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6-12-22 16:10李传松薛宗保陈怀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万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李传松++薛宗保++陈怀松

摘 要:该文以万源为个案,通过梳理达州市茶业历史,分析当地茶品质特色,论证达州市茶产业冠名“富硒茶”的可行性,以探寻达州市茶业产品发展方向,利用“巴山雀舌”品牌提升达州茶叶产业形象。为促进达州市优质绿茶产业发展,从原料生产、严格制度、市场开拓、队伍建设、研究机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万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03-04

1 研究北景、目的、意义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 2002年,达州市组织实施“南茶双百工程”(即发展百万亩生态茶园、产值实现百亿元),10a后,又出台了《达州市富硒茶产业总体建设规划(2014-2024)》,按“一带两核四区十园”的发展布局,全市2024年茶园总面积达到6.67万hm2,茶叶综合产值100亿元。此规划又是今后10a达州市茶产业发展的纲领,产品特色突出富硒,所据是1990-1992年万源市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的《万源富硒茶产品开发研究》。2006-2007年,万源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的《万源富硒茶种植区划研究》。在过去的20a间,万源实施富硒茶产业开发和美誉宣传,获得了“中国富硒名茶之乡”、“中国富硒茶之都”,万源富硒茶获准在小包装上标示“农产品地理标志”。而达州其他县区土壤中的硒分布及含量,却没有取样系统检测。若仅以万源市情况作参考,视达州市为富硒地带,倡导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堪忧。

达州市场上的富硒茶与普通大宗绿茶相比较,价格上没有明显的优势。生产厂家没有明确标注富硒茶的硒含量符合NY/T600富硒茶标准。在名茶包装上标示“含硒茶”,显然没有底气。茶叶是饮品,使用价值主要是香气和滋味,衡量茶叶优劣的指标是色、香、味、形和饮用安全。因此,用“富硒茶”作为达州市茶叶产品卖点,作为品牌内涵,斥巨资进行美誉宣传,能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有必要进行科学论证。

经济体制改革30a,达州市茶产业由大宗绿茶生产转向多茶类名优产品开发,市场培育局限性在产地市场,高端产品消费主体是集团购买。常态市场营销的大宗产品,标准缺失,原料质量等级降低,仍处于议价购销状态。品牌观念淡薄,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更谈不上市场开拓。

1.2 目的和意义 以《达州市富硒茶产业总体建设规划(2014-2024)》为背景,分析《万源富硒茶种植区划研究报告》,论证达州市茶产品冠名“富硒茶”的可行性。梳理达州市茶业历史,分析达州茶品质特色,探寻达州市茶业产品发展方向,利用“巴山雀舌”品牌提升达州茶叶产业形象。

1.3 调查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查阅紫阳、万源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专家文集及相关资料,列出可信数据。实地考察法:深入达州茶叶主产县、乡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咨询、访谈:向职能部门专业人士、茶农、茶商咨询对茶业发展的看法、意见。

2 国内富硒茶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状况

2.1 对硒的研究与认识 人类发现硒是1817年,地球上大部分陆地为硒含量适中地区,约1/4的陆地为低含量地区。高含量地区不多,且散在地分布在局部地区。在页岩、煤、石油中含量较丰,硒常与天然硫化物伴生。因此,硒的主要来源是从冶炼铜、锌、镍、银等金属时作为副产物得到,从硫的沉淀物及铀的提纯过程中也可得到硒。主要用于高科技产业和工业行业。1957年人们首次对硒的保健作用有了认识,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动物生命中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但过量摄入硒对人体有害。保证人体含有适量的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及心肌健康、减缓癌症病变等。因此,在低硒和缺硒地区补硒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热点之一。

2.2 国内富硒茶研究现状

2.2.1 茶叶中硒的含量 中国茶几乎都含硒,含量变幅为0.017~6.590μg/g,不同茶含硒量不同,一般非高硒产区绿茶平均含量为0.1371μg/g。我国15个产茶省区各类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珠茶、花茶)80%含硒量在0.2μg/g以下[1]。同一地区不同茶园产的茶含硒量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茶树其鲜叶硒含量也不同。就整株茶树而言,老叶、老枝、果壳的含硒量较高;嫩叶、嫩枝、根系、种子含硒量较低。茶叶中的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占1.22%和0.88%,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资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2.2.2 硒对茶树生长及物资代谢的影响 茶树对硒的吸收与植物对一般无机物的吸收从根到茎到叶的运转规律一致。硒不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茶园叶面喷洒硒(Na2SeO4)25~100μg/g减产15%~30%,硒浓度越高减产幅度越大。土壤施硒亦如此。在上述条件下,茶鲜叶(春夏)氨基酸含量平均下降16%,但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增加7.6%和3.9%。茶树能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硒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等有效态硒。土壤中硒的含量和可利用形态决定茶树积累硒的量。低硒茶园人工补硒能有效提高茶树鲜叶的含硒量,但需要一定时间生物转化。因此,要编制严格的操作规程,控制施用浓度用量和施用后采摘间隔时间。同时,需要研究有否残留的无机硒及对人体有否影响。

