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入整体观的课程整合式人体解剖学教学

2021-11-30 17:33曾礼蓉叶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4期
关键词:整体观解剖学器官

曾礼蓉 叶忠

[摘           要]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学好人体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生入门的基本要求。植入整体观的课程整合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迁移应用,也能更好地扩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落实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植入整体观;人体解剖;解剖学;教学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110-02

于初学者来说,解剖学就是“名词学”,这些名词占了医学所有概念的三分之一。解剖学的概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最终构成一个整体——人体[1]。因此,要学好解剖学既需要牢记概念,更需要深刻理解和应用概念。

一、解剖学的学习现状

解剖学是低年资的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三大难:“难记忆、难理解、难迁移”。面对大量名词(多为前序学习中少见的生僻词),加之对人体整体的立体空间感还没建立,学生很难顺利地完成学习的第一步——概念记忆;没有教师的指引,学生难以理解生僻名词的由来,勉强记下来的概念也表现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枉谈将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临床疾病相联系,从而出现“解剖老师教授的是解剖知识,生理老师讲解的是生理过程,病理老师强调的是病理变化”的现象,学生很难将多学科知识关联起来。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当堂课教学内容的解剖学局部结构名称、位置及小范围的毗邻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动画、微课、软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解剖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空间感建立和随时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解剖学的教师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团队—小组式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在实践和理论教学质量提升中均有成效[2],因此团队式的学习小组已成为当下教学活动开展的主流形式。随着“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开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领学生更深刻地记忆、理解和迁移解剖知识,以利于学生后续医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取,是解剖学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整体观的植入

植入整体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解剖学知识和获取后继学习工作所需的能力。这里说的整体观包含两个维度,即人体结构组成的整体观和结构与功能联系的整体观。从结构组成上来说,解剖学的学习虽然是以器官为单位开展,但任何一个器官都不能单独存在,各器官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协调,方能共同存在,构成人体,这个观念在绪论时借九大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与统一性进行铺垫,后续学习可联系毗邻器官学习形态结构,如此学生更能领会解剖结构的名称、位置和毗邻关系。以运动系统的骨为例,绪论铺垫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骨性的突起、凹陷及骨上的孔洞名称,为未来肌、血管、神经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器官的位置和毗邻结构,反过来,学生的立体空间感和整体观也能不断得到训练和验证。从结构与功能联系上来说,器官的结构一定与其功能相适应。绪论铺垫时对九大系统的功能作简要介绍,学生能借此对各系统组成器官的大体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以利于各系统器官结构共性的形成。以循环系统为例,在绪论时铺垫好血液的功能及各细胞新陈代谢的需要后,学生能很快形成血管分布的概念及其与消化、呼吸器官的关系,甚至延伸到血管堵塞或破裂后的器官的结局。在教学过程中,多引领学生思考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该器官结构是这样的?”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解剖形态结构特点,增强了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夯实基础后结合“我来设计人体结构”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未来在医学事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石。

三、多学科的整合

如今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带来了便利,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多维度地理解掌握人体结构和习得更全面的思考方式。整合课程教学是目前课改的主流趋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叠加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间的纵向交叉融合,形成了融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教学体系[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强调了基础课程的整合和临床需要之间的衔接[4]。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与胚胎学发育关系密切,融入人体胚胎学知识的解剖学无论是在知识连贯上还是学生兴趣上都占有优势,而整合了生理、病理及药理甚至是临床课程的知识的解剖学学习更是让医学课程的学习有了纵向联系,有利于学生后期的能力拓展和知识迁移。以肝的位置和毗邻为例,肝与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固有动脉等血管的位置关系一直是解剖学的难点,联系胚胎学肝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肝的位置,再结合组织学学习肝的微细结构,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肝内外管道的名称由来及其内液体流动方向。有了肝内血液流动方向的概念后,学生对“肝门”及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就能进行区分,进一步理解内科学的重点之一——“右心衰”及其临床表现。同时通过联系肝解毒的生理功能,也可顺利得出肝门静脉的重要属支——肠系膜下静脉,进而理解药理学的重要概念——“首过效应”。至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硝酸甘油的用药途径可以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病人顺利用药(如图)。

如此多学科整合式的学习虽牵涉范围较广,但对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均有利好,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另外,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担负着铺垫临床知识的重任,同时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训练的第一步,联系生理、病理及临床知识的学习,让解剖学具有“代入感”,学生能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患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痛苦,理解患者病态下的生理心理反应。由此可见,多学科的整合式学习让每一个解剖结构“活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既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人才,也有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总结

如上所述,在初学医学专业课程时即开展多学科的整合教学,有利于学生尽早形成医学的“整体意识”,而植入整体观的课程整合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迁移应用,也能更好地扩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落实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目标。但植入整体观的课程整合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仍存在几点实施难点:(1)对教学团队的要求较高。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如何整合、教学时间如何安排,要求教师既要对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知识非常熟悉,清楚当前医疗常见的诊治、护理手段,也要能把握当下医学的科研方向,能运用现代的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梳理知识和设计教学活动。(2)植入整体观的课程整合需要很多从宏观到微观的动态教学资源,而现有的教学资源多为学科体系下的产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断层”的感觉,许多资源还有待开发。(3)考核体系有待跟进,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严苏纯.概念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5,28(2):244-246.

[2]杨小四,胡华麟,杨元元,等.“团队—小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院报,2020,42(2):248-251.

[3]武婷婷,张帆,高秀秀,等.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法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8,41(4):493-496.

[4]史杰,雷有杰,雷英,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模式[J].解剖学杂志,2019,42(4):416-417.

[5]王艳红,李冰,范燕茹,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与创新,2021(9):64-6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整体观解剖学器官
ORGANIZED GIVING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器官捐献
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探析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
“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