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也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想要收获满意的音乐教育成果,教师就必须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学手段。音乐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实际需求,也能从根本上提升幼儿音乐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将音乐课程与生活化理念有机结合,以期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强化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89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教改的春风也吹入了幼儿教学领域。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主张教师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这一指导思想也为幼儿音乐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该遵循生活化理念,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知识的学习品质,从而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效率。下面我们就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展开实践路径分析。
一、利用生活化素材,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
纵观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追根溯源,主要是大部分教师都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不仅降低了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也难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一些学习行为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助燃剂。激趣是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开启的第一个教学程序。小学生处在低龄时期,音乐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十分薄弱。生活中蕴藏着大量适用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资源,它们或许隐藏在生活物品里,或许蛰伏在生活情境中,就像珍贵的矿藏一样,等待着教师去开采。因此,教师想要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不妨大力开发和利用生活化素材,以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教学素材驱动幼儿的探索动机,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选取生活化素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如果生活化素材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鲜少出现,那么将这样的素材运用于音乐教育,不仅难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还容易给幼儿带来额外的理解压力,无法真正发挥生活化素材的教学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精心甄别,尽量选择幼儿常见又具备音乐教学作用的生活化素材,进而增强幼儿的音乐探索兴趣,深化幼儿对生活的认知[1]。
二、采用生活化手段,降低幼儿的音乐学习难度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错位,他们认为音乐是一门简单的课程,疏于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不仅难以拉近幼儿与音乐知识的距离,也会让幼儿产生一种“学习音乐很难”的思想认知,大大降低幼儿音乐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极容易引发幼儿对音乐课程的抵触心理。众所周知,幼儿的年龄都很小,理解能力不足,一些对成年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乐理知识,在幼儿的眼中都是生涩难懂的。教师如果以成年人的认知度去衡量幼儿的认知能力,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幼儿的学情特点,将常规教学手段替换为生活化教学手段,降低幼儿的音乐学习难度。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采用生活化语言,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再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输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教育与实际生活的无缝衔接,也能显著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触发幼儿的联动思维,促使幼儿音乐素质与生活体悟同步增长,从而为幼儿奠定坚实的成长基础[2]。
三、渗透生活化元素,营造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
音乐源自生活,幼儿学到的音乐知识也终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生活化元素的教学作用,很少渗透生活元素,不仅导致音乐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也白白浪费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不仅蕴含着音乐的奥秘,也能带领幼儿参透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应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积极渗透生活化元素,充分发挥生活化元素的教育优势,弥补幼儿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短板,进而为幼儿营造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生活化元素时,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贴近原则。所谓贴近原则就是生活化元素必须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有些生活化元素虽然源自生活,但是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对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来说弊大于利。第二,适宜原则。教师应该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选取难度适中的生活化元素渗透于音乐课堂,如果生活化元素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不仅会给幼儿造成理解压力,也违背了生活化教学的初衷。第三,趣味原则。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虽然处于萌芽时期,但是他们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富有趣味的生活化元素,如此既能为音乐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也能提升幼儿探索音乐的积极性。
四、设计生活化游戏,点燃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
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知识体系都处于建设阶段,虽然他们的能力基础还不完善,但是他们通常具有活泼好动的行为特征。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也是教师实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利切入点。游戏教学是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游戏都是备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游戏教学不仅趣味十足,而且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身体素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幼儿尚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态度大多是兴趣使然的。因此,教师在开辟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时,可以根据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游戏,为幼儿创造一个释放天性的平台,点燃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游戏教学策略时,有两点需要着重注意:第一,开展游戏教学不是单纯为了玩乐,而是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吸纳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所以生活化游戏的内容与音乐教育必须高度贴合,才能体现游戏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教师一定要注重提升游戏的安全性。幼儿的手脑协调性较弱,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游戏时,必须清理掉活动区域内可能给幼儿造成碰撞伤害的物品,尽量设计一些兼具安全性和音乐教学功能的生活化游戏,使幼儿能够安全参与游戏活动,快乐学习音乐知识,从而保障生活化音乐教学效果,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想[3]。
五、引入民间音乐,扩充幼儿的音乐文化储备
民间音乐来自民间生活,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也能展现生活百态,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也是非常优质的生活化音乐教学素材。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这也说明民间音乐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引入民间音乐,不仅符合生活化教学理念,也能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品味。民间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民歌、民乐、民谣等多种类型;民间音乐的演奏乐器更是五花八门,音乐风格也会根据地域的不同展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情。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时,应该积极引入民间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扩充幼儿的音乐文化儲备,加深幼儿对民间生活的理解和体会,充分发挥民间音乐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旋律平直朴素、富有民族风情、易于幼儿学唱的民间歌谣,引导幼儿在灵动的旋律中体验民族生活,使幼儿能够沐浴在多元文化的雨露滋养中,启迪更丰富的艺术灵感。这样既能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也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美好情态,从而彰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实效。
六、发展角色扮演,丰富生活化音乐教学形式
虽然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有待完善,但是他们通常具有活跃的思维,想象力和表现欲都很强,这些特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学情。角色扮演是一种创新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它的生成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中,可以大力发展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我、释放童真的机会,丰富生活化音乐教学形式,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和个性品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幼儿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如此既能锻炼幼儿的表现能力,也能深化幼儿对音乐内涵的体悟,在巩固幼儿音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幼儿探索音乐的积极性,实现生活化理念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无痕渗透。
七、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探索音乐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短十四字真言却反映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理论知识输出是基础,实践教学是音乐理论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实践教学的音乐教育是不完整的,也难以达成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落实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探索音乐,为幼儿开辟更广阔的发展路径,增强教学计划的完整性,使幼儿生活化音乐教学策略有始有终,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自然界中聆听自然生物演奏的美妙乐章,让幼儿接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熏陶,进而对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领悟;也可以组织与音乐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也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还能培养幼儿以音乐视角看待生活的品质,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探寻音乐的奥义。
八、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将幼儿音乐课程与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机整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寻找突破口,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拓展幼儿的生活视野,促使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知识的习惯,进而全方位培植幼儿的音乐素养,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婷.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分析[J].才智,2020(14):40.
[2]郭静.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分析[J].黄河之声,2019(24):130.
[3]张海英.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生活化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29):261.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景瑞娜(1981.7— ),女,汉族,甘肃通渭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