2.2.3 人体对硒的需要 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硒,但丰度差异悬殊。“富硒茶”的唯一卖点就是为缺硒人群安全补硒。对硒的应用研究,我国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人体对硒需要量的研究,已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3个国际组织所采用:最低需要量(以防预克山病为界限)17μg/d;全血硒约0.05μg/mL,生理需要量40μg/d;全血硒约0.1μg/mL,界限中毒剂量800μg/d;全血硒约1.0μg/mL,膳食硒供给量50~250μg/d;全血硒约0.1~0.4μg/mL,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μg/d[2]。全血硒约0.6μg/mL,茶叶中含的硒80%左右为蛋白质硒,多不溶于水。有研究者测定,茶叶中的硒浸出率为15%~30%,集中在20%左右。假设茶叶中的硒的含量是0.2μg/g,日饮茶15g,浸出率以20%计,则硒摄入量仅0.6μg,对缺硒人群的补硒作用不大;如果茶叶中的硒的含量达到4μg/g,日饮茶30g,浸出率以30%计,则硒摄入量为36μg,接近人体生理需要量。茶叶在人每日总食谱中的比例很低,以每人每天食量1.75kg计,茶叶占的量不足20g,靠饮富硒茶补硒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再则,品饮茶叶,香味是主要品质指标,高档名优茶含硒量少,含硒量较高的低档茶或粗老茶,口感太差,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如藏区酥油茶等)难有广泛的消费群体。

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NY/T600富硒茶标准,规定含硒量在0.25~4μg/g为富硒茶。该标准考虑了摄入低数量富硒食品即能满足最低需要量;高数量摄入,其硒含量仍在生理需要量范围内;同时摄入5种以上硒食品,硒摄入量仍控制在安全摄入量范围内,从而保证高硒区不致发生硒中毒,低硒或缺硒区居民满足生理和最低需要量。

2.2.4 国内主要富硒茶产地土壤及茶叶含硒水平 世界土壤硒含量0.1~2mg/kg,平均0.4mg/kg;全国土壤硒含量0.047~0.993mg/kg,平均0.29mg/kg;陕西紫阳县土壤硒含量0.26~59.63mg/kg,茶叶平均硒含量0.653mg/kg;湖北恩施州土壤硒含量0.13~55.72mg/kg,茶叶平均硒含量1.074mg/kg[3];湖南隆回县土壤硒含量0.093~28.746mg/kg,平均1.028mg/kg。全县茶叶硒含量最低0.5mg/kg以上,峰都翠螺名茶0.774mg/kg[4];贵州凤冈县土壤硒含量1.75~3.72mg/kg,富硒茶含量1.38~2.08mg/kg[5]。

2.3 万源市富硒茶研究与产品开发 1990-1992年,万源与西南农大合作,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研究开发富硒茶产品。富硒土壤呈点状分布。临近紫阳县界的钟停、庙子、临河、紫溪、庙坡、大竹、白果等乡镇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旧院片东部乡镇及青花一线低于大竹河片;市域偏南及西部土壤硒含量较低。茶叶中硒含量平均值0.359mg/kg,变异系数37.53%。

2006-2007年,万源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应用地球化学原理进行富硒茶种植区划研究[6]。硒在市域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仍是以大竹河片区较丰,旧院—青花一线低于大竹河片区,市域其他片区土壤硒含量较低。在微域环境中,不同地块硒含量变幅大,72个土样数据,硒在土壤中的最大值为1.74mg/kg,最小值为0.05mg/kg,平均值为0.32mg/kg,与全国土壤硒含量值0.29mg/kg最接近,显著低于世界土壤硒含量值0.4mg/kg。82个茶样硒含量值分别是:成叶0.035~0.242μg/g,成品三级0.027~0.172μg/g,1芽2叶蒸青0.096~0.16μg/g。均达不到NY/T600《富硒茶标准》0.25~4μg/g规定。

