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斌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016)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也随之扩大,这也给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并且,伴随着各项后勤服务内容的增多,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增添了全新的问题,管理困难越来越多,让高校资后勤管理服务出现了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注重服务效率的提升,严格管理后勤人员,全面建设出合理、完善的后勤管理服务机制,对于不合理的后勤服务进行有效的调控,让后勤管理工作发挥出价值,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效率。
现如今,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让我国各大高校在办学规模上随之扩大,学生生源众多,这也导致了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主要负责着宿舍的分配、校园的清洁以及水电维修,在福利分配与校园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应提升整体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效率,降低行政干预现象的发生[1]。在这一背景之下,许多规模比较大的高校都将后勤部门变成了后勤集团,希望可以达到市场化的运作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多数高校采取的后勤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化的管理,这也导致他们在服务意识上比较匮乏,工作态度也十分消极,最终影响着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后勤管理部门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通常会被人们忽视,这也导致许多高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会把一些即将退休的职员放到后勤部门,且一些年龄较低、学历较高的职员不愿意加入到后勤管理队伍中,最终致使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年龄偏大,老年化十分明显。在这样的人员背景之下,会无法将全新的管理意识渗透到后勤服务当中,这也是影响着服务效率提升的一部分原因[2]。
现如今,我国许多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还依旧处于市场化管理的局面,许多的管理细则还未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人员在服务时会等待上级领导的命令,不愿主动创新,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与激励监督机制的缺失有关。因为还未生成比较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导致了现有的制度比较僵化,运用统一管理方法完成所有工作的管理,致使客观评价标准缺乏意义。此外,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制定出了激励监督机制,但是由于实施效果不良,使得整体的服务效率尚未提升。
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而言,其管理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环节也十分杂乱,这也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寻求到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但是,从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人员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上,一般会用纸记录下来各种工作,用传单告知师生各项后勤工作内容。而高校的空间比较大,且院系众多,若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不能及时地完成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会让信息接收情况不全面。此外,网络维修、水电维修等事项的通知,若仍然采取纸质通知张贴的方式,很容易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影响到大家的生活。由此可见,后勤管理不够智能、信息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后勤管理服务效率[3]。
所有工作的有序开展,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持,制度可谓是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而完成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帮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服务质量与效率上显著提升,最终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让其为师生们提供更为贴心、人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要按照高校后勤服务的各项业务类型,把后勤管理工作划分成各个小部分,并制定出不同的制度与标准。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而言,通常涵盖了以下内容:第一管理类,其中有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事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对于这些内容高校需要成立相关的管理办公室,让制度的应用与建设更加完善。第二保障类,其中有网络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也涵盖着校园绿化清洁等,尤其是对于宿舍还教学楼的维护与保养,这些工作可以外包给专业的企业完成经营,让学校后勤部门进行监督即可。第三公共服务类,其中有物资管理、食堂管理等,这些内容比较重要,必须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标准,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管理。
若想更好的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效率,就需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这一工作。上文已经提出,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人员年龄偏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管理的压力,也限制着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4]。并且,随着我国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勤服务的规模也随之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可以结合实际的岗位需求,根据岗位性质招聘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不仅利于规范的管理,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升职处理,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让整体的后勤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高校还需要培养出一批职业能力强、专业技术强的职员队伍,转变以往的人力资源模式,降低退休之前员工安置的比重。高校还需要从学生管理专业中寻找优秀的毕业生,让其加入到后勤管理队伍当中,从而提升整体的人员素质。此外,要对管理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进行优化,虽然老同志在能力与经验上比较丰富,但是后勤管理队伍中也需要新力量,应招聘一些青年人。最后,应积极展开对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主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与服务技能,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而干部也要积极学习管理学知识,运用更加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维护着整体工作的运行,约束所有人员的行为,最终将这一工作落实到位,为学校的全体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5]。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离不开人员的支持。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应当制定出较为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各种行为与工作态度,对后勤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渗透一定的服务意识,并结合员工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奖罚。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当制定详细的考核体系,将服务效率纳入到员工考核之中,对于一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员工,可以在考核上对于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一些态度消极、服务行为恶劣的人员,也要采取相关的惩治措施。除了这些,应对所有后勤人员进行量化评价,可以每个季度完成一次评比,并将最终的评分结果当做职业上升与薪资调整的根本。通过以往的经验能够得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需要建立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之下。若想提升整体的后勤服务效率,就需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着以下原则:一是保障整体的收入,让人员存在竞争,收入的差异化会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付出可以获得相应回报,应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设置出多元化的考核标准。通过原则的坚持,会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首先,应促进后勤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发展。人才可谓是所有工作实施的基础与根本,也是完成一项事业的关键。对此,后勤管理部门一定要寻找到有效的人才成长机制,把人才培养这一工作当作首要任务,并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让人才们拥有一个能力提升的空间与平台。在人才应用上,一定要突破原有的环境、条件限制,懂得后勤管理服务的重要价值,从而让所有人员在后勤岗位上发光发亮,拥有一定的作为。其次,后勤管理应始终维护着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后勤服务主要内容便是照顾好全体师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免除后顾之忧。对此,应事先后勤体制的改革,让所有师生加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监督整体的服务效果与质量。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应始终围绕着广大师生的生活、工作的需要进行,进而让师生在学习与生活上更加顺利。由此可见,后勤体制的改革要围绕着师生的需要入手。
此外,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应全面发挥后勤部门员工的创造精神。后勤管理部门中人员数量众多,对此在改革工作上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改革困难也随之增多。但是,大家的作用属于相互的,若在改革时能够关注到人的作用价值,尊重所有职员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那么便会把一些劣势转变成优势。后勤部门应把握住良好的契机,在改革机制时,注重决策上的奥集思广益,全面听取员工的部分意见,保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在实践中发挥后勤人员的聪明才干。
第一,要打造出互联网+的管理体系,聘请专业的人员完成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并成立校内后勤管理服务网站,从而让管理服务更加全面。比如,应用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等,发布一些后勤管理相关信息,并引导教师与学生关注此类平台,便于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二,需完善后勤网络服务设备,及时展开设备养护维修等工作,让该系统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当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搭建出后勤管理网络云平台,从而达成信息的实时交换,让全体用户在同一平台中享受服务与接受管理,及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管理服务效率[6]。
总而言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效率,对于高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着直接影响,不仅能够让大家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还能够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时,构建科学的后勤管理服务机制,能够促进各大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让高校在保障后勤服务的基础上,为学生们传提供优良的服务,进而让全体师生获得良好服务体验。除此之外,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在提供具体服务时,应站在学生与教师的视角下,从根本上解决后勤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优良的后勤服务,维护高校的可持续运行。