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李轩宇
摘要: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绿色材料是绿色发展的基石,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色材料,在未来绿色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辽宁发展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基础与优势,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绿色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是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100个国家和地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限制措施,我国多个省市也相继开展禁塑行动,积极支持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产品。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具有可降解、部分原材料可再生的环境友好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刚性,是传统塑料重要替代品。
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辽宁省于 2020 年 8 月下发制定的《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 2020 年、 2025 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塑料污染治理目标与措施。其后,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了《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内容。可以看出,辽宁省在应对塑料污染方面已经表达了明确决心与行动举措。辽宁省加快发展绿色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辽宁省发展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从辽宁发展实际看,省委、省政府应着眼辽宁“十四五”发展,优先布局、培育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构建 “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带动相关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
1.1 在原材料、港口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一方面,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玉米和秸秆作为生物降解的原材料相对丰富。2019年年产玉米9396万吨,按2.5吨玉米生产出1吨PLA计算,生产20万吨PLA需要50万吨玉米,占东北玉米总产量的0.53%,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加强生物降解原材料产业链前端开发,还能够带动玉米、秸秆的深加工,为秸秆找到一个高价值利用的方法。另一方面,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利用营口港、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营口综保区等优势,可以从巴西、美国等国家进口玉米来解决原材料问题。目前,已经攻克的产业技术是用4吨秸秆可以生产一吨PLA(聚乳酸),而这项技术最适合在辽宁(营口)率先实现产业化。
1.2 具有较好的绿色包装产业基础优势
早在2006年,营口塑料包装行业就已经异军突起,在芦屯镇实现了产业集聚。目前,全市拥有塑料包装企业500多户。2019年,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迈向绿色包装制品制造。280亿的可降解材料,能够吸引来几百家制品企业,按照30%毛利计算增值,產值将达到400亿以上。从全省范围看,如朝阳喀左县印刷包装产业园,承接北京及雄安地区产业转型企业,目前已落地投产包装制品企业30多家,日产能达200吨, 专业生产各类包装袋(盒)及印刷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吉林、内蒙、江浙等地区。类似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借助营口的生物降解材料与制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也会在绿色包装制品制造中受益。
1.3 区位优势
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方面,辽宁是沿海开放省份,尤其营口作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枢纽型城市,依托港口优势,在相关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方面拥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能够节省运输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预计:十四五期间,在营口市能够形成700到1000亿元产值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在辐射东北、华北的同时,还可以出口至日韩及欧美,有望形成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2辽宁省加快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对策建议
2.1 加快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打造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高地。根据国内外绿色发展趋势要求,瞄准全球技术前沿,积极发展壮大生物可降解塑料这一新时代的“工业粮食”产业,着力打造国内外领先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研发创新中心、绿色塑料制造中心、环保材料质量检测中心、低碳消费示范区,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基地。二是加快产业基地布局。按照充实现有产业园区、靠近原材料和市场、优先考虑配套成熟区块的原则,加快建设石油基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以辽宁省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为重点推进一批PLA 产业项目集聚发展。三是编制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科学测算市场需求和供应潜力,编制年度产能产量、传统塑料替代比例任务、应用目标和要素保障措施。
2.2 积极培育产业链条
一是加快产业链重点环节项目引育。编制全市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招商地图,实施产业链招商,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分类制定招商引资方案,优化项目审批、落地流程,引导传统石化产业园区向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上游端布局产能。支持企业用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二是鼓励塑料生产企业绿色转型。支持企业调整结构,改建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设施,培育一批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制品生产骨干、示范企业。对转型企业给予绿色金融贷款等支持。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抓住当前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布局渗透的关键时期,支持企业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导企业与国内外汽车、纺织、医疗、农资、物流、包装等头部企业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加快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场景开发,抢占市场,锁定机遇。
2.3 促进产业协同创新
一是加快生物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不同应用领域生物可降解材料标准,对标更理想的可降解技术路线,强化材料科研人才引育政策,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态友好性的创新产品、生产工艺。统筹整合材料研发力量,依托甬江实验室、中科院辽宁省材料所等研发机构,友诚新材料、家联科技等重点企业,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双向交叉任职,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成效。二是推动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技术和产品。加快制定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相关地方标准。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制定、修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鼓励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标准。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品检验检测及监测体系,满足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需求,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检测认证制度,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坚决防止“伪降解”以“全降解”名义进入市场。
综上所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在辽宁地区有着较好的传统基础和资源优势,因此,相比部门和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以此来进一步推动辽宁经济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韶辉,李涛.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20,32(02):50-54.
[2]陶怡,柯彦,李俊彪,步学朋,王强,田华.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20,4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