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心理健康室建设在职业学校防止校园欺凌中的作用探究

2021-11-30 06:14周雪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4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校园

周雪梅

[摘           要]  校园欺凌容易导致被欺凌学生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业适应困难以及出现社会化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欺凌者形成不良的人格和攻击倾向。职业学校中,在互联网+条件下建设心理健康室,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    键   词]  互联网+;心理健康室;职业学校;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004-02

从近几年来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校园欺凌呈现多发趋势,正朝着范围广、频率高的方向发展。在职业学校中,由于学生构成复杂,校园欺凌尤其多发,这不但会影响职业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而且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因此,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建立心理健康室,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全面而准确地探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校园欺凌发生和防止的相关因素,以求尽可能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概念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由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以及场所和欺凌行为等要素构成。其可定义为在校园及周边强势学生持续对弱势学生的身体、心理进行的持续性故意伤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为主体属于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二是欺凌行为属于有意的、长期的,且反复的攻击行为。三是欺凌目标可是被欺凌者的身体、财物、关系等。四是可以发生间接的语言攻击、忽略攻击以及网络攻击等。

(二)校园欺凌类型

通过校园欺凌的概念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园欺凌主要是以被欺凌者的身心作为侵害目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等。根据不同的欺凌方式可以将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

言语欺凌,主要是欺凌者通过语言表达对被欺凌者的身体缺陷和人格缺陷等进行嘲讽辱骂,甚至威胁、恐吓。一般言语欺凌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为严重。

关系欺凌,主要是欺凌者通过拉拢他人对被欺凌者进行人际冷落、孤立、造谣等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身体欺凌,欺凌者侵害被欺凌者的肢体,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这种欺凌方式是最容易发现的一种欺凌行为,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常态。

二、互联网+心理健康室建设对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

基于对校园欺凌的基本含义、类型、结构等方面的描述以及校园欺凌主体心理特征及角色心理成因的分析,积极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心理健康室建设对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以保证学生在身体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一)在互联网+心理健康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

对于预防学生校园欺凌,最根本的是要从根源上找到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的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思想品德基础、行为表现参差不齐,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全面掌握众多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确很难。在互联网+条件下,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条件和通道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心理健康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不同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成因予以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分析,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学生个体因素

欺凌行为形成的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来源于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主要包含欺凌者的认知扭曲、性格倔强、支配欲强,具有冲动性和攻击性,往往因欺凌行为有旁观者而增強其欺凌行为的意图,因欺凌而享受到支配权利。被欺凌者也是被支配者,具有能力弱的特点,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一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原因,在学校中处于消极学习的状态,这也就会使他们有时有意识地违反校园规章制度。不少情况下,校园欺凌事件都是由小事引发的,导致有些学生不明所以就成为欺凌的主体。而且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他们常常放大问题并把不满转嫁给其他人,从而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社会因素

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就性别来说,男生受到欺凌的情形普遍比女生多。男生主要以肢体欺凌为主,女生则以言语欺凌为主。其中教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而导致欺凌事件发生。

3.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性格、品质等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旦家庭环境或者教养方式产生偏差,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极大可能在学校更多地参与校园欺凌事件。

4.学校因素

校园的一些不良生态环境是产生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因素。如果学校内产生了不友善的氛围,再加上个别教师冷漠对待事件的发生,都极有可能引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中等职业学校充满了技能宝贵、专业至上的氛围,学校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很重视,而品德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德育课堂开展,缺乏一些形式灵活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活动。中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思想品德基础差异较大,在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无法跟进的状况下,一些中职学生存在对生命、对尊严不以为然,所以校园欺凌会发生。

(二)借助互联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通过上文可知,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因为学生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才会引发各类欺凌事件的发生。校园欺凌往往存在隐蔽性较强、很难排查和及时发现,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在周末及假期等空闲时间大都和同伴通过QQ、微信、班级群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一旦发生校园欺凌,立即通过网络传播,出现扩散速度快、扩散面积大、难监管等特性。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密切关注学生的互联网交际圈子,注意学生的言行动向,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的功能,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个别化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认知自己,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合理地引导学生予以宣泄,针对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的隐形因素进行多维度的教育和排查,防患于未然。

在中职学校中受欺凌者大多数是一些学习后进、胆小的学生,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不愿和别的同学多交流,更不帮助别人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在受到欺凌时总是默默不语,甘愿承受。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特别要关注这一类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接纳不同的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肯定其特有的品质,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技术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修复学生心理损伤,弱化和停止校园欺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哪一方在事件发生后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损伤。所以,在学校建立互联网+心理健康室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防止和控制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关键。在中职学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触信息技术设备的机会更多,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广泛。所以,中职学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条件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等纳入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反映本校学生友好交往、互帮互助的图片、视频,还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结合全国各地学校的一些具体事例,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严重后果,再结合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开展一些灵活、有效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切实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敬,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学生当中积极营造和维持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学校管理、校园环境、文化理念、学生实际等方面综合考虑,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面做出共同努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需要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心理健康室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以保证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进材.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

[2]李卉.“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57.

[3]曹刘芬.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5(1):36-37.

[4]王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7):207-20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校园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