成都理工大学对万源土壤硒水平评价很微妙:“在四川省地调院于2006年进行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时,发现成都经济区周边丘陵区的红层(主要是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土壤中的硒的含量范围0.08~0.1μg/g,而万源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在当前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和政府采用了含硒和富硒的概念”[6]。

对万源富硒土壤带的划分是以项目实测数据高低划分的,全市72个土样仅26个土样硒含量大于0.3mg/kg。茶叶产品想要达到富硒茶标准下限0.25mg/kg以上的确很难。

对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建议,同样耐人寻味:“要进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必需紧密结合富硒土壤的分布来进行”,“今后富硒农产品的种植与区划区首选东北部大竹河片区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广泛分布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对中硒和低硒土壤分布区,“也可以通过寻找相对较高地带或采取辅助办法来进行规划种植开发”。

项目研究是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也是正确的。如何应用研究结论,是应用者自己的选择。

万源研究和开发富硒茶,是典型的案例。若以万源情况为参考,定位达州市茶产业“富硒”,其结果将是徒劳无功。

3 达州市茶业产品发展方向探讨

川东北是传统优质绿茶产区。《茶经》云:茶,上者生烂石。大巴山南麓诸县唐代已盛产茶叶,茶地代表土种如卵石黄泥土、矿子黄泥土、干鹅包土、冷砂黄泥土等,即所谓“烂石”地。

紫阳茶区和川东北茶区在我国茶区划分中,同属江北茶区秦岭巴山区域,是传统的优质绿茶产区。紫阳茶区习惯称前园、中园、后园茶。即紫阳县界以北,称前园;紫阳至万源大竹河-城口界一线称中园;万源东北部、宣汉东北部和城口一部分称后园。紫阳茶以后园茶品质优[7]。

北宋晚期居住在大巴山里的乡绅(今万源石窝古社坪)王敏在《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云:“筑成小圃疑蒙顶”。《宋会要辑稿·食货》载:“达州东乡县(时万源、城口属之)出散茶及饼团茶,自来客人止(只)贩饼团茶,每斤一百二十文”。时名山县茶叶每kg120~160文。近年川西以单芽为主的早春鲜叶原料120元/kg左右,而万源以单芽为主的早春鲜叶原料140~150元/kg,即是普通大宗绿茶亦偏高20%以上。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曾在四川太平(万源)、新津、灌县、犍为、雅州、康定、重庆府等地署理茶政四十余年的王梦赓(浙江金华人),道光五年在太平县衙后的驮山作《社前试新茶》,赞誉万源茶:“灵腴最早社前出,石花甘露输芳鲜”。“雀舌盲欺峨顶撷,龙团饼压临邛研”。在《答金雪蕉以诗问蜀茶高下》诗中云:“就中何者推独绝,灵峰不惮穿巴峡”。嗜茶、善品茶的王梦庚品过蒙顶茶:“我游西蜀三十载,上清峰顶穷层颠”。试过青城、峨眉茶:“青城峨嵋几攀蹑,旗枪手摘先春前”。然巴峡茶与蒙顶、青城、峨眉茶约在伯仲之间而巴峡茶略胜一筹。“愧乏酒肠茶更隘,未遭水厄何由知”。用白话来说就是:不信你就尝一尝。

20世纪80年代,达县地区茶果站曾连续3a组织南江金杯茶,渠县硐茶,宣汉鲁家山茶、漆碑茶,通江燕山茶、琵琶茶,万源矿山茶、白羊茶、溪口茶,大竹云雾茶采样测定鲜叶理化指标:茶多酚类含量30%~34%,氨基酸含量3.3%~4.8%,咖啡碱含量3.2%~4.8%,水浸出物含量40%~46%。证明达州市茶叶主要香味物质含量高,比值协调。成品茶香高、味醇、鲜爽、回甘、耐泡,具有高山茶地域品质风格。1989年四川省农牧厅评选名优茶,22个茶样获“四川省甘露杯”奖,达县地区捧回9个甘露杯,成为一时佳话。

近30a来,以巴山雀舌、九顶雪眉为代表的达州市名优茶,已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达州市现有75个产茶乡镇,茶园面积2.03万hm2。茶叶总产量7 715t,综合产值6.5亿元。有20多家企业通过QS认证,茶叶加工厂(点、户)近200家,年加工能约1万t。2013年,达州市已在倡导把巴山雀舌牌商标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就应该依据达州市茶产业基础条件和已取得的成果,确定达州市优质绿茶的茶业地位。突出巴山雀舌“四川十大名茶”、“中国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亮点。发掘整理川东北茶史文化底蕴,赋予更丰厚的品牌茶文化内涵,提升达州市茶产业形象。而宣传“富硒茶”涵盖不了达州茶业特色。

