他们笑你,但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你说说他们怎么笑的你?”
“他们就是在笑我!”他根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重复这句话。
我明白了,其实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因为这个孩子平时做事慢,书写差,成绩也不出色,所以同学们经常催促他。他的自卑导致他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嘲笑自己,所以用动手打架这一种极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
运用共情技术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做起工作来便事半功倍。
三、巧妙建议,提出能让对方接受的解决方案
教师的共情反应能够表达出对学生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触发与学生的深度情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当学生的情绪表达完毕时,他的反抗性就会骤然降低,这时候再进行分析劝导,巧妙提出建议,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对那个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学生,在打开他的心扉后,我先是鼓励他:“你挺不容易的,我很佩服你!”学生一听到这句话,就抑制不住开始流泪,接着诉说了他的苦恼,他的想法,他的打算。我也和他分享了自己在成长中的不幸经历,并告诉他:“有些事情和困难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面前不能逃避,而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我提出建议,他特别容易接受。于是我们商定了以下办法:一是和父母开诚布公谈一次,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二是把注意力多用在学习上,读一些名人传记,增加精神力量;三是经常与老师交流。慢慢地,我发现他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共情技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通常它会产生其他方式和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教育面对的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教育的使命是发掘心灵深处的万千愿望,将千姿百态的生命造就成有用的人才。在造就人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达到最佳育人效果。当然,用好这一技术,也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感悟、训练、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珊.共情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2021(16):40-41.
[2]罗云飞.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智力,2020(09):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