4 达州市优质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4.1 原料生产 茶叶产业涉及茶树种植(原料生产)、原料加工、商品营销等环节。以产营为主的传统生产习惯,茶树种植相对分散。国家、集体形式的规模茶场,随经济体制改革亦分解承包到户。在茶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公司+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以及互助合作的形式又逐步出现。政府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形成多渠道、多样化的投资体系,推进土地使用权和合理流转。因此,规模化生产是方向,多种形式组织生产宜并存。需要控制的关键点是产地环境条件和农资投入的无公害监测,保障茶叶饮品绿色、安全、健康。

4.2 严格茶叶加工生产许可制度 茶树种植的分散性伴随产生的是茶叶家庭作坊式加工。家庭作坊加工形成了多茶类生产和茶叶的地域品质特点及其差异性。进入21世纪,茶叶产业升级,由农副产品列为食品,首重的是饮用安全。严格茶叶加工QS生产许可制度的审核,目的是提升企业资质,规范茶叶加工场所,更新设备,按标准规范化、清洁化组织生产,从而保障茶品的安全和品质。严格审核不是为难企业,而是指导和帮助企业提升资质通过审核,部门的职业操守和企业的积极配合是达标的前提。

4.3 市场开拓 茶叶市场受消费嗜好和产品量、质等综合因素影响。20世纪80年代,茶叶总产量增加,因“产大于销,供过于求”而提出“以销定产,适销对路”。达州市大宗绿茶与全国一样出现滞销,产销困境迫使茶产业思谋多茶类名优茶开发。名优产品质量提高,单位价格上升,产量下降,在产地市场形成消费圈,化解了产销矛盾。因总产量不高,扩展产地以外的消费市场紧迫感与压力不大。随着产业发展,规划10a达州市产量达到10万t,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培育不是泛泛而谈“搭建全国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网络”就可以解决的。市场营销形式,不外乎专业门店、超市、电商、批零兼营等。行语云: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标准、三流企业卖产品。达州茶产业目前还在卖产品阶段,10a以后将要生产、营销10万t产品,实现茶叶年产值100亿元,综合产值200亿元,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茶叶消费的嗜好性、地域性,是选择目标和市场的重要条件。茶产品“天然富硒”若仅仅是个“概念”,如何面对市场质量监督和吸引消费者。茶品优质贵在香、味,色泽、形状是辅助;这是消费者养成嗜好的物质基础。发现和培育消费群体的嗜好性,就是科学而准确的市场调研,否则,开拓市场就是说说而已。

4.4 茶业科技队伍建设 茶产业种植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加工规范化、清洁化,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开拓市场需要一大批多层次的专业技术骨干。而目前达州7个县(市、区)茶叶专业科技人员不足20名。增加茶业科技人员配置十分迫切。引进茶业复合型高级人才,依托大专院校定向为企业培养技术员工、管理和营销人才亦十分必要。没有一支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队伍,实现达州市茶产规模发展是不可能的。

4.5 建立达州市茶叶科技中心 达州市、县级茶技推广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基层生产过程中,培训、示范、指导、推广茶业技术,熟悉农技、企业基本情况,是达州茶产业发展的技术中坚。宜以达州市茶果站牵头,争取市、县级科技经费和其他渠道经费,本着自愿的原则,吸纳市县学术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建立达州市茶叶科技中心。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基层事业、企业科技人员实验研究新工艺、革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及转化科研成果。研究地方茶史文化,丰富达州茶产业文化内涵,提升、塑造品牌形象。收集整理目标市场茶叶行情和相似地区营销策略,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方兴汉,吴彩.从我国茶叶含硒状况谈高硒茶的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1990,6:6-8.

[2]王治伦.加强紫阳天然富硒茶产品开发促进紫阳地区经济发展[R].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2012:29-38.

[3]雒昆利.紫阳环境中硒的分布规律与来源[R].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2012,4-16.

[4]谭伟中.隆回天然富硒茶开发前景初探[J].茶叶通讯,2005(3).

[5]申学华.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现状与展望[J].贵州茶叶,2005(3).

[6]成都理工大学.四川万源地区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开发价值研究[R].中国·硒与人体健康,2008,1-10.

[7]薛宗保.万源茶区历史文化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万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新疆中能万源60万吨尿素项目预计6月投产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试论万源人民对万源保卫战的贡献及当代启示
由国共文献资料谈万源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万源保卫战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